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頁
平地驚雷,如地底的惡鬼窺見天光,韓亦明被這大膽到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可怕計劃震驚,嚇得喉嚨發澀,心跳如鼓,半個字也說不出來。
竟然!殷莫愁真的竟然早在他之前布局!
「看樣子你也明白了。」李非微笑著說道,「莫愁說了,你們得到越多精剛寶刀越好!朝廷可以鍛鍊軍隊,可以凝聚民心,又可以為徹底清除龍隱門和你們安插在朝野的勢力提供充足的理由!」
韓亦明像被澆了一盆冷水,從腦袋到腳底都發涼,他倉皇地縮縮手指,但發現他連握緊拳頭的力氣都失去了。
心裡不停地念:完了,什麼都完了。
「外人都以為紀松是因為遭遇灰冠鶴襲擊,士氣大損,內部不合,才決定投降朝廷。」李非搖頭,「不是的,是因為他也發覺背後有股力量圖謀不軌。當然,紀松不知道計蒙的真相,我們曾一直以為紀家寨藏了筆巨額黃金,全新教想掠為己有。這件事,紀松兩年前就寫信和我商量。只不過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全新教的真面目,更對龍隱門一無所知。
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全新教嗜財如命,又無孔不入、無惡不作。我告訴紀松,紀家寨既然已經被盯上,是鐵定躲不過去,全新教的人會用盡一切腌臢手段。於其等你們上門,不如主動出擊、將計就計。
招安不是小事,我知道,朝廷里也有你們的的人。所以我必須找人幫忙,裡應外合,此人必須位高權重、不受區區全新教的腐蝕。紀家軍又是叛軍,不是普通山匪,最好軍方出面……綜合種種考量,我才去找殷莫愁。」
韓亦明不知道為什麼,聽到這裡,好像看見李非傻傻地笑了笑。
韓亦明被他笑的脊背發涼:「……你笑個什麼?」
李非並非笑他,只是提起他去找殷莫愁的初衷,不由想起去年那個夏天的夜晚。
韓亦明此刻腦袋一片空白,良久,才憋出一句:「所以,這是你們兩年前就布的局?」
李非:「不錯。」
兵者,詭道也。
長期以來,敵暗我明,造成朝廷方面極大劣勢。
所以當發現龍隱門對「計蒙」有陰謀後,殷莫愁也決定將計就計,長痛不如短痛。
所有偶然□□件背後往往有必然因素推動。殷莫愁將在隴右發動對龍隱門大剿滅行動,看似是一次偶然的選擇。實則背後的規律註定這件事遲早發生。
幾十年來,龍隱門四處活動,籠絡異見者,收買官員,利用邪.教鼓動、蠱惑普通人,已經在無形中建立極大的政治和軍事實力,成為看不見的心腹大患。朝廷強勢時還看不出什麼來,一旦稍微勢弱,長此以往,千里之堤將潰於蟻穴。
五十年前,先帝在隴右這片土地上與北漠人周旋,兵不血刃地解決危機以來,五十年漫長的時間,都在悄悄為殷莫愁清掃龍隱門做足準備。
如今,這一天終於到來。
在共同經歷那麼多事後,李非終於告訴殷莫愁紀家寨面臨的危機。那時的李非已經知道紀家寨的敵人從全新教變成了龍隱門。
於是有了這次遠行。
遠行前,殷莫愁判斷龍隱門已經到強弩之末,紀家寨的寶藏是龍隱門最後翻盤機會。可以說敵人對紀家寨的行動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當時知道這次遠行真正目的的只有皇帝和殷莫愁的幾個心腹。
