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一個沒親娘的孩子掀不起太大風浪。
幾乎所有人都這麼認為。
宮妃們帶著孩子挨個見禮, 皇帝十分滿意,只是在如何給他排輩上犯了難。
按照年齡排位次,他應該排第七, 然而平白讓後面兩個皇子矮了一位,皇帝又於心不忍——在孩子面前,他向來喜歡一碗水端平。
母親雖然沒說過生父多少事情,可是為數不多的話語,李讓都牢牢記在心裡,便主動要求排在最末,做了九皇子,只求在父親面前留個好印象。
他不在意位次,那都是虛名,他只在意結果。
皇帝深感欣慰,次日便給他賜了名,就叫柴熙諭。
柴熙諭領旨謝恩,正要離去,卻聽見皇帝問道:「你生母,菱娘葬在何處?」
柴熙諭頭一次聽見別人叫生母的名,一時竟有些恍惚。
皇帝又問了一遍,柴熙諭看著重重宮闕的影子,輕聲答道:「兒記不清了。」
皇帝有些失望,便放他離開。
柴熙諭慢慢走著,直至無人的角落,才敢自嘲地笑了笑。
他真的記不清麼?
不會的。
他親手給母親的墳塋埋上最後一抔土,怎麼可能記不清。
他只是不想讓母親隨他顛沛流離,畢竟這一路上頗多艱難,他根本無法保證自己能活著走到皇宮門前。
他本就是個意外的災禍,埋骨他鄉也沒事,總不能連累母親也流落在外。
更何況,他不想讓母親將來葬在父親身邊。
父親不配。
柴熙諭短促一笑,還沒走兩步,看見前方來人,頓時停了下來,避到一旁。
陳娘子。
那天宮宴上,他看出了陳娘子眉目間的肆意,知道這個宮妃不好招惹,便有意躲她鋒芒。
更重要的是,陳娘子和他生母特別神似。
柴熙諭這才懂了母親生前的郁色從何而來。每次見到陳娘子時,心裡都不太舒服,亦不敢直視她。
於情於理,他知道這事與陳娘子無關,可是每次看見她,都能讓他想起母親。要他如何敢看?
偏在此時,陳娘子的肩輿停在他身邊。
他立刻回神,依舊垂著視線,一言不發。
「九郎怎麼站在此處?剛從你父親那兒出來?」陳娘子的聲音很清透,與他母親也很相似,「平日裡多來你父親這兒走走,他喜歡熱鬧。」
這是寵妃對落魄皇子的客套。柴熙諭安靜地聽了,朝她回禮。然而當他抬起頭時,陳娘子皺起了眉。
太像了。他和五郎越來越像了。
五郎從小在宮裡長大,有皇帝寵著,養成了驕縱的性子。九郎和五郎長得這樣神似,性子比五郎沉穩,他會不會把五郎比下去?
