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頁
她枕著他的手臂,經歷了生死,心境愈發澹泊:「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兩情相悅,遍地是悠然見南山。」
他心緒剎那豁朗,由衷感慨:「上天待我,如此厚道!」
第200章 遊子歸 遊子歸
晨起雪霽初晴, 穹空湛藍如洗,打開窗子外頭是一個銀白的世界,妝點萬家清景, 雪光煜煜晃的眯眼。
院中幾株梅樹傲雪欺霜, 花枝被雪覆蓋,花苞半隱半現, 四喜裝好了食盒,系上斗篷出了琉璃小築, 垂枋檐頭懸著白燈籠, 婆母還在喪期。
垂花門至大門仍然禁衛森嚴, 端著明晃晃的長戟, 闔府的人不得亂走動,形同囚牢, 只有四喜出入自由,當家理事,撐著慕容府的半邊天, 當年慕容康升了官階,她自然蔭升二品郡夫人, 出事的時候皇帝褫奪了男眷的官階, 女眷並未收回敕牒和印鑑, 仍是朝廷命婦。
上了馬車, 往詔獄馳去。
兩年前的那一夜, 慕容康受了大刑, 夜半人靜時摸出靴底藏著的一柄小刀割了脈, 四喜在書房發現了他遺留的書信,上寫要為十一妹償命,以一人來保全家, 母親由雙生子弟弟照顧終老,兩個幼子託付六妹代為撫養,豪哥兒已及冠自可周全,四喜可自行改嫁,並列了一份豐厚的嫁資,云云。
四喜看罷肝腸寸斷。
夜裡宵禁出不得英博街,她跪在巷子口磕求諸天神佛,磕的額頭鮮血淋漓,願以己命換孩之父,幸而,上天聽到了她赤誠的訴求,天亮時獄中送來消息,四少爺血流了一半凝固了,並未深切到最要害處,加之他是重犯,典獄看管的嚴,是以察覺的早,太醫已診治了一番,縫合了傷口,命保住了。
為怕再尋短,手腳皆綁住了。
但是,這不代表皇帝不殺他了,刻骨深髓的恨豈是容易消弭的,偏慕容康冥頑不靈,火上澆油,便是不得貴妃的喜訊,皇帝也非殺不可了。
傷未癒合,換到了死囚牢。
慕容賢兩兄弟安了一個「驕縱不法」的罪名流徙三百里,到煤場帶著腳鐐苦役。
那一日,四喜帶著一對雙胞胎小兒到青龍門外長跪。
病榻上的溫氏日薄西山,痛定思痛,叫來四叔五叔交了後事,換上誥命服和鳳冠霞帔,也來到宮門前長叩,聲聲泣求,直到磕的咽了氣,在宮門外駕鶴西去了。
皇帝當即遣了內官來主持喪儀,並令一切遵照皇室的禮制厚葬夫人。
慕容府經歷這一遭近乎家破人亡。
再見丈夫是一個月後,四喜一身縞素,神情憔悴,與披枷帶鎖滿臉絡腮鬍的慕容康隔著木檻相望,生關死劫,直如經年隔世,她聲淚涕下地道:「四少爺,母親已經替你賠了命,她臨去時說,若你仍執迷不悟,她和公公在九泉下不得安寧,難道到了今時,你還不肯放下嗎?」
慕容康攥著拳頭咬破了腮,指甲嵌入了肉,淚紛紛中低垂下了頭。
三年斬衰,是皇帝最後的仁至義盡。
每月可探望一次,四喜都會帶著女兒,玲瓏剔透的婼姐兒日漸出落的圓潤水靈,端起嬌憨的小臉,甜膩膩地喚著爹爹,巧嘴蜜舌,偶爾蹦出讓人捧腹的句子,慕容康的心終於化了,說出了那句:「襄王,我不知他還有沒有救,你帶個信,讓他們去安州尋一個人。」
正是那個蜑人。
解鈴還需系鈴人,四喜拖了幾位官夫人輾轉打聽,得聞朝廷快馬加鞭,貼出懸賞令,不過幾日就找了人,帶到京。
