第441頁
起初覺得岳璃都能打敗金兵,其他人更沒問題的,等看到江北四州淪陷,近十萬大軍潰敗,死傷無數的消息,都安靜下來了。
打仗這種事,真不是嘴強就能行的。而且一旦失敗,丟的不止是人,還有命。
在江北四州淪陷後,朝中就再沒人敢說陣前換將之事了,再換下去,說不定金兵就真的會打過長江來,殺到他們的家門口,那時他們又當如何?
趙昚嘲諷地笑笑,繼續看方靖遠的奏摺。若論起文采,方靖遠這奏摺寫的堪稱滿朝文臣墊底之作,可若是論故事性和可看度,則是無人能比。
看到他說道山東那些世家子弟,被他帶著「實習」上陣炮轟金兵,為此各世家大族和豪紳們贊助了不少軍資軍費,堪為表率,特地代他們向官家請封,准許在濟南府立碑為記,紀念這次在濟南府保衛戰前後犧牲的將士們,以及做出貢獻的父老鄉親們。
「這個方元澤,分明是綁架民意。」
趙昚笑出聲來,將奏摺轉交給范成大,「不過立碑之事可為,范相看著批覆回去。不光是濟南府,徐州和開封,尤其是開封府,都要立碑為記,好生紀念那些為守城犧牲的將士和百姓。」
辛棄疾也上了一封奏摺,主要是替岳璃和霍千鈞請功,他們這次守住開封的意義重大,不光是收復了故都,還吸引了周邊的金兵火力,在相持戰中,不斷消滅金兵的主力,這一仗打下來,雖然慘烈之至,卻是真正重創了金兵的元氣,將他們的主力軍消耗了大半,為以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是的,這是趙昚自從繼位以來,下定決心北伐以來,真正,第一次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從一開始獨自懷揣的夢想,到獲得共鳴的理想,趙昚曾經因此被趙構嘲笑過,說這是他年輕幼稚的衝動,早晚會被現實教會做人,哪怕是皇帝,也無法隨心所欲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儘管如此,趙昚還是堅持下來,就像方靖遠說的一樣,如果年輕人都跟那些老人一樣沒了衝動,死氣沉沉,那這個國家就會變成垂暮之年的國家,失去活力,失去前進的方向和信念,早晚都會崩潰。
難得年輕,難得朝氣,為何不試一試呢?大宋的少年們還有熱血和鬥志,而他能坐上龍椅,得到「真龍」庇佑,又有什麼不敢去試的呢?
北伐伊始,趙昚完全是憑著一口氣跟朝臣對抗,也幸好方靖遠先前幫他在壽誕之時「請」來真龍現身說法,樹立了威信,讓趙構徹底放棄了再次爭權的念頭,或許也是想看看他能做到哪一步,才終於放手任由他替岳飛翻案,准許女子參加武舉,再次重申女戶和對女子財產和繼承權的保障,讓那些為大宋經濟和商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女子得到了官方認可,不再被束縛於內院後宅的家務之中。
原本以為這些小小的善舉,只是順著方靖遠的話頭,給岳璃和一些女子出頭的機會,可趙昚沒想到,這些小娘子們的經商頭腦和賺錢能力,一旦不再被束縛,煥發出的能力真的是遠遠超出了他和所有朝中大臣的想像,怕是連最初提出這個建議的方靖遠,也不曾想到,現在大宋最有錢的富商,十個裡面,至少有三個是女子。
女人的錢是好賺,可這些女人賺起錢來也是真的厲害。
當初被方靖遠從燕京救回來的那些娘子們開辦的商行,如今已成為江南最大的女商,壟斷了七成以上的布料和衣飾產出,就連宮中都用了不少她們的貢品,哪怕是已經年過半百的婦人,如今走出去依然風姿卓然,絲毫沒有經受磨難後的自卑和懦弱,就算不再依靠任何人,她們都能活得比一般男人更自在快意。
趙昚也知道方靖遠曾經給過她們一些染料和布料的方子,可同樣的方子,在不同的人手裡,發揮出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在方靖遠手裡就是試驗品,換一個人敝帚自珍或許就是傳家寶,而在盧氏她們手中,卻成了千百個弱女子得以自立的生計基礎。
當時他還問過方靖遠,有這些東西,為何不自己發財?就算大宋有規定官員不得經商,與民爭利,可大多數朝臣都有家人經商或是在一些商行拿著份子錢,官家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他們還肯老實交稅,不做些欺行霸市的事,趙昚倒是樂見其成。
畢竟,肯老老實實做生意賺錢,總好過貪贓枉法收受賄賂,壞了朝堂綱紀和影響到國庫收入。
方靖遠卻說自己沒經商的天賦,大宋會做生意的人太多,那些商人的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從酒樓商鋪的各種彩樓裝飾到輪盤抽獎促銷,說學逗唱一應俱全,他可沒那本事,能拿出些方子來,交給那些有這方面天賦的人,他只收點份子錢做專利費,不比什麼都省心?