皇帝不願意殷莫愁犯險,殷莫愁麾下的兵部尚書顧岩等人也提出派大軍隨行。但殷莫愁堅持這項行動不宜張揚,而且巡軍的理由還不夠充分,最好能足夠迷惑敵人。黎原靈機一動,提出「探親」。
多番討論,最後採納的是李非「以靜制動」的策略。
他又想起楚伯總是戲謔「龍隱門」為「蟲隱門」,於是還給這次計劃取名為「滅蟲行動」,惹得連皇帝都失笑。
其實直到紀家寨,殷莫愁與李非都還不知道龍隱門會以怎樣的行動獲取寶藏,是強攻還是智取,危險會發生在內部還是外部。在李非建議下,殷莫愁拋棄了慣常指揮大規模正面戰場的思維方式,她故意讓孟海英帶領的神箭團駐紮在山下,不給準備行動的龍隱門帶來太大壓迫。她向李非求教怎麼演戲,兩人就像配合默契的江湖俠侶,孤身上陣,見招拆招,不斷根據新的形勢變化做靈活應對。
直到發現韓亦明的異常,她和李非馬上將「以靜制動」的策略改為「主動出擊」。
戰場瞬息萬變,殷莫愁牢牢抓住這次機會,在「計蒙」現世後,她幾日內向外連發數道帥令,並不是她對韓亦明所說的什麼注意邊境異動,而是暗中集結精兵,喬裝打扮,在各地待命。這些隊伍將以小股分散的方式,負責跟蹤精鋼寶刀去向。其中當然獲得滕凡接應。
龍隱門門徒主要來自三類人,其一是像馮標那樣長一副大寧人面孔的北漠人,他們本就效忠於北漠王子圖拓,是龍隱門最核心的成員;其二是包括全新教骨幹在內和被馴化的百姓,常年接受洗腦,成為狂熱的皈依者;其三則是龍隱門後期招攬的各種亡命之徒,許以高官厚祿,為龍隱門馬前卒。
烏合之眾,也不能小覷。
第99章 紀蒙案(18) (一更)「好,我走了……
龍隱門對紀家寨的兵器覬覦已久, 早已蹲守在周邊相機而動,當韓亦明將他獨攬紀家寨大權並運出「計蒙」的好消息傳出時,枕戈待旦的門徒紛紛如地洞裡鑽出來。為節約時間, 並不引起注意, 他們還分成數批來往, 以滕凡為中轉點,由不同線路運出分發。
竟然!殷莫愁真的竟然早在他之前布局!
「看樣子你也明白了。」李非微笑著說道,「莫愁說了,你們得到越多精剛寶刀越好!朝廷可以鍛鍊軍隊,可以凝聚民心,又可以為徹底清除龍隱門和你們安插在朝野的勢力提供充足的理由!」
韓亦明像被澆了一盆冷水,從腦袋到腳底都發涼,他倉皇地縮縮手指,但發現他連握緊拳頭的力氣都失去了。
心裡不停地念:完了,什麼都完了。
「外人都以為紀松是因為遭遇灰冠鶴襲擊,士氣大損,內部不合,才決定投降朝廷。」李非搖頭,「不是的,是因為他也發覺背後有股力量圖謀不軌。當然,紀松不知道計蒙的真相,我們曾一直以為紀家寨藏了筆巨額黃金,全新教想掠為己有。這件事,紀松兩年前就寫信和我商量。只不過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全新教的真面目,更對龍隱門一無所知。
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全新教嗜財如命,又無孔不入、無惡不作。我告訴紀松,紀家寨既然已經被盯上,是鐵定躲不過去,全新教的人會用盡一切腌臢手段。於其等你們上門,不如主動出擊、將計就計。
招安不是小事,我知道,朝廷里也有你們的的人。所以我必須找人幫忙,裡應外合,此人必須位高權重、不受區區全新教的腐蝕。紀家軍又是叛軍,不是普通山匪,最好軍方出面……綜合種種考量,我才去找殷莫愁。」
韓亦明不知道為什麼,聽到這裡,好像看見李非傻傻地笑了笑。
韓亦明被他笑的脊背發涼:「……你笑個什麼?」