原來蜑人之間也會互相暗算,所以他們所練的每一樣蟲毒,必有破解之法。
官夫人去了襄王府幾遭帶來消息,蜑人給奄奄一息的襄王服了一味「還魂丹」,配上妙真觀師太的生髓丸生血丸,暫穩固住一口氣,而後切一個小傷口,用鋼錐在肋骨處鑿一綠豆小孔,用以特製的熏藥,反覆數日,骨中蠹便滅的乾乾淨淨了。
由於患病多年,襄王已行將就木,要枯木逢春非一日之功,需得數年才能養的康復了。
四喜已十分欣慰,到祠堂對著公婆的靈位祈禱,但願上天再垂憐一分,四少爺雖執拗,並無意戕害親妹,且生平義蓋雲天,驍勇耿直,扶危拯弱,是個有德業的人,請滿天神佛尊者降下奇蹟,讓貴妃生還罷。
......馬車停下,典獄將她帶了一處狹隘的斗室,每次來皆是獨立辟個清淨所在,一張簡陋的方桌,打開食盒擺上飯菜,耳邊聞得鐵鏈聲,慕容康來了。
薄木門「吱呀」一聲推開,典獄打開木枷,卻並未解腳上的鐵鏈。
四喜盛了一碗湯,慕容康拖著沉重的腳步坐下,捧起香米飯慢慢吃著,瞥見眼前女子清瘦的臉頰,想到家中的處境,牆倒眾人推,日子怎會好過,幾百口子的安危存亡,全憑這個小女人柔弱的肩膀支撐著。
母親罵的對,他一個七尺兒郎不及個纖纖弱質。
他曾咬破手指寫下和離書,求她離去,他這樣罪惡滔天的人,如鼎魚幕燕,懸在頭上的屠刀隨時會落下,未免連累了她。便是僥倖不死,這牢獄也不知坐到何年何月,怎能耽誤她的青春韶華?
四喜對著那血書緘默了一會兒,目光迸出他從未見過的堅毅果決:「夫君,四喜是個朝秦暮楚的麼,委身你那日我就起誓此生此世,蠟炬成灰淚始干,你若死了,我為你披麻戴孝,守一輩子貞潔,必將兩個孩子教養成出類拔萃的苗子。」
他心緒剎那豁朗,由衷感慨:「上天待我,如此厚道!」
第200章 遊子歸 遊子歸
晨起雪霽初晴, 穹空湛藍如洗,打開窗子外頭是一個銀白的世界,妝點萬家清景, 雪光煜煜晃的眯眼。
院中幾株梅樹傲雪欺霜, 花枝被雪覆蓋,花苞半隱半現, 四喜裝好了食盒,系上斗篷出了琉璃小築, 垂枋檐頭懸著白燈籠, 婆母還在喪期。
垂花門至大門仍然禁衛森嚴, 端著明晃晃的長戟, 闔府的人不得亂走動,形同囚牢, 只有四喜出入自由,當家理事,撐著慕容府的半邊天, 當年慕容康升了官階,她自然蔭升二品郡夫人, 出事的時候皇帝褫奪了男眷的官階, 女眷並未收回敕牒和印鑑, 仍是朝廷命婦。
上了馬車, 往詔獄馳去。
兩年前的那一夜, 慕容康受了大刑, 夜半人靜時摸出靴底藏著的一柄小刀割了脈, 四喜在書房發現了他遺留的書信,上寫要為十一妹償命,以一人來保全家, 母親由雙生子弟弟照顧終老,兩個幼子託付六妹代為撫養,豪哥兒已及冠自可周全,四喜可自行改嫁,並列了一份豐厚的嫁資,云云。
四喜看罷肝腸寸斷。
夜裡宵禁出不得英博街,她跪在巷子口磕求諸天神佛,磕的額頭鮮血淋漓,願以己命換孩之父,幸而,上天聽到了她赤誠的訴求,天亮時獄中送來消息,四少爺血流了一半凝固了,並未深切到最要害處,加之他是重犯,典獄看管的嚴,是以察覺的早,太醫已診治了一番,縫合了傷口,命保住了。
為怕再尋短,手腳皆綁住了。
