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命運總是這般捉弄人,她也很希望自己沒有遇見過福康安,那她就不必像現在這般痛苦。

  哀嘆一聲,蘇音神色悵然,「我與他,再無任何瓜葛,今後我都不會再見他,你安心養病,莫要亂想。」

  什麼?她居然說不再見福康安?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難道蘇音已經看清他的真面目,所以不再與他往來?

  不管真相是什麼,彥齊聽到她這麼說,心裡終歸有所安慰。他很想問一句,他還有沒有可能,但又擔心蘇音一口拒絕。

  罷了!只要她與福康安了斷就好,沒有福康安從中作梗,他與蘇音便不會再生嫌隙。

  如此想著,彥齊總算看到了希望,遂答應她遵從醫囑,不再飲酒,好好養病。

  此後的幾個月里,福康安沒再來找過她,是她先說的了斷,他的自尊心那麼強,肯定不會再打攪她。

  平日裡蘇音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與敏雯她們說說笑笑,好似並不在意,然而夜裡夢見他時,醒來後,那種什麼也抓不住的感覺格外令人崩潰!

  然而這後果是她咎由自取的,根本怨不了任何人,寂夜無月,室內靜茫無聲,怔怔的望著燈罩內跳動的微弱燭火,蘇音的心被遺憾侵蝕啃咬著,疼得幾近窒息……

  事實上,近幾個月的福康安一直往返於京城和緬甸,只因傅恆在戰場患病,九月底,福康安奉皇命,再次啟程前往緬甸,來回跑趟的他幾乎不曾停歇過,一直在路上奔波。

  年底終於打了勝仗,緬軍支撐不住,奉上乞降書。

  傅恆不願給敵軍喘息的機會,準備直搗他們的老巢,奈何緬甸多瘴氣,諸多將士染病身亡,廣廷認為不該再讓將士們冒險,遂趁著傅恆病重昏迷時接受了緬軍的投降。

  待傅恆醒來,一切已成定局,縱他再憤恨,再怎麼指責廣廷也於事無補。

  捷報傳至京城,乾隆即刻召傅恆回京,傅恆認為那邊還有許多善後事宜,以及重要章程需要制定,是以他一拖再拖,遲遲不肯動身。

  已近年關,乾隆再派福康安前去,親自傳達他的旨意,那拉氏亦憂心夫君的病情,叮囑兒子定要儘快催促他阿瑪回京。

  臘月飛雪,福康安冒著嚴寒第三次出發,不畏風雪的他一路疾馳,終於在正月下旬趕至緬甸,將皇上的聖旨與母親的家書同時奉上。

  彼時傅恆的病情稍稍有所好轉,他又開始忙著處理公務。

  大冬天的,驟見兒子的身影,傅恆難免意外,「你這孩子,怎的又來了?」

  「還不是因為阿瑪您不遵聖旨,皇上才又派孩兒親自來請您。」

  聖旨上的話,無非就是那幾句,催他回京,恭迎罷聖旨之後,傅恆又打開夫人的信,看了兩行,他不禁笑出聲來。

  只因夫人說了,若他再不回去,就讓他以後都睡書房,不准再回寢房。

  這都老夫老妻了,夫人居然還拿這事兒恐嚇他?傅恆搖頭苦笑,好在此地的事已忙得差不離,其餘的交給下屬去辦即可。

  於是傅恆再不推諉,兩日後帶著兒子一道踏上回京的路途。

  念及父親抱恙在身,福康安不似先前那般趕路,放慢行程,直至三月底才回到京城。

  那拉氏一見到丈夫,頓時淚如雨下。走的時候人還精神奕奕,不過一年的光景,竟如此憔悴,整個人瘦了兩圈,面上再無神采。

  偏他還笑著安慰她,說他已經好多了。

  那先前豈不是更嚴重?想來他在緬甸定然吃了不少苦,可他怎就不肯早些回來醫治呢?

  「臨走的時候你還跟我保證,說會顧念家人,以自己的身體為重,一到戰場你就渾忘了自個兒的承諾,若非瑤林去接你,你還不打算回來是吧?」

  那拉氏又是心疼,又是生氣,忍不住數落了幾句,傅恆賠笑道:「我這不是平安歸來了嗎?也算沒有辜負對你的承諾。」

  這人是回來了,可他的身子卻拖垮了,那拉氏如何高興得起來?

  即便憂心,她也不願在傅恆面前表現出來,更不捨得再埋怨他,好言好語的鼓舞著,

  「在緬甸我管不著你,如今回了家,你可得聽我的,好生在家養病,朝中之事自有其他的官員操持,你莫再管了。」

  傅恆哪敢犟嘴,附和連連,生怕夫人一惱,將他趕至書房去。

  乾隆憂心傅恆的病情,又派兩名太醫過來為其診治。

  這半年裡,福康安一直有差事在身,忙著趕路時,他顧不得那些兒女私情,如今回了家,只在宮中當差,閒暇時,他難免又回想起一些舊事。

  這日傍晚,他本該乘坐馬車回府,卻讓車夫駕車到豐盛胡同。

  馬車就停在胡同口,福康安掀簾遙望,眸光迷離間,仿佛又看到那道倩影浮現在胡同中。

  即使過去了那麼久,她的聲音依舊清晰的迴蕩在耳畔,每一句話,他都記得清楚。

  「我才不是姑娘,我可是良家少年!」

  「我若真不想理你,又豈會在你面前說話?」

  「你似乎……對姑娘家很了解?」

  「它的眼睛紅紅的,不如叫它雪兔吧?」

  一字一句,印刻在心底,半年的光陰仍未將其沖刷乾淨,究竟要到何時,他才能忘卻這一段孽緣?

  保慶見狀,忍不住提議,「爺,要不奴才去找青枝姐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