陳娘子忽然有了危機感。
一旁的五皇子柴熙詮察覺到陳娘子的不安,忽然伸來一隻腳,在他腳背重重地碾了兩道。
柴熙諭暗中攥緊了手,抬眼看過去,柴熙詮朝他投來挑釁的神色,毫不遮掩。
陳娘子只是呵斥了一聲,便帶著孩子去向皇帝那兒。柴熙諭默默活動被踩疼的腳背,遠望過去,就看見五哥依然對他擠眉弄眼,還對他揮了揮拳頭。
柴熙諭什麼都沒說,直至母子二人走出了視線,方才轉身離去。
他剛來汴京,宮裡任何人都能找機會弄死他,就像弄死一隻螞蟻。他必須得儘快豐滿羽翼,才能立足。
正如他所料,沒過幾天,五哥就帶著幾個紈絝子弟,將他堵在了角落裡。
他當然沒吃虧,對方也沒討到好處。不過在五哥看來,沒欺負到他,已是吃了天大的虧。
事情鬧到了皇帝那兒。他沒讓五哥討著好,一條條罪狀列過來,即使是五哥聽了也說不出話。
五哥與皇帝相處日久,對皇帝的脾氣瞭若指掌。他見狀不妙,當即示弱。反正他一直是頑劣調皮的形象,不差這一回。
皇帝一心一意培養東宮太子,對其餘幾個兒子,大多是養養陪襯的心態。既不會讓他們鬧得太厲害,也不會讓他們閒著沒事做。兄弟倆之間的事,只要不危及太子,不奢想東宮之位,皇帝便當做孩子之間玩鬧,對付過去了。
就如五郎和九郎鬧不快,在他眼裡,只是兩個不懂事的孩子打鬧。所以柴熙諭雖然有理,卻沒占著半分實際的好處。皇帝只是訓了幾句、安撫幾句,便讓他們離開。
一離開皇帝眼前,五哥便恢復了那副乖戾的模樣,朝柴熙諭投去了蔑視的眼神,自顧自走了。
被他欺負過的不差柴熙諭一個,他根本沒把柴熙諭放在眼裡,只是覺得沒讓柴熙諭吃虧,有些遺憾罷了。
所以,當他聽說柴熙諭主動向皇帝提出想去軍中時,他樂不可支,和狐朋狗友們在酒館裡哈哈大笑。
「憑他也配!在鄉野中長大的廢物,真不怕被父親當做有貳心給砍了!」
皇帝行伍出身,對軍權十分敏感。他這樣大搖大擺地要去軍中,讓東宮聽了怎麼想?要知道,東宮現在手裡還有些軍權呢!
真不知死活!
柴熙詮讓人注意多打聽,很快就聽說皇帝聽了柴熙諭的話,雖然沒多訓斥,卻不怎麼高興。而平日裡對柴熙諭和顏悅色的東宮,也沒什麼好臉色。
於是柴熙詮斷定,皇帝肯定對柴熙諭不太滿意,那他這時候再找柴熙諭的茬,是不是沒關係了呢……
幾乎所有人都這麼認為。
宮妃們帶著孩子挨個見禮, 皇帝十分滿意,只是在如何給他排輩上犯了難。
按照年齡排位次,他應該排第七, 然而平白讓後面兩個皇子矮了一位,皇帝又於心不忍——在孩子面前,他向來喜歡一碗水端平。
母親雖然沒說過生父多少事情,可是為數不多的話語,李讓都牢牢記在心裡,便主動要求排在最末,做了九皇子,只求在父親面前留個好印象。
他不在意位次,那都是虛名,他只在意結果。
皇帝深感欣慰,次日便給他賜了名,就叫柴熙諭。
柴熙諭領旨謝恩,正要離去,卻聽見皇帝問道:「你生母,菱娘葬在何處?」
柴熙諭頭一次聽見別人叫生母的名,一時竟有些恍惚。
皇帝又問了一遍,柴熙諭看著重重宮闕的影子,輕聲答道:「兒記不清了。」
皇帝有些失望,便放他離開。
柴熙諭慢慢走著,直至無人的角落,才敢自嘲地笑了笑。
他真的記不清麼?
不會的。
他親手給母親的墳塋埋上最後一抔土,怎麼可能記不清。
他只是不想讓母親隨他顛沛流離,畢竟這一路上頗多艱難,他根本無法保證自己能活著走到皇宮門前。
他本就是個意外的災禍,埋骨他鄉也沒事,總不能連累母親也流落在外。
更何況,他不想讓母親將來葬在父親身邊。
父親不配。
柴熙諭短促一笑,還沒走兩步,看見前方來人,頓時停了下來,避到一旁。
陳娘子。
那天宮宴上,他看出了陳娘子眉目間的肆意,知道這個宮妃不好招惹,便有意躲她鋒芒。
更重要的是,陳娘子和他生母特別神似。
柴熙諭這才懂了母親生前的郁色從何而來。每次見到陳娘子時,心裡都不太舒服,亦不敢直視她。
於情於理,他知道這事與陳娘子無關,可是每次看見她,都能讓他想起母親。要他如何敢看?
