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我可以幫你。」他又道。
姜小乙眯起眼睛,將鍾帛仁拉到一旁,低聲道:「你先前還想勸說匪幫造反,這才過去幾天,又要來幫我,讀書人都是這般見風使舵的?」
鍾帛仁不太贊同。
「經歷了生死,心態發生轉變,再正常不過了,與是不是書生並無關係。」他握住姜小乙的手,說道:「莫要激動,咱們萬事好商量。」
他言語溫和,說著說著,莫名就把姜小乙給穩住了。
明書問:「你們到底怎個決定?」
姜小乙:「回屋吃飯吧。」
塵埃落定,眾書生頗為滿意。
姜小乙再次留了下來。她為讓鍾帛仁的傷好得快一點,去撫州城裡給他買藥,幾日下來,帶的錢花了個七七八八。這幾番來去城中,她仔細觀察百姓生活情態,發現他們完全沒有被山匪包圍的緊迫感。
她從前就聽說過,撫州之所以被稱為「匪都」,就是因為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能跟土匪扯上關係,甚至匪幫缺人之時,還要去城裡人家拉壯丁,與朝廷徵兵充軍的手段如出一轍。
不願過這般日子的人,早已舉家搬遷,所以現在留在城中的百姓,都是與匪幫同生的關係,可以說是全民通匪也不為過。
某日傍晚,姜小乙在小屋門口劈柴,趁著喝茶休憩的功夫,望向茫茫游龍山,心想著到底走哪條線,才能夠事半功倍。
「游龍山的匪寨可以說是鐵板一塊。」
身後,鍾帛仁似乎看出她心中所想,走出房門,如是說道。
姜小乙:「哦?怎講?」
「全國各地的山匪,多是為禍一方的惡賊,民眾心中積怨已深。」他走上前來,淡淡道:「但此地不同,撫州城百姓與游龍山的關係異常緊密。每次官兵前來,城中百姓通風報信者,亂出主意者,可謂層出不窮,幾次大型圍剿皆以失敗告終。」
說著,他微微眯起了眼睛。
「當年楊老將軍為破除匪患,率大軍前來游龍山,花重金聘請嚮導,層層挑選,可惜還是落了圈套,被帶入滿含瘴氣的窪谷之中,導致前鋒隊伍損傷慘重。」
姜小乙看了他一會,驀然道:「……楊老將軍?」
鍾帛仁清醒過來,道:「便是前朝的楊亥。」
姜小乙:「你怎知道得如此清楚?」
鍾帛仁:「也是聽人說的。」他來到姜小乙身邊,隨手拾起地上的寶劍。火紅的夕陽在玄陰劍上,落下溫柔的暮色。他看了許久,指尖在劍身上輕輕一彈,玄陰劍發出清幽明脆的聲響。
他不禁莞爾,姜小乙蹲在木墩上看著,只覺得那笑容中的情致,似水流長。
「怎麼?你又瞧上我的劍了?」姜小乙道。
鍾帛仁道:「的確是把好劍。」
姜小乙哼哼一聲,道:「這把劍的故事可多了,有些事古怪離奇,說出來怕嚇死你。」
「哦?」鍾帛仁持劍而立,好笑道:「你說說看,我也好奇,什麼事能嚇死我。」
姜小乙:「說了你也不信。」
鍾帛仁:「那也要說了才知道。」
姜小乙歪著腦袋回憶。
「嗯……此劍原主,是個強悍無匹,卻又異常愚蠢之人。」鍾帛仁不語,姜小乙想了想,又改了口。「不對,非是愚蠢,只是有點死腦筋。」再想,還是覺得不對。「噝,好像也算不得死腦筋,那人……」她想了半天,終是形容不來,一聲嘆息。「還是說回這把劍吧,這劍原身只是塊廢鐵,被我撿走,每天對著它打坐念咒,說長道短,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慢慢變成了現在這副光澤水靈的樣子。這樣說你信嗎?」
鍾帛仁毫不遲疑道:「信。」他忍不住又問:「此劍的主人,你印象深嗎?」
姜小乙:「自然深,我還替他送了葬呢。唉……你不知道他死得有多慘。」
她起身,從木墩子上跳下來,清了清手裡的灰。
「算了,妄議逝者毫無意義。」她衝著夕陽溜達幾步,活動筋骨,無奈道:「人各有命,他自有他的想法,只是我還有些話未與他說清,有些遺憾罷了。」
鍾帛仁問:「你想說什麼?」
姜小乙剛陷入深思,忽又回頭,笑道:「與你有何干係啊,問東問西。」隨即睨了一眼,接著向外走。「人死燈滅,何必妄自糾纏,當下已經夠忙了,我沒空再去想他。」
她之果決,近乎冷酷,可埋在這果決之下,他們之間那千絲萬縷的因緣,又如春風,纏纏綿綿。
夕陽圍繞著她的身影,朦朧情態下,他仿佛再次看見那根若有若無的細線,被暮光染紅,牽繞著他們二人。
他曾有疑惑,搞不清此生到底是老天懲罰,或是獎賞。
如今看來,該是兩者皆有。
姜小乙聽到身後聲音,剛回過頭,被鍾帛仁拉住的手腕。
「你說的沒錯,人死燈滅,從前之事當斷則斷。小……」他險些叫錯了名字。「多謝姜兄弟解惑,今日起,過往之事我再不去想了。在下與姜兄弟意氣相投,一見如故,若姜兄弟不棄,你我今後作伴而行,可好?」
姜小乙聽他說著話,心尖一熱,嘴上兀自反駁道:「我是江湖人,你是書生,我們怎麼作伴?」
鍾帛仁:「你若有需,在下也能做江湖人。」