但是,這不代表皇帝不殺他了,刻骨深髓的恨豈是容易消弭的,偏慕容康冥頑不靈,火上澆油,便是不得貴妃的喜訊,皇帝也非殺不可了。
傷未癒合,換到了死囚牢。
慕容賢兩兄弟安了一個「驕縱不法」的罪名流徙三百里,到煤場帶著腳鐐苦役。
那一日,四喜帶著一對雙胞胎小兒到青龍門外長跪。
病榻上的溫氏日薄西山,痛定思痛,叫來四叔五叔交了後事,換上誥命服和鳳冠霞帔,也來到宮門前長叩,聲聲泣求,直到磕的咽了氣,在宮門外駕鶴西去了。
皇帝當即遣了內官來主持喪儀,並令一切遵照皇室的禮制厚葬夫人。
慕容府經歷這一遭近乎家破人亡。
再見丈夫是一個月後,四喜一身縞素,神情憔悴,與披枷帶鎖滿臉絡腮鬍的慕容康隔著木檻相望,生關死劫,直如經年隔世,她聲淚涕下地道:「四少爺,母親已經替你賠了命,她臨去時說,若你仍執迷不悟,她和公公在九泉下不得安寧,難道到了今時,你還不肯放下嗎?」
慕容康攥著拳頭咬破了腮,指甲嵌入了肉,淚紛紛中低垂下了頭。
三年斬衰,是皇帝最後的仁至義盡。
每月可探望一次,四喜都會帶著女兒,玲瓏剔透的婼姐兒日漸出落的圓潤水靈,端起嬌憨的小臉,甜膩膩地喚著爹爹,巧嘴蜜舌,偶爾蹦出讓人捧腹的句子,慕容康的心終於化了,說出了那句:「襄王,我不知他還有沒有救,你帶個信,讓他們去安州尋一個人。」
正是那個蜑人。
解鈴還需系鈴人,四喜拖了幾位官夫人輾轉打聽,得聞朝廷快馬加鞭,貼出懸賞令,不過幾日就找了人,帶到京。
原來蜑人之間也會互相暗算,所以他們所練的每一樣蟲毒,必有破解之法。
官夫人去了襄王府幾遭帶來消息,蜑人給奄奄一息的襄王服了一味「還魂丹」,配上妙真觀師太的生髓丸生血丸,暫穩固住一口氣,而後切一個小傷口,用鋼錐在肋骨處鑿一綠豆小孔,用以特製的熏藥,反覆數日,骨中蠹便滅的乾乾淨淨了。
由於患病多年,襄王已行將就木,要枯木逢春非一日之功,需得數年才能養的康復了。
四喜已十分欣慰,到祠堂對著公婆的靈位祈禱,但願上天再垂憐一分,四少爺雖執拗,並無意戕害親妹,且生平義蓋雲天,驍勇耿直,扶危拯弱,是個有德業的人,請滿天神佛尊者降下奇蹟,讓貴妃生還罷。
......馬車停下,典獄將她帶了一處狹隘的斗室,每次來皆是獨立辟個清淨所在,一張簡陋的方桌,打開食盒擺上飯菜,耳邊聞得鐵鏈聲,慕容康來了。
薄木門「吱呀」一聲推開,典獄打開木枷,卻並未解腳上的鐵鏈。
四喜盛了一碗湯,慕容康拖著沉重的腳步坐下,捧起香米飯慢慢吃著,瞥見眼前女子清瘦的臉頰,想到家中的處境,牆倒眾人推,日子怎會好過,幾百口子的安危存亡,全憑這個小女人柔弱的肩膀支撐著。
母親罵的對,他一個七尺兒郎不及個纖纖弱質。
他曾咬破手指寫下和離書,求她離去,他這樣罪惡滔天的人,如鼎魚幕燕,懸在頭上的屠刀隨時會落下,未免連累了她。便是僥倖不死,這牢獄也不知坐到何年何月,怎能耽誤她的青春韶華?
四喜對著那血書緘默了一會兒,目光迸出他從未見過的堅毅果決:「夫君,四喜是個朝秦暮楚的麼,委身你那日我就起誓此生此世,蠟炬成灰淚始干,你若死了,我為你披麻戴孝,守一輩子貞潔,必將兩個孩子教養成出類拔萃的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