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少將軍有何計謀?」
文樂勾唇一笑,說:「對付匈奴,便要使一些計謀,因為對方人馬眾多,能力出眾。對付倭寇則不需要這般費勁兒,守城的士兵做好自己該做的,空出的兵馬以四百人為一船,咱們出征,不將倭寇盡數丟進海中讓惡鯊啃骨剝皮,我文樂的名字,倒著寫。」
文長征長期守城,又顧念南岸,自然不敢強攻。士兵將領們都憋屈得厲害,有了文樂的話,將領們面面相覷,將杯子中的茶水作酒入了肚子,摔了那碗,喊道——
「謹遵少將軍之命!」
收拾整理了大半個月,海船總算是收拾妥當了。
靳允站在城牆之上,瞧著那些海船,問道:「義父,你也要一同前去嗎?」
傅驍玉點頭,說:「嗯,夫妻同心。」
靳允按下心中的憂思,握緊了袖子。
傅驍玉半蹲下,將靳允被風吹亂的發往後扒拉,說:「允兒可是擔憂?」
「嗯。」
「若義父如今只是一介平民,重新去春闈考試,允兒可會覺得義父拿不了頭籌?」
「自然不會!」
傅驍玉笑笑,說:「既是如此,允兒便不應該擔憂。你那個義父的名號,倭寇沒一個不怕的。」
白骨菩薩,到現在倭寇中還在廣為流傳呢。
上了海船,傅驍玉有些不適應地在船中跺了跺腳,輕飄飄的,仿佛沒踩到實地。
文樂身穿白玉甲,布防後看到傅驍玉一個人站在甲板前頭出神,說道:「這就惦記陸地了?」
傅驍玉失笑,說:「可有計謀?」
「人馬分為兩撥,一撥誅殺倭寇,不聽降,只斬殺。另一撥隨我去海島上,尋那蠱人。」文樂說著,聞著濃濃的海腥味,說,「若是勸降成功,便是最好,若是不成,海島也算不上什麼大地方......」
剩下的話,文樂沒有說盡,傅驍玉卻懂他的意思。
不願臣服,就得打到它臣服。
海上沒什麼吃的,海鮮倒是多。
傅驍玉喜歡吃素,文樂這艘船便沒有放置多少肉乾,想方設法地找漁村裡的村民們要了曬乾的髮菜吃。這些不是什麼精細的吃食,都是村民們自己沒錢買糧食,自己曬的。
文樂惦記傅驍玉口味,找思竹去那漁村一家一戶的收,總算是夠了量。
海船上四五百人,都知曉那倉庫之中有一箱子不能亂碰,是他們少將軍親自籌集來的「軍糧」。
曬乾的髮菜在水中立刻舒展,吃著有一股天然的咸香味,再配上蜆子和花蛤,鮮味撲鼻而來。
傅驍玉看著窗外的海景,慢悠悠地喝著湯,看慣了天藍水也藍的景象,冷不丁瞧見一抹綠,倒讓他揉了揉眼睛,覺得很不適應。
海島到了。
四五百人的海船吃水很深,只能再坐小船去往海島。
文樂與傅驍玉在一艘船上,他擰著眉似在想什麼,將自己白玉甲脫了下來,強硬地給傅驍玉穿上。
傅驍玉怔神,一低頭就看到文樂微微合著雙眸替他系帶的模樣。
小船上的士兵們目不斜視,不敢多看。
文樂拍拍白玉甲上的水漬,說:「怎麼這麼看我,不像你往日那般,非得給我穿著才放心?」
傅驍玉輕聲笑,說:「我知曉你的本事,在這種地方,我放心沒什麼用,得讓你放心才沒有後顧之憂。」
士兵們恨不得把耳朵割了,看天看海看人,就是不敢往傅驍玉那邊多看一眼。
思竹早已習慣,托著腮幫子划船,心想,那殺千刀的馬騁去了另一個船,回去非得繪聲繪色地給他學一次才行。
船靠了岸。
蠱人們手握著長長的矛,虎視眈眈地盯著到來的三四百人。
文樂看著暗中的弓箭,輕聲笑道:「我乃鎮國府少將軍文樂,前來找你們島主共商大事,還請不要攔路。」
「鎮國府?是那個殺我弟兄的鎮國府?你們還想來?!」
「若不是你們與倭寇勾結,大家相安無事,何談殺與被殺。你們都有兄弟親戚,倒是文家軍的士兵親人遠在金林、陸洲,不能來此地找你們要個說法。」傅驍玉輕聲說著,將那人說得臉色發白之後,才道,「若是不信少將軍的,可以信一信我。朝中二品官員不多,傅祭酒便是其中一位,能代替朝廷話事。不過,強攻也不是不行......全看各位抉擇了。」
弓箭收了起來,文樂挑眉,道:「既然如此,還請帶路。」
海島十分大,若是按面積算,估計得有兩個陸洲那般。海島上有兩三萬的人口,比那波斯人口還多。
蠱人首領叫源,他們姓氏神聖,除了親近之人,一般不告訴他人。
雙方會面,場面不如文樂想得那般血腥。
不等文樂說話,源便開口,要討南朝的錯處,道:「若是南岸不閉關,我們也不會與虎謀皮。」
海島上沒什麼平地,向來是出海打漁而活。南岸的藥材、布匹,都是海島所需。
可是倭寇橫行,南岸早已經閉關,不讓任何人出海,也不讓任何人從外進來,唯恐有倭寇之嫌。
海島強行維繫了十多年,已是極限,只能與倭寇合作,謀個前程。
成也蕭何敗蕭何。
傅驍玉心念一轉,說道:「這事兒可謂簡單,若倭寇已除,重新開國,通商只是早晚的事。」