姜小乙一臉質疑。
姜小乙眯起眼睛,將鍾帛仁拉到一旁,低聲道:「你先前還想勸說匪幫造反,這才過去幾天,又要來幫我,讀書人都是這般見風使舵的?」
鍾帛仁不太贊同。
「經歷了生死,心態發生轉變,再正常不過了,與是不是書生並無關係。」他握住姜小乙的手,說道:「莫要激動,咱們萬事好商量。」
他言語溫和,說著說著,莫名就把姜小乙給穩住了。
明書問:「你們到底怎個決定?」
姜小乙:「回屋吃飯吧。」
塵埃落定,眾書生頗為滿意。
姜小乙再次留了下來。她為讓鍾帛仁的傷好得快一點,去撫州城裡給他買藥,幾日下來,帶的錢花了個七七八八。這幾番來去城中,她仔細觀察百姓生活情態,發現他們完全沒有被山匪包圍的緊迫感。
她從前就聽說過,撫州之所以被稱為「匪都」,就是因為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能跟土匪扯上關係,甚至匪幫缺人之時,還要去城裡人家拉壯丁,與朝廷徵兵充軍的手段如出一轍。
不願過這般日子的人,早已舉家搬遷,所以現在留在城中的百姓,都是與匪幫同生的關係,可以說是全民通匪也不為過。
某日傍晚,姜小乙在小屋門口劈柴,趁著喝茶休憩的功夫,望向茫茫游龍山,心想著到底走哪條線,才能夠事半功倍。
「游龍山的匪寨可以說是鐵板一塊。」
身後,鍾帛仁似乎看出她心中所想,走出房門,如是說道。
姜小乙:「哦?怎講?」
「全國各地的山匪,多是為禍一方的惡賊,民眾心中積怨已深。」他走上前來,淡淡道:「但此地不同,撫州城百姓與游龍山的關係異常緊密。每次官兵前來,城中百姓通風報信者,亂出主意者,可謂層出不窮,幾次大型圍剿皆以失敗告終。」
說著,他微微眯起了眼睛。
「當年楊老將軍為破除匪患,率大軍前來游龍山,花重金聘請嚮導,層層挑選,可惜還是落了圈套,被帶入滿含瘴氣的窪谷之中,導致前鋒隊伍損傷慘重。」
姜小乙看了他一會,驀然道:「……楊老將軍?」
鍾帛仁清醒過來,道:「便是前朝的楊亥。」
姜小乙:「你怎知道得如此清楚?」
鍾帛仁:「也是聽人說的。」他來到姜小乙身邊,隨手拾起地上的寶劍。火紅的夕陽在玄陰劍上,落下溫柔的暮色。他看了許久,指尖在劍身上輕輕一彈,玄陰劍發出清幽明脆的聲響。
他不禁莞爾,姜小乙蹲在木墩上看著,只覺得那笑容中的情致,似水流長。
「怎麼?你又瞧上我的劍了?」姜小乙道。
鍾帛仁道:「的確是把好劍。」
姜小乙哼哼一聲,道:「這把劍的故事可多了,有些事古怪離奇,說出來怕嚇死你。」
「哦?」鍾帛仁持劍而立,好笑道:「你說說看,我也好奇,什麼事能嚇死我。」
姜小乙:「說了你也不信。」
鍾帛仁:「那也要說了才知道。」
姜小乙歪著腦袋回憶。
「嗯……此劍原主,是個強悍無匹,卻又異常愚蠢之人。」鍾帛仁不語,姜小乙想了想,又改了口。「不對,非是愚蠢,只是有點死腦筋。」再想,還是覺得不對。「噝,好像也算不得死腦筋,那人……」她想了半天,終是形容不來,一聲嘆息。「還是說回這把劍吧,這劍原身只是塊廢鐵,被我撿走,每天對著它打坐念咒,說長道短,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慢慢變成了現在這副光澤水靈的樣子。這樣說你信嗎?」
鍾帛仁毫不遲疑道:「信。」他忍不住又問:「此劍的主人,你印象深嗎?」
姜小乙:「自然深,我還替他送了葬呢。唉……你不知道他死得有多慘。」
她起身,從木墩子上跳下來,清了清手裡的灰。
「算了,妄議逝者毫無意義。」她衝著夕陽溜達幾步,活動筋骨,無奈道:「人各有命,他自有他的想法,只是我還有些話未與他說清,有些遺憾罷了。」
鍾帛仁問:「你想說什麼?」
姜小乙剛陷入深思,忽又回頭,笑道:「與你有何干係啊,問東問西。」隨即睨了一眼,接著向外走。「人死燈滅,何必妄自糾纏,當下已經夠忙了,我沒空再去想他。」
她之果決,近乎冷酷,可埋在這果決之下,他們之間那千絲萬縷的因緣,又如春風,纏纏綿綿。
夕陽圍繞著她的身影,朦朧情態下,他仿佛再次看見那根若有若無的細線,被暮光染紅,牽繞著他們二人。
他曾有疑惑,搞不清此生到底是老天懲罰,或是獎賞。
如今看來,該是兩者皆有。
姜小乙聽到身後聲音,剛回過頭,被鍾帛仁拉住的手腕。
「你說的沒錯,人死燈滅,從前之事當斷則斷。小……」他險些叫錯了名字。「多謝姜兄弟解惑,今日起,過往之事我再不去想了。在下與姜兄弟意氣相投,一見如故,若姜兄弟不棄,你我今後作伴而行,可好?」
姜小乙聽他說著話,心尖一熱,嘴上兀自反駁道:「我是江湖人,你是書生,我們怎麼作伴?」
鍾帛仁:「你若有需,在下也能做江湖人。」
姜小乙一臉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