也真是因為他對錢財這種視若無物的態度,讓趙昚頗有些羨慕,也比較安心。一個沉迷於發明創造,玩物喪志的探花郎,哪怕有滿城名門閨秀的瘋狂追求,也不曾為了權勢而聯姻,對他來說,真正是既好用又毫無威脅感的最佳臣子。
更妙的是,方靖遠是個孑然一身的孤臣,不結黨,不營私,能偷出空來最大的樂趣是宅家裡吃吃喝喝看書和擺弄他那些奇奇怪怪的實驗品,對他對大宋有百利而無一害,讓趙昚格外放心。
直到,他答應了岳璃以戰功換來的賜婚。
趙昚嘆了口氣,這兩天不停地有人上書,京東路轉運使和兵馬指揮使,絕不可握於一人手中,方靖遠和岳璃是既為夫妻,便是一體,如今他們二人掌握了北方的絕大多數兵權,若有二心,則隨時會導致剛剛收復的半壁江山再次分裂。
打仗這種事,真不是嘴強就能行的。而且一旦失敗,丟的不止是人,還有命。
在江北四州淪陷後,朝中就再沒人敢說陣前換將之事了,再換下去,說不定金兵就真的會打過長江來,殺到他們的家門口,那時他們又當如何?
趙昚嘲諷地笑笑,繼續看方靖遠的奏摺。若論起文采,方靖遠這奏摺寫的堪稱滿朝文臣墊底之作,可若是論故事性和可看度,則是無人能比。
看到他說道山東那些世家子弟,被他帶著「實習」上陣炮轟金兵,為此各世家大族和豪紳們贊助了不少軍資軍費,堪為表率,特地代他們向官家請封,准許在濟南府立碑為記,紀念這次在濟南府保衛戰前後犧牲的將士們,以及做出貢獻的父老鄉親們。
「這個方元澤,分明是綁架民意。」
趙昚笑出聲來,將奏摺轉交給范成大,「不過立碑之事可為,范相看著批覆回去。不光是濟南府,徐州和開封,尤其是開封府,都要立碑為記,好生紀念那些為守城犧牲的將士和百姓。」
辛棄疾也上了一封奏摺,主要是替岳璃和霍千鈞請功,他們這次守住開封的意義重大,不光是收復了故都,還吸引了周邊的金兵火力,在相持戰中,不斷消滅金兵的主力,這一仗打下來,雖然慘烈之至,卻是真正重創了金兵的元氣,將他們的主力軍消耗了大半,為以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是的,這是趙昚自從繼位以來,下定決心北伐以來,真正,第一次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從一開始獨自懷揣的夢想,到獲得共鳴的理想,趙昚曾經因此被趙構嘲笑過,說這是他年輕幼稚的衝動,早晚會被現實教會做人,哪怕是皇帝,也無法隨心所欲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儘管如此,趙昚還是堅持下來,就像方靖遠說的一樣,如果年輕人都跟那些老人一樣沒了衝動,死氣沉沉,那這個國家就會變成垂暮之年的國家,失去活力,失去前進的方向和信念,早晚都會崩潰。
難得年輕,難得朝氣,為何不試一試呢?大宋的少年們還有熱血和鬥志,而他能坐上龍椅,得到「真龍」庇佑,又有什麼不敢去試的呢?