偏在此時,陳娘子的肩輿停在他身邊。
他立刻回神,依舊垂著視線,一言不發。
「九郎怎麼站在此處?剛從你父親那兒出來?」陳娘子的聲音很清透,與他母親也很相似,「平日裡多來你父親這兒走走,他喜歡熱鬧。」
這是寵妃對落魄皇子的客套。柴熙諭安靜地聽了,朝她回禮。然而當他抬起頭時,陳娘子皺起了眉。
太像了。他和五郎越來越像了。
五郎從小在宮裡長大,有皇帝寵著,養成了驕縱的性子。九郎和五郎長得這樣神似,性子比五郎沉穩,他會不會把五郎比下去?
陳娘子忽然有了危機感。
一旁的五皇子柴熙詮察覺到陳娘子的不安,忽然伸來一隻腳,在他腳背重重地碾了兩道。
柴熙諭暗中攥緊了手,抬眼看過去,柴熙詮朝他投來挑釁的神色,毫不遮掩。
陳娘子只是呵斥了一聲,便帶著孩子去向皇帝那兒。柴熙諭默默活動被踩疼的腳背,遠望過去,就看見五哥依然對他擠眉弄眼,還對他揮了揮拳頭。
柴熙諭什麼都沒說,直至母子二人走出了視線,方才轉身離去。
他剛來汴京,宮裡任何人都能找機會弄死他,就像弄死一隻螞蟻。他必須得儘快豐滿羽翼,才能立足。
正如他所料,沒過幾天,五哥就帶著幾個紈絝子弟,將他堵在了角落裡。
他當然沒吃虧,對方也沒討到好處。不過在五哥看來,沒欺負到他,已是吃了天大的虧。
事情鬧到了皇帝那兒。他沒讓五哥討著好,一條條罪狀列過來,即使是五哥聽了也說不出話。
五哥與皇帝相處日久,對皇帝的脾氣瞭若指掌。他見狀不妙,當即示弱。反正他一直是頑劣調皮的形象,不差這一回。
皇帝一心一意培養東宮太子,對其餘幾個兒子,大多是養養陪襯的心態。既不會讓他們鬧得太厲害,也不會讓他們閒著沒事做。兄弟倆之間的事,只要不危及太子,不奢想東宮之位,皇帝便當做孩子之間玩鬧,對付過去了。
就如五郎和九郎鬧不快,在他眼裡,只是兩個不懂事的孩子打鬧。所以柴熙諭雖然有理,卻沒占著半分實際的好處。皇帝只是訓了幾句、安撫幾句,便讓他們離開。
一離開皇帝眼前,五哥便恢復了那副乖戾的模樣,朝柴熙諭投去了蔑視的眼神,自顧自走了。
被他欺負過的不差柴熙諭一個,他根本沒把柴熙諭放在眼裡,只是覺得沒讓柴熙諭吃虧,有些遺憾罷了。
所以,當他聽說柴熙諭主動向皇帝提出想去軍中時,他樂不可支,和狐朋狗友們在酒館裡哈哈大笑。
「憑他也配!在鄉野中長大的廢物,真不怕被父親當做有貳心給砍了!」
皇帝行伍出身,對軍權十分敏感。他這樣大搖大擺地要去軍中,讓東宮聽了怎麼想?要知道,東宮現在手裡還有些軍權呢!
真不知死活!
柴熙詮讓人注意多打聽,很快就聽說皇帝聽了柴熙諭的話,雖然沒多訓斥,卻不怎麼高興。而平日裡對柴熙諭和顏悅色的東宮,也沒什麼好臉色。
於是柴熙詮斷定,皇帝肯定對柴熙諭不太滿意,那他這時候再找柴熙諭的茬,是不是沒關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