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兼不由多看了小包子一眼,笑著說:「我兒當真聰慧。」

  無錯,便是流民!

  小皇帝宇文邕為了埋伏暗殺宇文護, 不能調遣大兵,因此讓梁國公安排了五十禁衛精銳。而宇文護為了不讓小皇帝起疑心, 亦不能調遣大兵, 同樣安排了五十精銳。

  眼下的情勢便是五十對五十, 而楊兼手中足足有二百人之眾!

  雖這些人都是流民,但是調遣自如,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更不會引人懷疑。

  楊兼對楊整說:「二弟, 那些流民可送出獵場了?」

  楊整搖頭說:「還未送出, 預計是今日送出獵場,倘或快一些,還能趕得及。」

  楊兼也不廢話,只說了一個字:「走。」

  楊兼準備帶著二弟楊整和三弟楊瓚去「拯救世界」,楊廣只有四五歲大小,這種場面其實不宜拋頭露面,且小包子受了傷,理當修養才是,但是小包子偏生要跟著。

  不為別的,楊廣有自己的思慮。楊兼是要去見流民的, 那可憐愛哭的小流民一定在這些流民之中,萬一楊兼見到了小流民,惻隱之心大動, 將小流民撿了回來, 這可如何是好?豈不是成了楊廣的絆腳石, 後患無窮……

  於是楊廣說甚麼也要跟著父父一起去,撒嬌打滾兒,使出十八般武藝,賴在楊兼懷裡不下來,死死扒著楊兼的衣袖,好像一個粘人的小娃兒般。

  楊廣情商本就高,知道甚麼時候該拿得起,甚麼時候該放得下,左右他這會子只是個小奶娃,沒有面子裡子可言,可勁兒的鬧,足勁兒的鬧,旁人反而覺得他稚氣可人。

  楊兼受不住楊廣小奶包一樣的撒嬌打滾兒,果然同意了,抱著這些日子養的軟乎乎胖乎乎的小包子,說:「那兒子要乖乖跟著父父。」

  「嗯嗯!」小包子使勁點頭,兩頰的小肉肉彈力十足的顫抖著,脆生生的說:「窩聽話!跟著父父!」

  於是三大一小,立刻出了營帳去找流民。流民堪堪要被送走,正巧被楊兼攔了下來。

  那些流民見到楊兼,仿佛見到了活菩薩一般,對楊兼頂禮膜拜,口稱恩公,還有那個小流民,似乎十足喜歡楊兼,看到楊兼就撲過來,抱住楊兼的小腿使勁晃,似乎也想讓楊兼抱抱他。

  小包子楊廣此時就坐在楊兼懷裡,讓楊兼抱著,他居高臨下的低頭俯視著小包子,不得不說,做慣了高處之人,這般俯視的角度感覺還不錯,楊廣趁著眾人不注意,肉肉的唇角裂開一個冷酷又嘲諷的笑容,還對著小流民耀武揚威的揚了揚小下巴,冷哼了一聲,想要進隋國公府的門,做夢。

  楊兼可不知小包子正在爭寵,時辰不等人,便立刻對那些流民說:「兼有一事,需要各位幫忙,不知各位可否幫襯一二?」

  「恩公有事請說!」

  「正是啊恩公!我們的命都是恩公救的,還說甚麼幫不幫忙!」

  「就算是跟著恩公上刀山下火海,我們也去得!」

  ……

  北地獵場之內。

  五十禁衛精銳與宇文會的五十親隨劍拔弩張,群臣懼怕不敢嘖聲,誰知道就在此時,有人大搖大擺,仿佛逛集勢一般從外面走了進來,閒庭信步,悠閒自得。

  正是——楊兼!

  楊兼可不是一個人來的,左手跟著隋國公府二郎主、時任車騎大將軍的楊整,右手跟著隋國公府三郎主、京兆第一次才子楊瓚,懷裡還抱著奶里奶氣的小包子楊廣,身後……

  身後則跟著烏央烏央的烏合之眾,不用細數,一窩蜂湧進來,人數絕對超過二百人,瞬間碾壓禁衛精銳和宇文會的親隨。

  楊兼抱著小包子,因著小包子這些日子養的不錯,長了點小肉肉,已經白白胖胖、松鬆軟軟,說實在的,還挺壓手。楊兼方才「發狂」,揍了梁國公世子一頓,這會子手臂有點酸軟,實在抱不住,只好把小包子放在地上,拉著小包子的小肉手,以免獵場人多走丟了。

  楊兼笑眯眯的說:「哦是了,並非玉米,而是尉遲。」

  玉米根本不叫玉米,他有自己的名字,不只是有自己的名字,還是小皇帝宇文邕的髮小兼伴讀,堂堂蜀國公之幼子——尉遲佑耆。

  尉遲佑耆一身禁衛軍的裝扮,阻攔在宇文護面前,正在與宇文護對峙,哪知道楊兼逛大街一般走了出來,且一語點破了尉遲佑耆的身份。

  其實楊兼早就懷疑玉米了。楊兼本就是一個不輕信旁人之人,千萬別被楊兼溫和的外表所欺騙,楊兼的外表不過是一個保護殼,其實他的內里一點子也不溫柔,相反的,十足多疑,不輕信任何一個人,充斥著濃濃的疏離。

  起初楊兼只是懷疑玉米,因為玉米裝的太無害了。

  楊兼笑了笑,說:「玉米你便是裝的太人畜無害了,一個出身太府的妓子,怎麼也算是摸爬滾打出來的人,怎麼可能沒點子討好的嬖昵之術呢?」

  玉米一直給人的感覺便是小白兔,有些子懦弱,畏首畏尾,十足無害,絕對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威脅。但仔細想想看,這年頭的家妓出身都不單純,不是槍來的戰俘、窮苦百姓,便是出身官妓的妓子,無論是哪一種,絕對都是見識過人情冷暖之人,哪裡能猶如玉米這般無害?

  因此楊兼多留了一個心眼兒,不過最後發現玉米不對的人,還是三弟楊瓚。別看楊瓚理膳粗枝大葉,但平日裡是個極為精細之人,楊瓚發現玉米的很多習性不像是京兆人士,反而有一些隴右的習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