北伐伊始,趙昚完全是憑著一口氣跟朝臣對抗,也幸好方靖遠先前幫他在壽誕之時「請」來真龍現身說法,樹立了威信,讓趙構徹底放棄了再次爭權的念頭,或許也是想看看他能做到哪一步,才終於放手任由他替岳飛翻案,准許女子參加武舉,再次重申女戶和對女子財產和繼承權的保障,讓那些為大宋經濟和商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女子得到了官方認可,不再被束縛於內院後宅的家務之中。
原本以為這些小小的善舉,只是順著方靖遠的話頭,給岳璃和一些女子出頭的機會,可趙昚沒想到,這些小娘子們的經商頭腦和賺錢能力,一旦不再被束縛,煥發出的能力真的是遠遠超出了他和所有朝中大臣的想像,怕是連最初提出這個建議的方靖遠,也不曾想到,現在大宋最有錢的富商,十個裡面,至少有三個是女子。
女人的錢是好賺,可這些女人賺起錢來也是真的厲害。
當初被方靖遠從燕京救回來的那些娘子們開辦的商行,如今已成為江南最大的女商,壟斷了七成以上的布料和衣飾產出,就連宮中都用了不少她們的貢品,哪怕是已經年過半百的婦人,如今走出去依然風姿卓然,絲毫沒有經受磨難後的自卑和懦弱,就算不再依靠任何人,她們都能活得比一般男人更自在快意。
趙昚也知道方靖遠曾經給過她們一些染料和布料的方子,可同樣的方子,在不同的人手裡,發揮出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在方靖遠手裡就是試驗品,換一個人敝帚自珍或許就是傳家寶,而在盧氏她們手中,卻成了千百個弱女子得以自立的生計基礎。
當時他還問過方靖遠,有這些東西,為何不自己發財?就算大宋有規定官員不得經商,與民爭利,可大多數朝臣都有家人經商或是在一些商行拿著份子錢,官家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他們還肯老實交稅,不做些欺行霸市的事,趙昚倒是樂見其成。
畢竟,肯老老實實做生意賺錢,總好過貪贓枉法收受賄賂,壞了朝堂綱紀和影響到國庫收入。
方靖遠卻說自己沒經商的天賦,大宋會做生意的人太多,那些商人的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從酒樓商鋪的各種彩樓裝飾到輪盤抽獎促銷,說學逗唱一應俱全,他可沒那本事,能拿出些方子來,交給那些有這方面天賦的人,他只收點份子錢做專利費,不比什麼都省心?
也真是因為他對錢財這種視若無物的態度,讓趙昚頗有些羨慕,也比較安心。一個沉迷於發明創造,玩物喪志的探花郎,哪怕有滿城名門閨秀的瘋狂追求,也不曾為了權勢而聯姻,對他來說,真正是既好用又毫無威脅感的最佳臣子。
更妙的是,方靖遠是個孑然一身的孤臣,不結黨,不營私,能偷出空來最大的樂趣是宅家裡吃吃喝喝看書和擺弄他那些奇奇怪怪的實驗品,對他對大宋有百利而無一害,讓趙昚格外放心。
直到,他答應了岳璃以戰功換來的賜婚。
趙昚嘆了口氣,這兩天不停地有人上書,京東路轉運使和兵馬指揮使,絕不可握於一人手中,方靖遠和岳璃是既為夫妻,便是一體,如今他們二人掌握了北方的絕大多數兵權,若有二心,則隨時會導致剛剛收復的半壁江山再次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