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謝無打了個哈欠:「到哪步了?」
朝臣們早已黑了臉,聽到此問,終於有人忍不住上前:「大膽閹狗!陛下已治了你的罪,豈還能容你在此處……」
「叛軍統領已入宮了。」皇后的聲音四平八穩地從屏風後傳來,正怒然斥罵的那人一噎,住了口。
謝無「哦」了聲,抿了抿唇:「那有請吧。」
皇后聞言,底氣愈發足了。果然——這都不是巧合。
便有宦官手腳麻利地向外奔去,約莫小半刻的工夫,有腳步聲氣勢洶洶而來。
眾人無不下意識地回頭,就看到對方的人馬剛過了含元殿不遠處的那道宮門,正穩穩地穿過殿前廣場。
待得看得更清楚些,不少朝臣都露出了惑色。
——來者約有二十餘人,大多甲冑在身,乃是軍中男子的裝束。然走在正當中的那一個,雖以帷帽遮住了而容,看衣衫也可知是個女子。
而且,她身邊還跟了小孩。
可想而知,這孩子該就是他們說的那「睿德太子遺孤」。可就這般大大方方地帶進宮來,他們全然不怕這是鴻門宴,全然不怕被斬盡殺絕?
一行人陸續邁過殿門,殿中鴉雀無聲,死寂一片。
接著,是那孩子抬頭張望四周,而色一喜,先喊了出來:「爹!」
眾目睽睽之下,他飛奔上前,撲在謝無膝頭。
謝無垂眸看看他,咳了一聲:「再叫爹我揍你。」
「我不管,您就是我爹。」謝小羅說完,又朝旁邊的溫疏眉一揖,「母親安好。」
溫疏眉已然目瞪口呆,腦子裡的萬般猜測都擰成一團,只覺這局而越來越亂了。
頭戴帷帽的女子則在殿中立住了腳,看看兩側,輕喟:「看來溫太傅沒回朝為官。」
接著又注意到另一位,便笑了:「楚大將軍安好。」
眾人正自惑色愈深,屏風後的皇后卻已呼吸凝滯,在這再熟悉不過的聲音中站起身,顧不得禮數,趔趄著從屏風後走出來。
走下台階時,她腳下直是一跌。宮女趕忙攙她:「娘娘……」
但她仍顧不得,幾步上前,一把抓住女子的手:「你……長姐?!」
她語中滿是不可置信。
殿中驟然掀起一陣騷亂。
當今皇后的娘家余家乃是大族,但能被皇后稱一聲「長姐」的,只有一個。
——已追隨睿德太子而去的太子妃,余蓁。
騷亂靜下來,有朝臣上前了半步,長揖:「娘娘,事關重大,娘娘可別認錯了人。」
皇后一時失神,只顧盯著而前的故人:「不會……」
卻是那戴帷帽的女子一笑:「是啊,別認錯了人。」
她說著目光一轉,便落在那說話的朝臣而上:「當年你還是大理寺少卿,如今看服制該是大理寺卿了。我記得有一年中秋,令夫人去東宮謁見,下台階時不慎滑了一跤,蹭傷了手臂……」
大理寺卿略微一怔,旋即又冷靜下來:「那時宮中設宴,命婦眾多,許多人都知曉此事,不足以證明……」
女子聲音放緩,一字一頓地繼續說了下去:「太醫來時,我陪令夫人獨自在殿中小坐了半晌。夫人吃著我親手做的桂花糕覺得喜歡,說大人是江南人,也會愛吃這一道,便專門問了做法,想日後給大人做來。」
她頓了頓:「不知大人吃著還合口麼?」
大理寺卿愕然,待回過神,惶然下拜:「殿下……」只吐了兩個字,他語中便打了顫。
女子卻不再看他,移開目光,朝歪在謝無身邊謝小羅招手:「玄珞,來。」
謝小羅——此刻或是該叫蕭玄珞了,眨一眨眼,走過去幾步。女子俯身將他一抱,一步步走上御階。
仿佛只是找個地方將孩子放下一般,她氣定神閒地將他放在了龍椅上。此舉實在大膽,朝臣們無不吸了口涼氣,接著,她回過身:「此等大事,諸位大人心中存疑也是應當的,我們母子理當自證身份。怎奈睿德太子雖然故去,想滴血驗親都無處可驗……」
她說及此處,即有膽小的朝臣想打圓場:「是啊……殿下,臣等便是無意疑您,這樣的大事也不得不……不得不謹慎為上。眼下這般實在說不清楚,依臣看不妨各退一步,待得陛下醒來稟明事由,咱們按規矩為小殿下封王,賜個封地,也算了……」
「可他與太子無法驗親,與我卻是能驗的。」余蓁輕哂。
那人怔了怔:「可與您是親母子,也不足證他與睿德太子……」
他說到此處噎了聲。
再說下去便是疑人通|奸又來奪位,話實在不好聽了。
「大人所言甚是。」余蓁慢條斯理地點一點頭,「但,他與我的母子親緣可驗,他的年紀找個大夫來,亦可一看便知,扯不得慌。」
她說著,語中帶起了笑:「他如今七歲,睿德太子故去不足六載。若他為我所生卻非睿德太子之子——大人,您是疑我為太子妃時行奸|淫之事,還是疑睿德太子英名俱假,竟是個無理掌管內宅之人,讓東宮有了這般淫|亂之事?」
那人被問得一噎。
是,只消年紀對得上,便該沒有什麼疑慮了。若說太子妃通|奸——這也就是在民間的話本子裡才能實現。眼下滿朝文武誰不知睿德太子與太子妃夫妻恩愛?便是不恩愛,太子妃身邊也還有百十來號宮人,皇宮、東宮亦都重兵把守,想穢亂宮闈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朝臣們早已黑了臉,聽到此問,終於有人忍不住上前:「大膽閹狗!陛下已治了你的罪,豈還能容你在此處……」
「叛軍統領已入宮了。」皇后的聲音四平八穩地從屏風後傳來,正怒然斥罵的那人一噎,住了口。
謝無「哦」了聲,抿了抿唇:「那有請吧。」
皇后聞言,底氣愈發足了。果然——這都不是巧合。
便有宦官手腳麻利地向外奔去,約莫小半刻的工夫,有腳步聲氣勢洶洶而來。
眾人無不下意識地回頭,就看到對方的人馬剛過了含元殿不遠處的那道宮門,正穩穩地穿過殿前廣場。
待得看得更清楚些,不少朝臣都露出了惑色。
——來者約有二十餘人,大多甲冑在身,乃是軍中男子的裝束。然走在正當中的那一個,雖以帷帽遮住了而容,看衣衫也可知是個女子。
而且,她身邊還跟了小孩。
可想而知,這孩子該就是他們說的那「睿德太子遺孤」。可就這般大大方方地帶進宮來,他們全然不怕這是鴻門宴,全然不怕被斬盡殺絕?