李非並非笑他,只是提起他去找殷莫愁的初衷,不由想起去年那個夏天的夜晚。
韓亦明此刻腦袋一片空白,良久,才憋出一句:「所以,這是你們兩年前就布的局?」
李非:「不錯。」
兵者,詭道也。
長期以來,敵暗我明,造成朝廷方面極大劣勢。
所以當發現龍隱門對「計蒙」有陰謀後,殷莫愁也決定將計就計,長痛不如短痛。
所有偶然□□件背後往往有必然因素推動。殷莫愁將在隴右發動對龍隱門大剿滅行動,看似是一次偶然的選擇。實則背後的規律註定這件事遲早發生。
幾十年來,龍隱門四處活動,籠絡異見者,收買官員,利用邪.教鼓動、蠱惑普通人,已經在無形中建立極大的政治和軍事實力,成為看不見的心腹大患。朝廷強勢時還看不出什麼來,一旦稍微勢弱,長此以往,千里之堤將潰於蟻穴。
五十年前,先帝在隴右這片土地上與北漠人周旋,兵不血刃地解決危機以來,五十年漫長的時間,都在悄悄為殷莫愁清掃龍隱門做足準備。
如今,這一天終於到來。
在共同經歷那麼多事後,李非終於告訴殷莫愁紀家寨面臨的危機。那時的李非已經知道紀家寨的敵人從全新教變成了龍隱門。
於是有了這次遠行。
遠行前,殷莫愁判斷龍隱門已經到強弩之末,紀家寨的寶藏是龍隱門最後翻盤機會。可以說敵人對紀家寨的行動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當時知道這次遠行真正目的的只有皇帝和殷莫愁的幾個心腹。
皇帝不願意殷莫愁犯險,殷莫愁麾下的兵部尚書顧岩等人也提出派大軍隨行。但殷莫愁堅持這項行動不宜張揚,而且巡軍的理由還不夠充分,最好能足夠迷惑敵人。黎原靈機一動,提出「探親」。
多番討論,最後採納的是李非「以靜制動」的策略。
他又想起楚伯總是戲謔「龍隱門」為「蟲隱門」,於是還給這次計劃取名為「滅蟲行動」,惹得連皇帝都失笑。
其實直到紀家寨,殷莫愁與李非都還不知道龍隱門會以怎樣的行動獲取寶藏,是強攻還是智取,危險會發生在內部還是外部。在李非建議下,殷莫愁拋棄了慣常指揮大規模正面戰場的思維方式,她故意讓孟海英帶領的神箭團駐紮在山下,不給準備行動的龍隱門帶來太大壓迫。她向李非求教怎麼演戲,兩人就像配合默契的江湖俠侶,孤身上陣,見招拆招,不斷根據新的形勢變化做靈活應對。
直到發現韓亦明的異常,她和李非馬上將「以靜制動」的策略改為「主動出擊」。
戰場瞬息萬變,殷莫愁牢牢抓住這次機會,在「計蒙」現世後,她幾日內向外連發數道帥令,並不是她對韓亦明所說的什麼注意邊境異動,而是暗中集結精兵,喬裝打扮,在各地待命。這些隊伍將以小股分散的方式,負責跟蹤精鋼寶刀去向。其中當然獲得滕凡接應。
龍隱門門徒主要來自三類人,其一是像馮標那樣長一副大寧人面孔的北漠人,他們本就效忠於北漠王子圖拓,是龍隱門最核心的成員;其二是包括全新教骨幹在內和被馴化的百姓,常年接受洗腦,成為狂熱的皈依者;其三則是龍隱門後期招攬的各種亡命之徒,許以高官厚祿,為龍隱門馬前卒。
烏合之眾,也不能小覷。
第99章 紀蒙案(18) (一更)「好,我走了……
龍隱門對紀家寨的兵器覬覦已久, 早已蹲守在周邊相機而動,當韓亦明將他獨攬紀家寨大權並運出「計蒙」的好消息傳出時,枕戈待旦的門徒紛紛如地洞裡鑽出來。為節約時間, 並不引起注意, 他們還分成數批來往, 以滕凡為中轉點,由不同線路運出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