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許是最近見識到人心之惡,他本能對心性寬容的孩子有了幾分好感,「那你叫他過來,讓我看看這孩子聰慧在何處?」
林七蘇眼睛一亮,立刻讓下人帶他去找卓萬里。
卓萬里這會正在白鷺書院上課,不過這也難不倒他。他跟看門人說卓家出了大事。
看門人想問「出了什麼大事」,可看到他滿臉是淚,一副死了如喪考妣的樣子,也問不下去,只能讓他們進去找人。
到了學堂門外,林七蘇將人叫出來,先生和學子們全都看過來,卓萬里一頭霧水出了學堂。
林七蘇一句話都沒說,拉著人就跑。
等出了學堂,林七蘇才將事情始末告訴卓萬里。
卓萬里心裡感動,又有些遲疑,「那束脩呢?」
他在白鷺書院每個月束脩才八百文,拜舉人為師,好是好,但是束脩肯定也貴。他父母為了供他念書,本來就很辛苦,他不想再加重他們的負擔。
林七蘇撓撓頭,糟了,竟然把這事忘了。
不過他是啥人呢,很快就道,「你要是真想幫你父母的忙,就早點考上舉人,只要你考上舉人,你父母就不會辛苦了。陳夫子學問很好的,你相信我。」
卓萬里到底不忍心拂了他的好意。
到了住處,陳舉人親自考較,果然如林七蘇所說,這孩子不僅學問紮實,而且舉人一反三,一點就透,是天生讀書的好苗子。
送走陳舉人,卓家父母也被林家下人找來了,卓萬里憂心忡忡。
卓父咬了咬牙,「拜他為師吧。大不了咱們把老家的鋪子給賣了。應該能供你讀幾年。」
林文和只去學院一次就發現兒子在學堂的處境,卓父帶著兒子在府城住了三年,又豈會不知。可他也知曉民不與官斗。他們反抗得越激烈,對方就越不會饒過他們。
看著兒子一天天沒了笑模樣,之前為了細水長流,卓父不捨得賣鋪子,但是為了兒子能脫離對方的魔爪,他只能咬牙賣了。
卓萬里有些不情願,「爹,那可是爺爺留下的鋪子,賣了,咱們對不起他。」
「只要你考上舉人,別說只是一間小鋪面,就是府城的鋪面都有人送。兒子,咱們家的未來靠你,不是靠那個鋪面。」
卓萬里眼眶通紅,落下淚來。
接下來幾日,卓父幫兒子從學堂退學。重新在陳舉人家附近租了一處宅子。
又過幾日,陳有良收到兒子來信,姍姍來遲。
得知兒子拜了舉人為師,他才大氣粗,給先生送了許多重禮。
陳舉人得知卓萬里家境不好,只收了五百文的束脩。卓父心裡越發感激陳舉人和陳有良。
卓萬里平時就與兩個學弟一塊念書,他像個大師兄,照顧他們,只要對方有疑問就為他們解答,相處得非常融洽。
第68章 中舉
轉眼又過三年,這年林七蘇等人要參加鄉試。往常在外面巡視的陳有良都拋下一切,留在府城等結果出來。
大人們著急,孩子們卻依舊有條不紊讀書。該上課上課,該吃飯吃飯,沒有被任何人打擾。
直到報喜衙役跑到陳家報喜,陳家下人過來匯報,這三人才知道陳士遠中了,成績掛末尾,但是他的的確確中了。
陳士遠被僕人接回家準備接下來的拜師宴。
臨走的時候,他還不忘寬慰另外兩人,「連我都中了,你們一定也沒問題的。就是名次考得太高,你們要等久一點了。」
鄉試報喜,排名最低的先出來。
林七蘇和卓萬里齊齊拱手,「承你吉言。」
接下來,陳舉人依舊開始上課,但兩人不可避免被影響。
陳舉人便讓兩人自學。
過了半個時辰,兩家人先後過來叫人。
接下來的幾個日,三人答謝鄉鄰,答謝恩師,答謝府衙各路官員,參加聚會、詩會、宴會,忙得團團轉。
這日林七蘇參加完宴會,喝得醉熏熏的,林文和給他換衣服,他還在那邊咯咯笑,「卓哥現在好了,今天在宴會上,我聽他說有個商賈送了他二百兩銀子。要把一畝地田地都放在他名下。明年上京的錢,他都有了。」
卓萬里考中舉人,卓父卓母的日子立刻好過起來。
不僅有商賈送錢給他們花,還有屏山縣縣令和知府送的獎勵,以及各路官員送的程儀。七七八八加在一塊,也有五百兩。
這點錢足夠他們去趟京城考會試了。
就算考不上,卓萬里的日子也不會過差。所謂窮秀才,富舉人足以證明他們在掙錢方面的能力。
**
林七蘇考中舉人,林文和自然要回鄉祭祖,年底還要出發去京城,參加明年二月的春闈。
時間卡得很緊,蘇南珍和林文和商量早點把府城的鋪面、宅子賣掉,去京城重新置產。
他們原計劃三日後就帶兒子回鄉,沒想到林七蘇去向陳舉人辭行的時候,對方竟讓他通知父母,說有事與他們相商。
蘇南珍和林文和便去了陳舉人家。
兩人先是一陣寒暄,陳舉人接著問了林家人的打算。
陳舉人聽著不錯,說著說著,就問起林七蘇的婚事。
蘇南珍在古代生活這麼多年,算是比較了解古人的寒暄。
