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將多半爽快,清場之後,康良侯也不繞彎子,先對楊景澄拱手道謝:「舍弟蔡儀承蒙公子相救,末將感激不盡。」頓了頓,他又道,「我在朝中素有些不好的名聲,我也不想賴帳。但一碼歸一碼,我素來恩怨分明。公子既對我們家有恩,我定當竭力回報。天寒地凍,各處須得謹防蒙古襲擊,不便派人護送公子回京。公子且在此安心小住,待來年開春,我必替公子討個說法!公子以為何?」

  宣獻伯不耐煩的道:「恁的廢話多!我性子直,實話實說了。長樂那小子上位,從大了講,天下蒼生都要不好了;往小了講,他是章鴻禎那廝的人。他們文臣一向不把我們武將當人,叫姓章的把持了朝堂,我們誰的日子都不好過。您是郡公的兄弟,亦是武將出身,旁人我不曉得,橫豎我支持您。我的話放在這兒,只要您日後別太偏向文臣,便是把我過河拆橋了也不要緊。殿下若答應一聲好,從今往後,您指哪我打哪,絕無二話!」

  康良侯臉都綠了,你乾脆直接說你想造反得了!

  楊景澄哭笑不得,只好先回宣獻伯的話:「伯爺,咱們八字還沒一撇呢。」到了此時,楊景澄也不矯情的說自己不想篡了。

  宣獻伯嗤笑:「外有武將,內有娘娘,您八字兩撇都齊活了。無非是冬季里苦寒,蒙古活不下去了便要南下搶錢搶糧,我們走不開。待開了春,他們得回家放羊,沒空侵擾我們,我們各點些兵馬,橫掃過去。靖南伯那小子還敢攔我們不成?便是敢,他也不想。您不曉得,梅文壽是他極看好的後輩,就同當年趙敬一樣,那是輕易不讓卷進糾紛裡頭的。他把人派給您,他那司馬昭之心,也就路人皆知了。」

  提起趙敬兩個字,康良侯的臉又綠了幾分。

  哪知宣獻伯半點面子都不給,冷哼一聲道:「你耍個屁的脾氣,老子好心好意的讓你家小子跟在他屁股後頭撿軍功,你那不爭氣的小子不但不領情,居然還敢陣前叫囂!這等混帳,換成我早關在家裡活活打死了,省的在外丟人現眼。」

  康良侯的火氣騰的暴起,喝道:「你再說一句試試?」

  「試試就試試!」宣獻伯半點沒有在別人地盤上的自覺,「你看看人家章鴻禎,別說個奴婢養的庶子,正子嫡孫照樣砍的利索。」宣獻伯的鄙視之情溢於言表,「就憑你這樣兒的,不過仗著是朝中無人,才讓你掌了朔方。要不然,呵呵。」

  「我槽你大爺!」康良侯暴怒:「你們家的又好到哪裡去!?還不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頭混!我當年就是太抬舉你了,才托的你的情。你沒把人照應好,你還有理了!」

  「照應有個屁用!」宣獻伯冷笑道,「朝廷沒照應你們家蔡儀嗎?你們家人廢物,老子能怎麼辦?把他供起來?」

  康良侯被宣獻伯一記暴擊,漲了個滿臉通紅。今歲蔡儀的醜態,在有心人的宣揚下,傳的九邊盡知。再加上當年他那被趙敬砍了的倒霉兒子,蔡家無人的故事,已成九邊笑談。

  最可惱的是,前日蒙古有個小部落來搶糧,便在城下肆意嘲笑蔡儀被流寇吊起來打。險些把他氣到中風。要不然他也沒那麼快倒向楊景澄,再不混個寵臣噹噹,這日子沒法兒過了!

  宣獻伯占了上風,洋洋得意的掃了死對頭一眼,方掉頭來同楊景澄說話:「臣冒昧問一聲兒,殿下可識兵法?」

  楊景澄笑道:「我若說不識,豈不是墜您老的威名?」

  宣獻伯哈哈大笑:「趙敬那小子不錯吧!?」

  楊景澄認真點頭:「五百對數萬,雖是流寇,亦可名傳史冊了。伯爺教導有方,晚輩深感佩服。」

  宣獻伯更加得意,笑過兩聲,又忍不住刺了康良侯一句:「要不是這貨耽誤了他,叫他守個重鎮都使得。依我說,雁門鎮那廝同章家眉來眼去的,將來咱們把他擼了,換趙敬,一準守的好!」

  康良侯的肝也開始疼了,宣獻伯真的不要臉的啊!國朝傳承上百年的伯爵,能不能別跟市井流氓一個樣兒!?咱們舊家的氣度還要不要了!?

  趙敬總歸是康良侯心裡的一根刺,楊景澄見康良侯神色不虞,連忙對他拱手道:「侯爺,我千里迢迢來叨擾,已是給您添了麻煩,原不該再提甚為難事。只是原先小時候兒,並不知趙敬將軍與您的恩怨,偏生他又教導我多年,且在寧江時及時調來寧江衛救我一命。著實師恩如山。

  而今,我有幸見到侯爺,雖不合時宜,卻依然想替他求個情。懇請侯爺恕他當年無心之過,且饒過他一回。將來有緣,我定帶他來您跟前磕頭認錯。如何?」

  康良侯沉默了好一會兒,方道:「公子,您為了個奴才,低聲下氣的求人,值得麼?」

  楊景澄怔了怔,隨即笑道:「他縱然曾淪落為奴,可他盡心竭力的教導過我,我便不能以奴才視之。不然我豈不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宣獻伯眸光一閃,與康良侯對望一眼,神情皆嚴肅了起來。似他們這等鎮守邊疆、幾十年屹立不倒的角色,每日睜開眼,便須得思考如何外戰蒙古、內防文臣的邊陲武將,怎可能真的粗魯直爽,毫無心機?心直口快只是表象,心思深沉方是本質。

  在奸細縱橫的邊疆,看人精準,亦是他們千錘百鍊出的看家本事。不看人對己,只看人對人。他們與楊景澄沒打過交道,再多的調查,也只是浮於表面的東西。這個人是否真的值得結交?可結交到什麼地步?皆要實實在在的接觸過,方能下定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