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第二日,太極殿上,朝臣們又因為另立儲君的人選吵得面紅耳赤。

  李世民聽了一陣,突然拍座而起:「都給孤閉嘴。」

  這一聲咆哮如驚雷入耳,群臣嚇得不輕,當即閉上嘴,回到原位站好。

  李世民用犀利的目光掃視群臣,聲音無比威嚴:「諸位對大唐的忠心,毋庸置疑,但今日,孤要在這裡宣布一件事……」

  群臣神色一凜,豎著耳朵認真聽。

  「太子仁孝,聰明,文治武功已有建樹,他從小就得太上皇和孤的悉心教導,是當之無愧的儲君。

  「眾皇子中,無人能出其右,即便太子的腿廢了,也沒有人比他更懂治國之術……」

  見封德彝張開嘴要反駁,李世民搶在他之前開口:「你們不必再勸,總之,只要太子還活著,孤就不會另立儲君。

  「至於百姓的非議,外邦的輕視,孤相信只要太子能將國家治理好,他們就不會輕視太子。

  「諸位是棟樑之才,孤信任你們,器重你們,還望諸位日後能盡心盡力輔佐太子,助太子開創太平盛世。」

  聽了這番話,群臣驚得目瞪口呆。

  難道這段時間,他們明里暗裡爭得不可開交,到頭來卻什麼也撈不到?

  不行,絕對不行。

  見陰弘智等人蠢蠢欲動,長孫無忌假意勸諫:「陛下,太子畢竟不能行走……」

  「不能行走又如何?治國平天下靠得的是腦子,又不是腿。」李世民怒道。

  長孫無忌默然。

  陰弘智向宇文士及使了個眼色。

  下一刻,宇文士及站了出來:「陛下,太子雖有治國之才,但太子的身體擔不起這份責任,還望陛下三思,另立儲君。」

  有人打頭陣,後面的人就跟著附和:「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板著臉,用力甩了下袖子:「孤意已決,誰若再提,孤就砍了他的頭。」

  群臣:「……」

  面對如此堅決的皇帝,又有性命威脅,群臣不敢再進言。

  但還有不怕死的。

  封德彝出列:「陛下……」

  「陛下……」

  封德彝剛開了個頭,陳山就走了進來。

  在群臣的注視下,陳山快步走到中間空地,向李世民稟道:「陛下,蜀王、越王、燕王、梁王、郯王在殿外求見。」

  群臣訝然:這些皇子還未得到允許參加朝會,他們今日來這裡是幹什麼?

  李世民卻淡然道:「宣。」

  隨著內侍尖利的聲音,李恪、李泰、李佑、李愔、李惲依次走進來。

  「拜見父親。」五人恭敬行禮。

  李世民抬了抬手:「免禮,你們今日來,所為何事?」

  五人互相看了看,最後李泰往前走了一步,朗聲道:「聽聞朝野上下都在勸父親另立儲君,我們兄弟心中有個想法要告訴父親和諸位。」

  「噢~什麼想法?」李世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致。

  群臣也都很好奇,靜靜地看著這些皇子。

  突然,李泰「噗通」跪下,後面四位皇子也跟著跪下。

  這樣的陣仗把群臣嚇了一跳,但他們還沒來得及琢磨皇子們的意圖,就聽見李泰鄭重其事地說:「太子有治世之才,我等自愧不如。

  「今日,我李泰……」

  李恪跟著道:「我李恪……」

  其他三位皇子緊隨其後:「我,李佑……」

  「我,李愔……」

  「我,李惲……」

  他們依次念完自己的名字後,李泰緊跟著說:「在此發誓,將竭盡全力輔佐太子,保百姓平安,固大唐江山。」

  李恪頓住了:昨天說的不是發誓啊?

  又見父親和群臣以及兄弟們都看著自己,尤其是父親那雙不怒自威的眼睛盯著他,李恪頓時緊張起來,手心也冒出了細汗。

  李恪想了想,好像意思也差不多……

  短暫的沉默後,李恪挺直了腰板,鄭重道:「在此發誓,將竭盡全力輔佐太子,保百姓平安,固大唐江山。」

  見李恪開了口,李佑領著兩位年幼的兄弟跟上了李恪,鄭重地說出誓言。

  群臣愕然。

  「哈哈——」

  李世民開懷大笑,走了下來,逐一拍了拍兒子們的肩膀:「好,好樣的,你們都是孤的好兒子。

  「太子深受重傷,你們幾個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對太子關懷備至,忠心耿耿,如此兄友弟恭,不止是你們孝順、識大體,更是太子平日裡對待兄弟一片赤誠。

  「皇室有你們,是孤的福氣,今日孤要向天下子民宣揚你們的兄弟情,為天下人做個表率。」

  話落,李世民下令:「顏師古,擬旨。」

  顏師古遲鈍地答應了一聲,趕緊準備擬旨的東西。

  「陛下……」

  封德彝想勸,但一時之間沒想好措辭。

  他這麼一遲疑,李世民已經高聲念出旨意,不一會兒,顏師古就寫好了聖旨。

  「退朝!」

  直到李世民帶著皇子們離開大殿,群臣還有點懵。

  然而顏師古草擬的聖旨很快就通過了中書省、門下省的審核,發至尚書省,晌午前就貼在了長安的八字牆上。

  不過半天時間,長安城到處都在稱頌越王、蜀王等幾位皇子,但得到更多誇讚的是躺在病床上的太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