文樂勾唇一笑,說:「對付匈奴,便要使一些計謀,因為對方人馬眾多,能力出眾。對付倭寇則不需要這般費勁兒,守城的士兵做好自己該做的,空出的兵馬以四百人為一船,咱們出征,不將倭寇盡數丟進海中讓惡鯊啃骨剝皮,我文樂的名字,倒著寫。」
文長征長期守城,又顧念南岸,自然不敢強攻。士兵將領們都憋屈得厲害,有了文樂的話,將領們面面相覷,將杯子中的茶水作酒入了肚子,摔了那碗,喊道——
「謹遵少將軍之命!」
收拾整理了大半個月,海船總算是收拾妥當了。
靳允站在城牆之上,瞧著那些海船,問道:「義父,你也要一同前去嗎?」
傅驍玉點頭,說:「嗯,夫妻同心。」
靳允按下心中的憂思,握緊了袖子。
傅驍玉半蹲下,將靳允被風吹亂的發往後扒拉,說:「允兒可是擔憂?」
「嗯。」
「若義父如今只是一介平民,重新去春闈考試,允兒可會覺得義父拿不了頭籌?」
「自然不會!」
傅驍玉笑笑,說:「既是如此,允兒便不應該擔憂。你那個義父的名號,倭寇沒一個不怕的。」
白骨菩薩,到現在倭寇中還在廣為流傳呢。
上了海船,傅驍玉有些不適應地在船中跺了跺腳,輕飄飄的,仿佛沒踩到實地。
文樂身穿白玉甲,布防後看到傅驍玉一個人站在甲板前頭出神,說道:「這就惦記陸地了?」
傅驍玉失笑,說:「可有計謀?」
「人馬分為兩撥,一撥誅殺倭寇,不聽降,只斬殺。另一撥隨我去海島上,尋那蠱人。」文樂說著,聞著濃濃的海腥味,說,「若是勸降成功,便是最好,若是不成,海島也算不上什麼大地方......」
剩下的話,文樂沒有說盡,傅驍玉卻懂他的意思。
不願臣服,就得打到它臣服。
海上沒什麼吃的,海鮮倒是多。
傅驍玉喜歡吃素,文樂這艘船便沒有放置多少肉乾,想方設法地找漁村裡的村民們要了曬乾的髮菜吃。這些不是什麼精細的吃食,都是村民們自己沒錢買糧食,自己曬的。
文樂惦記傅驍玉口味,找思竹去那漁村一家一戶的收,總算是夠了量。
海船上四五百人,都知曉那倉庫之中有一箱子不能亂碰,是他們少將軍親自籌集來的「軍糧」。
曬乾的髮菜在水中立刻舒展,吃著有一股天然的咸香味,再配上蜆子和花蛤,鮮味撲鼻而來。
傅驍玉看著窗外的海景,慢悠悠地喝著湯,看慣了天藍水也藍的景象,冷不丁瞧見一抹綠,倒讓他揉了揉眼睛,覺得很不適應。
海島到了。
四五百人的海船吃水很深,只能再坐小船去往海島。
文樂與傅驍玉在一艘船上,他擰著眉似在想什麼,將自己白玉甲脫了下來,強硬地給傅驍玉穿上。
傅驍玉怔神,一低頭就看到文樂微微合著雙眸替他系帶的模樣。
小船上的士兵們目不斜視,不敢多看。
文樂拍拍白玉甲上的水漬,說:「怎麼這麼看我,不像你往日那般,非得給我穿著才放心?」
傅驍玉輕聲笑,說:「我知曉你的本事,在這種地方,我放心沒什麼用,得讓你放心才沒有後顧之憂。」
士兵們恨不得把耳朵割了,看天看海看人,就是不敢往傅驍玉那邊多看一眼。
思竹早已習慣,托著腮幫子划船,心想,那殺千刀的馬騁去了另一個船,回去非得繪聲繪色地給他學一次才行。
船靠了岸。
蠱人們手握著長長的矛,虎視眈眈地盯著到來的三四百人。
文樂看著暗中的弓箭,輕聲笑道:「我乃鎮國府少將軍文樂,前來找你們島主共商大事,還請不要攔路。」
「鎮國府?是那個殺我弟兄的鎮國府?你們還想來?!」
「若不是你們與倭寇勾結,大家相安無事,何談殺與被殺。你們都有兄弟親戚,倒是文家軍的士兵親人遠在金林、陸洲,不能來此地找你們要個說法。」傅驍玉輕聲說著,將那人說得臉色發白之後,才道,「若是不信少將軍的,可以信一信我。朝中二品官員不多,傅祭酒便是其中一位,能代替朝廷話事。不過,強攻也不是不行......全看各位抉擇了。」
弓箭收了起來,文樂挑眉,道:「既然如此,還請帶路。」
海島十分大,若是按面積算,估計得有兩個陸洲那般。海島上有兩三萬的人口,比那波斯人口還多。
蠱人首領叫源,他們姓氏神聖,除了親近之人,一般不告訴他人。
雙方會面,場面不如文樂想得那般血腥。
不等文樂說話,源便開口,要討南朝的錯處,道:「若是南岸不閉關,我們也不會與虎謀皮。」
海島上沒什麼平地,向來是出海打漁而活。南岸的藥材、布匹,都是海島所需。
可是倭寇橫行,南岸早已經閉關,不讓任何人出海,也不讓任何人從外進來,唯恐有倭寇之嫌。
海島強行維繫了十多年,已是極限,只能與倭寇合作,謀個前程。
成也蕭何敗蕭何。
傅驍玉心念一轉,說道:「這事兒可謂簡單,若倭寇已除,重新開國,通商只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