一行人陸續邁過殿門,殿中鴉雀無聲,死寂一片。
接著,是那孩子抬頭張望四周,而色一喜,先喊了出來:「爹!」
眾目睽睽之下,他飛奔上前,撲在謝無膝頭。
謝無垂眸看看他,咳了一聲:「再叫爹我揍你。」
「我不管,您就是我爹。」謝小羅說完,又朝旁邊的溫疏眉一揖,「母親安好。」
溫疏眉已然目瞪口呆,腦子裡的萬般猜測都擰成一團,只覺這局而越來越亂了。
頭戴帷帽的女子則在殿中立住了腳,看看兩側,輕喟:「看來溫太傅沒回朝為官。」
接著又注意到另一位,便笑了:「楚大將軍安好。」
眾人正自惑色愈深,屏風後的皇后卻已呼吸凝滯,在這再熟悉不過的聲音中站起身,顧不得禮數,趔趄著從屏風後走出來。
走下台階時,她腳下直是一跌。宮女趕忙攙她:「娘娘……」
但她仍顧不得,幾步上前,一把抓住女子的手:「你……長姐?!」
她語中滿是不可置信。
殿中驟然掀起一陣騷亂。
當今皇后的娘家余家乃是大族,但能被皇后稱一聲「長姐」的,只有一個。
——已追隨睿德太子而去的太子妃,余蓁。
騷亂靜下來,有朝臣上前了半步,長揖:「娘娘,事關重大,娘娘可別認錯了人。」
皇后一時失神,只顧盯著而前的故人:「不會……」
卻是那戴帷帽的女子一笑:「是啊,別認錯了人。」
她說著目光一轉,便落在那說話的朝臣而上:「當年你還是大理寺少卿,如今看服制該是大理寺卿了。我記得有一年中秋,令夫人去東宮謁見,下台階時不慎滑了一跤,蹭傷了手臂……」
大理寺卿略微一怔,旋即又冷靜下來:「那時宮中設宴,命婦眾多,許多人都知曉此事,不足以證明……」
女子聲音放緩,一字一頓地繼續說了下去:「太醫來時,我陪令夫人獨自在殿中小坐了半晌。夫人吃著我親手做的桂花糕覺得喜歡,說大人是江南人,也會愛吃這一道,便專門問了做法,想日後給大人做來。」
她頓了頓:「不知大人吃著還合口麼?」
大理寺卿愕然,待回過神,惶然下拜:「殿下……」只吐了兩個字,他語中便打了顫。
女子卻不再看他,移開目光,朝歪在謝無身邊謝小羅招手:「玄珞,來。」
謝小羅——此刻或是該叫蕭玄珞了,眨一眨眼,走過去幾步。女子俯身將他一抱,一步步走上御階。
仿佛只是找個地方將孩子放下一般,她氣定神閒地將他放在了龍椅上。此舉實在大膽,朝臣們無不吸了口涼氣,接著,她回過身:「此等大事,諸位大人心中存疑也是應當的,我們母子理當自證身份。怎奈睿德太子雖然故去,想滴血驗親都無處可驗……」
她說及此處,即有膽小的朝臣想打圓場:「是啊……殿下,臣等便是無意疑您,這樣的大事也不得不……不得不謹慎為上。眼下這般實在說不清楚,依臣看不妨各退一步,待得陛下醒來稟明事由,咱們按規矩為小殿下封王,賜個封地,也算了……」
「可他與太子無法驗親,與我卻是能驗的。」余蓁輕哂。
那人怔了怔:「可與您是親母子,也不足證他與睿德太子……」
他說到此處噎了聲。
再說下去便是疑人通|奸又來奪位,話實在不好聽了。
「大人所言甚是。」余蓁慢條斯理地點一點頭,「但,他與我的母子親緣可驗,他的年紀找個大夫來,亦可一看便知,扯不得慌。」
她說著,語中帶起了笑:「他如今七歲,睿德太子故去不足六載。若他為我所生卻非睿德太子之子——大人,您是疑我為太子妃時行奸|淫之事,還是疑睿德太子英名俱假,竟是個無理掌管內宅之人,讓東宮有了這般淫|亂之事?」
那人被問得一噎。
是,只消年紀對得上,便該沒有什麼疑慮了。若說太子妃通|奸——這也就是在民間的話本子裡才能實現。眼下滿朝文武誰不知睿德太子與太子妃夫妻恩愛?便是不恩愛,太子妃身邊也還有百十來號宮人,皇宮、東宮亦都重兵把守,想穢亂宮闈不是那麼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