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背完第三段,連後排的官員們也開始站不住了,一個個交頭接耳。
等到秦門把整篇正在治理夷國的官員們搗鼓出來的文章給背完,整個大殿之上已經喧鬧不已,人心浮動,除了坐在龍椅之上的皇帝陛下和在他下首的太子殿下還鎮定自若。
朝臣們開始輪流按照官職大小發言,秦門聽了一下,雖然他們沒有親自前往夷國接觸過夷國百姓,但對於當地形勢的判斷和對夷國這個本土宗教的看法倒是與此刻正在當地治理的縣官們不謀而合,甚至他還聽到兵部尚書當堂暗示眾人,要不要乾脆趁這群人沒到都城,在路上把人給辦了換個替身來參加獻俘交國儀式……
更可怕的是還有不少官員覺得這個想法很贊?!
聽得秦門整個人臉都木了,一同木了的還有皇帝和太子父子倆。
等到一群官員們開始討論要用什麼方法去神不知鬼不覺弄死夷國那群神官的時候,皇帝終於反應過來,哭笑不得阻止了所有人:
「眾位愛卿這是在幹啥呢?」
「何必如此驚慌?」
眾大臣七嘴八舌,告訴著他們這位不靠譜的皇帝陛下這種邪教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讓他務必務必要重視。
於是,熟悉的一幕又在秦門的面前出現了——
一群認為此事十分重要、會對都城造成重大影響的文人,圍攻著一位文化程度不太高且認為此事也就那樣的普通人。
皇帝陛下幾次想要打斷朝臣們的話,然而他們說話的頻率太高、語句與語句中間間隔時間太短,難以打斷。
「陛下不知,盛朝末年,江南等地也曾出現過一支邪教隊伍,以『得道升天』為名,組織隊伍燒殺搶掠,殘害當地百姓無數……」
「朕……」
「陛下當以史為鑑啊!」
「不是,朕……」
「陛下莫要小看這個莫須有的神官,這些人往往口齒伶俐,能言善辯,極其擅長玩弄人心……」
「可是朕……」
「陛下……」
秦門面露同情,感同身受,想當初自己可不就也是這樣子被一群文官給教育了一番麼,然後教育著教育著,他就被盯著把這麼一篇痛陳邪教危害的古代文言文給背出來了QAQ
然而秦門和皇帝之間還是有差別的。
在一旁看戲的太子殿下圍觀了一番自家老爹被「圍攻」的慘狀,在接到他父皇求助的眼神後,慢條斯理地站了起來,吸引眾人的目光,他輕咳一聲,一隻手做出下壓的手勢,瞬間讓整個場面冷卻了下來。
「眾位大臣的意見孤已知曉,道理孤都懂,但此事嘛,孤站父皇這一邊。」
朝臣們急得不行,又想開口,被太子一個手勢止住,只能接著聽他發言:
「諸位大臣只與孤舉例了那些邪教危害江山社稷的故事,可卻漏掉了這些故事發生的背景啊……前朝末年,百姓會被邪教控制,是因為亂世之下,百姓已走投無路,求助無門,他們靠不了朝廷、也靠不了自己,誰也救不了,除了求神問天,別無他法。」
眾人此時陷入沉思。
「而如今被我們滅掉的夷國呢?」
「貴族、奴隸、平民,放著羊的人身上連一塊保暖的皮子都沒有,從出生起就沒有自己動手做過一件事情的人卻能踩著柔軟的用羊毛做的地毯,奴隸的孩子依舊是奴隸,平民的孩子永遠是平民,一百年前那個國家是這樣,一百年後那個國家還是這樣——」
「——一個讓人看不到希望的國家。」
「那裡的人想要過上好日子,除了祈求下輩子,又還能怎麼做?」
眾人頓時醒悟。
太子繼續道:「只有百姓沒了希望,才會將希望寄托在這種邪教上,可如今我姜國!」
他長袖一甩,意氣風發:「在諸位的合力建設下已是一個國富民強之大國,百姓安居樂業,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求之皆可得,舍之皆不悔,人人愛戴父皇,人人以姜國為傲——」
太子每說一句,眾臣腰杆便挺直一分,等到太子說道此處時,眾臣已激動得滿面通紅,高高地抬著自己的下巴。
「——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國家!又怎會懼怕有邪神惑心?」
「孤不懼!」太子說罷,看向上方的父皇。
「說得好!老子,呸,朕不懼!」
丞相舒一口氣,下拜:「老臣,不懼!」
眾臣皆下拜:「臣等亦不懼!」
全場只剩下小透明人兒秦門還挺直腰杆,然後在太子的眼神暗示下作揖大拜——
「下官皆不懼!」
愛國之情「退潮」之後,低下頭的瞬間,他的內心充滿著一種叫嫉妒的情緒——
自己說不過就叫兒子當救兵……
這特麼有兒子了不起啊!