明面上陳舉人是打聽親事,實際上卻是想撮合他女兒和林七蘇。
林七蘇眼睛一亮,立刻讓下人帶他去找卓萬里。
卓萬里這會正在白鷺書院上課,不過這也難不倒他。他跟看門人說卓家出了大事。
看門人想問「出了什麼大事」,可看到他滿臉是淚,一副死了如喪考妣的樣子,也問不下去,只能讓他們進去找人。
到了學堂門外,林七蘇將人叫出來,先生和學子們全都看過來,卓萬里一頭霧水出了學堂。
林七蘇一句話都沒說,拉著人就跑。
等出了學堂,林七蘇才將事情始末告訴卓萬里。
卓萬里心裡感動,又有些遲疑,「那束脩呢?」
他在白鷺書院每個月束脩才八百文,拜舉人為師,好是好,但是束脩肯定也貴。他父母為了供他念書,本來就很辛苦,他不想再加重他們的負擔。
林七蘇撓撓頭,糟了,竟然把這事忘了。
不過他是啥人呢,很快就道,「你要是真想幫你父母的忙,就早點考上舉人,只要你考上舉人,你父母就不會辛苦了。陳夫子學問很好的,你相信我。」
卓萬里到底不忍心拂了他的好意。
到了住處,陳舉人親自考較,果然如林七蘇所說,這孩子不僅學問紮實,而且舉人一反三,一點就透,是天生讀書的好苗子。
送走陳舉人,卓家父母也被林家下人找來了,卓萬里憂心忡忡。
卓父咬了咬牙,「拜他為師吧。大不了咱們把老家的鋪子給賣了。應該能供你讀幾年。」
林文和只去學院一次就發現兒子在學堂的處境,卓父帶著兒子在府城住了三年,又豈會不知。可他也知曉民不與官斗。他們反抗得越激烈,對方就越不會饒過他們。
看著兒子一天天沒了笑模樣,之前為了細水長流,卓父不捨得賣鋪子,但是為了兒子能脫離對方的魔爪,他只能咬牙賣了。
卓萬里有些不情願,「爹,那可是爺爺留下的鋪子,賣了,咱們對不起他。」
「只要你考上舉人,別說只是一間小鋪面,就是府城的鋪面都有人送。兒子,咱們家的未來靠你,不是靠那個鋪面。」
卓萬里眼眶通紅,落下淚來。
接下來幾日,卓父幫兒子從學堂退學。重新在陳舉人家附近租了一處宅子。
又過幾日,陳有良收到兒子來信,姍姍來遲。
得知兒子拜了舉人為師,他才大氣粗,給先生送了許多重禮。
陳舉人得知卓萬里家境不好,只收了五百文的束脩。卓父心裡越發感激陳舉人和陳有良。
卓萬里平時就與兩個學弟一塊念書,他像個大師兄,照顧他們,只要對方有疑問就為他們解答,相處得非常融洽。
第68章 中舉
轉眼又過三年,這年林七蘇等人要參加鄉試。往常在外面巡視的陳有良都拋下一切,留在府城等結果出來。
大人們著急,孩子們卻依舊有條不紊讀書。該上課上課,該吃飯吃飯,沒有被任何人打擾。
直到報喜衙役跑到陳家報喜,陳家下人過來匯報,這三人才知道陳士遠中了,成績掛末尾,但是他的的確確中了。
陳士遠被僕人接回家準備接下來的拜師宴。
臨走的時候,他還不忘寬慰另外兩人,「連我都中了,你們一定也沒問題的。就是名次考得太高,你們要等久一點了。」
鄉試報喜,排名最低的先出來。
林七蘇和卓萬里齊齊拱手,「承你吉言。」
接下來,陳舉人依舊開始上課,但兩人不可避免被影響。
陳舉人便讓兩人自學。
過了半個時辰,兩家人先後過來叫人。
接下來的幾個日,三人答謝鄉鄰,答謝恩師,答謝府衙各路官員,參加聚會、詩會、宴會,忙得團團轉。
這日林七蘇參加完宴會,喝得醉熏熏的,林文和給他換衣服,他還在那邊咯咯笑,「卓哥現在好了,今天在宴會上,我聽他說有個商賈送了他二百兩銀子。要把一畝地田地都放在他名下。明年上京的錢,他都有了。」
卓萬里考中舉人,卓父卓母的日子立刻好過起來。
不僅有商賈送錢給他們花,還有屏山縣縣令和知府送的獎勵,以及各路官員送的程儀。七七八八加在一塊,也有五百兩。
這點錢足夠他們去趟京城考會試了。
就算考不上,卓萬里的日子也不會過差。所謂窮秀才,富舉人足以證明他們在掙錢方面的能力。
**
林七蘇考中舉人,林文和自然要回鄉祭祖,年底還要出發去京城,參加明年二月的春闈。
時間卡得很緊,蘇南珍和林文和商量早點把府城的鋪面、宅子賣掉,去京城重新置產。
他們原計劃三日後就帶兒子回鄉,沒想到林七蘇去向陳舉人辭行的時候,對方竟讓他通知父母,說有事與他們相商。
蘇南珍和林文和便去了陳舉人家。
兩人先是一陣寒暄,陳舉人接著問了林家人的打算。
陳舉人聽著不錯,說著說著,就問起林七蘇的婚事。
蘇南珍在古代生活這麼多年,算是比較了解古人的寒暄。
明面上陳舉人是打聽親事,實際上卻是想撮合他女兒和林七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