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名帖的作用就是在登門拜訪求見時用來通報自己姓名的,有些上面除了鄉里與姓名之外,還一併寫了自己的一官半職。

  “原來是賄賂你來了。”杜芊芊明白了,彎起嘴角打趣一笑。

  “我不是不通情理的人,娘方才說以前的難處,我也難受得緊,只是茲事體大,這些禮別說收,就是沒收卻將風聲放出去也要避諱。”

  第544章 意想不到的賀禮

  杜芊芊聽出來了,裴華這是在解釋,怕自己誤會他鐵石心腸,而同時也帶著些自責,畢竟裴大娘說起裴華爹的時候,裴華眼裡是有悲愴的。他們娘兒仨相依為命過的那些苦日子,杜芊芊還是頗聽哥和嫂子說過一些的,其實剛剛聽婆婆那番話她心裡也發酸。

  “我明白,茲事體大,若是一個不妨將那些賀禮或留下一兩件來,日後倒是隱患。”杜芊芊儘量挑選溫和的說辭,總不好直接說擔心婆婆和嫂子貪心偷拿吧,又見裴華情緒有些低落,“咱們索性這會子將這些賀禮整理了,挑幾樣給娘送去,也不值什麼。”

  人非草木,剛成親就為了賀禮同娘冷言冷語懟了那麼一大通,裴華心中不太好受,好在自己這個小媳婦兒是朵解語花,牽了她的手,一一拿給她瞧。

  那些賀禮有貴重的,譬如錢掌柜和、南子娘他們;有選得貼心的,譬如櫻子和阿青她們,裴華在衙門裡的那幫子兄弟最為實誠,每人湊份子湊了個大紅包來……

  所有賀禮中有三份最讓杜芊芊沒有想到。

  “這是蘇先生送的。”裴華將指著已經打開的小青柑。

  “蘇先生?”杜芊芊驚訝道,這茶可不便宜,蘇先生雖未村里唯一的讀書人,但俸祿並不高,這份禮有些重了,杜芊芊將那包圓頭圓腦小青柑的拿了出來,最裡頭一層拿清香的碧色箬葉包裹,箬葉外纏了棉麻絲帶,最外頭是一帕絹布,上頭有蠅頭小楷提的兩句詩——“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這麼一份禮物果然是蘇先生疏朗的風格,杜芊芊笑道。

  裴華也贊同地點了點頭,昨兒個邀了蘇先生來,李菊花因為上次做媒的事兒心中有鬼見了蘇先生有些躲閃又想要討好地扭扭捏捏,倒是蘇岳十分大度,並未耿耿於懷,借著說柱子功課幾句就算翻篇了。

  賀禮一件件收拾到底下,出現一套木魚石的茶具。

  村長送的。這麼說倒也不準確,對於邀不邀請村長這件事兒,裴華沒有猶豫過,那年村長送自己去衙門,記憶中那一年的冬天格外地寒冷,刺骨的冷風能吹透襖子直鑽進骨頭縫,村長穿了件石青灰鼠褂,走遠了只剩隱約一個灰色的人影迎著發白的日頭,那個背影裴華一直記到現在。光是這份恩情,自己也不能不去請去。

  倒也湊巧,李曼同她娘都不在家,約莫又是去了城裡。

  “哼,你小子,還是來了。”村長冷著臉打量了裴華一眼,從鼻子裡冷哼了一聲,“我還打量著你不敢來請呢。”

  裴華恭恭敬敬行了個禮。

  “罷了,你如今官兒比我這小小村長大多了,受不起。”

  村長仍有些恣扭地拿喬,裴華看出來這是長輩彆扭的玩笑,不急不惱,微微笑道:“您老就別拿我取消了。往日多承您老的情,不知道您老肯不肯賞光。”

  裴華態度實在是好,讓村長那些莫名其妙的氣也沒處撒去,拿出一套木魚石的茶具,“你小子若是不來這一遭,這禮你也別想了。”

  木魚石別名頗多,如“太一餘糧”、“石中黃子”、“還魂石”等,不管是哪個名兒,都不難看出這種石頭被賦予的好兆頭:如意吉祥,護佑眾生、辟邪消災。不少文人墨客利用其中空為盂為硯,所盛水墨色味經久不變。

  村長送的這一套裡頭有木魚石茶壺、套筒杯與茶葉筒各一,“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伎,潔之方也”,儘管價值遠不及玉,但這些判別玉質的標準同樣適用於木魚石。

  顯然,眼前這套茶具品相不差。表面光滑,乾淨,用手觸摸感覺流暢自然;且刀工有力,一氣呵成,那些個細節和一些不易觀察的小地方也都處理得當、細緻,杜芊芊拿著茶壺端詳,有些遲疑道:“咱們……該收這份厚禮嗎?”

  “怎麼?還不想收?不收,趕緊放下給我走,莫要再踏進這門半步。”村長對著同樣遲疑的裴華如是說。

  最後禮裴華收下帶回來了,但村長卻到底沒來吃那桌酒席。

  村長送出這麼份厚禮也不是心血來潮,雖因為自家閨女李曼與裴華鬧得十分不愉快,但村長不僅僅是李曼的爹,同樣也是吉安村的一村之長,村里好容易祖墳上冒青煙出了裴華這麼個副典吏,還是主管賑災、收糧的戶房副典吏,往後總有需要他照拂村里老小的時候,他這個村長豈有拒之門外、與之交惡的道理。

  第545章 豇豆紅瓶

  那套木魚石的茶具下邊兒是一個錦盒,打開裡面赫然是一對豇豆紅瓶。因不均勻的粉紅色、猶如紅豇豆一般而得名。撇口、長頸、豐肩,長腹下斂,圈足。器形挺拔而秀美,外壁施豇豆紅釉,通體素淨,以自然釉色取勝,僅於頸部飾兩道凸弦紋,起弦之處因釉層較薄可見白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