(╯‵□′)╯︵┻━┻
第106章 蒸煮教VS姜國百姓……
對於夷國俘虜的待遇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
雖然皇帝陛下記恨著夷國軍隊這些年老是對姜國邊境的騷擾、一直在朝堂之上叫囂著要給他們最差的待遇, 但姜國畢竟是抱著要把夷地治理好的目的「收編」的夷人,作為第一波遷到姜國內地的夷人,朝廷還是給他們提供了優厚的待遇——
剝奪了原本夷國的國王和奴隸主地位不假, 但也賜予了位於姜國都城「三環內」的住所和城外足夠養活百人的良田。
等到秦門把整篇正在治理夷國的官員們搗鼓出來的文章給背完,整個大殿之上已經喧鬧不已,人心浮動,除了坐在龍椅之上的皇帝陛下和在他下首的太子殿下還鎮定自若。
朝臣們開始輪流按照官職大小發言,秦門聽了一下,雖然他們沒有親自前往夷國接觸過夷國百姓,但對於當地形勢的判斷和對夷國這個本土宗教的看法倒是與此刻正在當地治理的縣官們不謀而合,甚至他還聽到兵部尚書當堂暗示眾人,要不要乾脆趁這群人沒到都城,在路上把人給辦了換個替身來參加獻俘交國儀式……
更可怕的是還有不少官員覺得這個想法很贊?!
聽得秦門整個人臉都木了,一同木了的還有皇帝和太子父子倆。
等到一群官員們開始討論要用什麼方法去神不知鬼不覺弄死夷國那群神官的時候,皇帝終於反應過來,哭笑不得阻止了所有人:
「眾位愛卿這是在幹啥呢?」
「何必如此驚慌?」
眾大臣七嘴八舌,告訴著他們這位不靠譜的皇帝陛下這種邪教的危害到底有多大,讓他務必務必要重視。
於是,熟悉的一幕又在秦門的面前出現了——
一群認為此事十分重要、會對都城造成重大影響的文人,圍攻著一位文化程度不太高且認為此事也就那樣的普通人。
皇帝陛下幾次想要打斷朝臣們的話,然而他們說話的頻率太高、語句與語句中間間隔時間太短,難以打斷。
「陛下不知,盛朝末年,江南等地也曾出現過一支邪教隊伍,以『得道升天』為名,組織隊伍燒殺搶掠,殘害當地百姓無數……」
「朕……」
「陛下當以史為鑑啊!」
「不是,朕……」
「陛下莫要小看這個莫須有的神官,這些人往往口齒伶俐,能言善辯,極其擅長玩弄人心……」
「可是朕……」
「陛下……」
秦門面露同情,感同身受,想當初自己可不就也是這樣子被一群文官給教育了一番麼,然後教育著教育著,他就被盯著把這麼一篇痛陳邪教危害的古代文言文給背出來了QAQ
然而秦門和皇帝之間還是有差別的。
在一旁看戲的太子殿下圍觀了一番自家老爹被「圍攻」的慘狀,在接到他父皇求助的眼神後,慢條斯理地站了起來,吸引眾人的目光,他輕咳一聲,一隻手做出下壓的手勢,瞬間讓整個場面冷卻了下來。
「眾位大臣的意見孤已知曉,道理孤都懂,但此事嘛,孤站父皇這一邊。」
朝臣們急得不行,又想開口,被太子一個手勢止住,只能接著聽他發言:
「諸位大臣只與孤舉例了那些邪教危害江山社稷的故事,可卻漏掉了這些故事發生的背景啊……前朝末年,百姓會被邪教控制,是因為亂世之下,百姓已走投無路,求助無門,他們靠不了朝廷、也靠不了自己,誰也救不了,除了求神問天,別無他法。」
眾人此時陷入沉思。
「而如今被我們滅掉的夷國呢?」
「貴族、奴隸、平民,放著羊的人身上連一塊保暖的皮子都沒有,從出生起就沒有自己動手做過一件事情的人卻能踩著柔軟的用羊毛做的地毯,奴隸的孩子依舊是奴隸,平民的孩子永遠是平民,一百年前那個國家是這樣,一百年後那個國家還是這樣——」
「——一個讓人看不到希望的國家。」
「那裡的人想要過上好日子,除了祈求下輩子,又還能怎麼做?」
眾人頓時醒悟。
太子繼續道:「只有百姓沒了希望,才會將希望寄托在這種邪教上,可如今我姜國!」
他長袖一甩,意氣風發:「在諸位的合力建設下已是一個國富民強之大國,百姓安居樂業,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求之皆可得,舍之皆不悔,人人愛戴父皇,人人以姜國為傲——」
太子每說一句,眾臣腰杆便挺直一分,等到太子說道此處時,眾臣已激動得滿面通紅,高高地抬著自己的下巴。
「——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國家!又怎會懼怕有邪神惑心?」
「孤不懼!」太子說罷,看向上方的父皇。
「說得好!老子,呸,朕不懼!」
丞相舒一口氣,下拜:「老臣,不懼!」
眾臣皆下拜:「臣等亦不懼!」
全場只剩下小透明人兒秦門還挺直腰杆,然後在太子的眼神暗示下作揖大拜——
「下官皆不懼!」
愛國之情「退潮」之後,低下頭的瞬間,他的內心充滿著一種叫嫉妒的情緒——
自己說不過就叫兒子當救兵……
這特麼有兒子了不起啊!
(╯‵□′)╯︵┻━┻
第106章 蒸煮教VS姜國百姓……
對於夷國俘虜的待遇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
雖然皇帝陛下記恨著夷國軍隊這些年老是對姜國邊境的騷擾、一直在朝堂之上叫囂著要給他們最差的待遇, 但姜國畢竟是抱著要把夷地治理好的目的「收編」的夷人,作為第一波遷到姜國內地的夷人,朝廷還是給他們提供了優厚的待遇——
剝奪了原本夷國的國王和奴隸主地位不假, 但也賜予了位於姜國都城「三環內」的住所和城外足夠養活百人的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