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完,又轉身進門去了,就仿佛城外與人浴血廝殺的人根本就不是她親相公似的。

  沈硯把身邊所有的高手幾乎都派過來了,崔書寧相信他們守得住,所以進了院子之後就沒再露頭,也不管他們外面怎麼鬧。

  可是那些想拿她獻祭以最後泄憤的人都已窮途末路,自然不會同她講道義,後續又增兵幾波來攻,卻因為武力值相差懸殊,始終沒能攻進來。

  而崔書寧在門前說的那番話,卻在兩個時辰之內傳遍全城。

  這便算是個表態,暗示京城裡被困的這些人,就算蕭氏皇朝被沈氏取代,沈硯也不會濫殺無辜,等於又變相替沈硯遊說了一波,安撫民心。

  其實崔書寧也不是不擔心沈硯的安全,但是她就算跑去城門也幫不上忙,索性眼不見為淨,縮起來當鴕鳥,等著最後的結果。

  結果

  入夜卻傳了個叫她覺得是喪心病狂的消息過來,說沈硯和顧澤在城門上單挑決鬥。

  崔書寧:……

  我摔!這倆祖宗簡直要人命!

  作者有話要說:  三更。

  寧子不來的話那個劇本走向我總覺得應該給大家也交代一下,但是不想用做夢或者番外單章來寫了,就用寧子的邏輯思維大概推論給大家吧,雖然照著她所知道的線索,推論出來的不會太完整,但大概是這個意思,大家大概有個概念就好,這個不要緊。

  第329章 大結局

  顧澤很難向沈硯俯首稱臣,這一點崔書寧很清楚,所以才刻意避開了這個尷尬的局面,沒有湊上去摻合。

  她不是顧澤的誰,更沒有左右支使對方做選擇的權利和義務。

  在她這個外來者眼中,只要三觀相合,心中的道義一致,那麼和誰走一路不是走呢?何必拘泥於非要做誰的臣子?為了這個再把命豁出去,確實不值當。

  可是顧澤生活的時代背影與她不同,他又是個男人,自有他自己的選擇和骨氣,她沒那麼聖母,也沒那麼自不量力,這種時候還要搶人頭,衝上去渡自己的前夫出苦海。

  但是顧澤和沈硯當眾單挑?

  這事她就再不能等閒視之。

  顧澤那人臭脾氣,沈硯在某種程度上又是個不受控的瘋子。

  她甚至不用去現場求證就能篤定

  這場所謂的決鬥一定是沈硯挑的事兒。

  因為

  顧澤既沒有為難她,又率領忠於周氏王朝的舊部前去阻擊沈硯攻城,這必然是抱了必死之心的,他一個心灰意冷的人,連她都不為難了,又何必去和沈硯再多此一舉的挑釁?

  反而是沈硯

  那小混蛋小心眼兒,她和顧澤之間之前有過一茬兒,他雖然沒說,也確實不會和她計較,但心裡卻指定是要記上顧澤一筆的,再加上這次她留在京城,能安穩等到今天裡面實在是要托那位顧侯爺的福。

  這算下來可是她和沈硯欠著顧澤的一份人情,這份人情她是覺得沒什麼,沈硯的自尊心和好勝心卻絕對不能允許。

  可是顧澤不主動招惹他歸不招惹,那位顧侯爺拿著的可是男主人設,人家也是有脾氣的人好麼?眾目睽睽之下,沈硯要給他難堪他也是必然要跟那小混蛋拼命的。

  崔書寧被嚇得不輕,再不能躲著不見人,趕緊帶上人直奔北城門。

  彼時城內的守軍已經被殺的七零八落,城門被沖開,沈硯率部眾殺進來,正在收割戰場,收拾負隅頑抗的最後一些蕭氏的殘部。

  沈硯的那批死士護著她一路躲開還在奮力廝殺的小股人馬。

  王朝更迭,天下易主,雖然沈硯為了遷就她已經儘可能採用了比較溫和的方式了,但歷史的車輪那般厚重的碾壓而過,他的王座之下也不可能是乾乾淨淨不染血腥的。

  崔書寧沒上過戰場,她穿越之後雖然經歷過幾次危機,但起碼物質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一直算是比較優渥,今日這城門附近屍橫遍野的場面也實屬是叫她心裡極度的難受和不適,胃裡翻江倒海的,幾次都差點吐出來。

  可是沈硯那小混蛋混帳起來沒輕沒重,她卻又片刻不敢耽擱,隔著老遠就看到高處的城牆之上兩道熟悉的身影往來廝殺。

  兩個人都是戰甲染血,一身的狼狽。

  偶爾兵器碰撞,擦出一串火花伴著難聽的摩擦聲,刺激著崔書寧的耳膜又是一陣難受,她心臟都仿佛被誰給一把攥住了,揪的厲害。

  城門內外站了無數的人,蕭氏皇族這邊大勢已去,基本都是沈硯帶來的部眾在圍觀。

  崔書寧也不及細看,匆忙跑上城牆。

  上面兩個男人顯然已經殺紅了眼,混戰中兩人都看見她了,可是正在拼命的生死關頭,卻是誰也不會分心退避。

  畢竟

  這會兒命懸一線有危險的是他倆,她那是沒什麼事的。

  在崔書寧過來之前兩人已經往來過了無數招了,沈硯雖然有點瘋,實力也不弱,但是與顧澤比年資閱歷都是無法彌補的缺陷,起碼在武力值上就是顧澤更勝一籌。

  兩個人用的都是不要命的打發,崔書寧上了城牆才看清楚……

  顧澤肩上有攻城士兵流箭造成的暗傷,箭矢削斷,箭頭還不及清除,而沈硯身上應該是被守城士兵潑下的火油濺到,鎧甲護住的部分還好,露在外面的布料衣角上卻被灼出大大小小好幾個窟窿,又兼之兩人在這廝殺拼命,又分別掛彩,確實不怎麼中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