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到這番毫不避嫌的舉薦,群臣既覺得出乎意料又覺得在情理之中,畢竟長孫無忌是太子和越王的親舅舅,這個節骨眼上,自然不能讓儲君之位落入外人手中。

  李世民默默地聽著,沒有發表意見,也沒有生氣。

  封德彝見狀,搶在其他人前面,高聲道:「陛下,長幼有序,臣認為蜀王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再者,蜀王天資聰穎,行事比越王更為穩重,更能顧全大局。

  「且蜀王素有賢王之名,深受百姓愛戴,比之越王,更能勝任儲君之位。」

  「呵呵!」

  唐儉毫不客氣地嗤笑了一聲,反駁道:「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既有嫡子,何需庶子?」

  封德彝一時語塞,找不到話來反駁。

  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見狀,附和了唐儉的話。

  魏徵、陳叔達、蕭瑀等幾位重臣保持了沉默,但有多數官員支持了封德彝提出的人選,還有少數官員提出了新的人選,那就是燕王李佑和郯王李惲。

  為了儲君人選,各派吵得面紅耳赤,全然忘記了皇帝還在上面看著。

  最後,不知是誰喊了句:「陛下走了。」

  爭吵戛然而止。

  群臣齊齊望向寶座,空空如也,頓時傻了眼。

  ……

  李世民帶著陳山去了關押王庾的地方。

  見王庾一個人在院子裡練功,李世民好奇地環顧四周:「林大郎呢?怎麼不見人影?」

  他把林郅悟和王庾關在一起,林郅悟應該很高興,日日陪著王庾才對,怎麼讓王庾一個人在這裡練功?

  王庾拿起掛在兵器架上的帕子擦了擦臉上的汗,又披上外衣:「他著涼了,還未醒來。」

  李世民眉梢挑動,沒想到長孫氏說對了,這小子淋了雨果然就病倒了。

  想到崔知悌也被關在這裡,李世民頓時就明白了,難怪長孫氏要他把林郅悟和王庾關在一起……

  「外面風大,屋裡說吧。」

  王庾踏入殿內,親自煮茶:「二兄,外面情形如何了?」

  李世民攏著雙手,看著裊裊水霧道:「我讓輔機透露出我要更換太子的意思,前朝和後宮就開始動盪了。

  「目前在朝堂上,提議立三郎和四郎的居多,也有人提議立五郎和七郎。

  「我讓皇后盯著後宮,德妃去找了淑妃……」

  王庾打斷了李世民的話:「嫂嫂知道了?」

  「那日林大郎為你求情,跪在雨中不肯起來,皇后知道後就幫林大郎說話,我見瞞不住就告訴了皇后。」

  王庾頓了下,又繼續煮茶:「嫂嫂知道也好,免得她擔心傷了身子。」

  「是啊,我也是這麼想的,她還說要來看你。」

  王庾忙道:「不要讓嫂嫂來這裡,太多人出入這裡,容易引人懷疑。

  「二兄,在這件事水落石出之前,你也不要來這裡了,有事就派陳山來告訴我。」

  在這個節骨眼上,肯定有很多雙眼睛盯著長孫氏,若是被人跟蹤到這裡,那他們的計劃就會功虧一簣。

  李世民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沒有答應長孫氏的要求。

  「二兄,你把這個給嫂嫂,告訴她我很好,等事情結束,我就去給她請安。」

  王庾摘下腰間佩囊,遞了過去。

  「好。」李世民接過佩囊收好,繼續跟王庾說外面的情況。

  王庾聽完後,對李世民說:「三郎、五郎、七郎他們還年幼,不一定會生出奪嫡之心,多半是身邊的人煽動的。

  「而且,策劃太子墜馬的幕後之人不一定是幾位皇子身邊的人,也有可能是其他人,譬如那些藩王。

  「無論是在長安的藩王,還是已經之藩和外放的藩王,他們都有嫌疑。」

  李世民接過王庾遞來的茶盞,眸中閃過一絲讚賞:「你的想法跟我不謀而合,所以我已經讓禮部按照往年慣例,召那些在外的藩王回京過年。」

  說完,李世民捧著茶盞嘬了一口:「嗯,好茶。」

  王庾沒喝茶,下意識地撫摸虎口:「二兄,這樣做還是太慢了,我們應該加把火……」

  ---------

  東宮。

  「殿下,皇后來了。」

  長孫家慶衝進內室,一邊跟李承乾稟報一邊去搬床上那張放滿了食物的案桌。

  外面的腳步聲越來越近。

  長孫家慶順手將案桌放在地上,並迅速整理碗碟。

  然而越緊張就越慌亂,長孫家慶不小心碰倒了碗,飯菜撒了一地。

  「糟了。」

  長孫家慶環顧四周,找不到帕子,就蹲在地上,用自己的袖子把飯菜掃做一堆,包起來。

  「別收拾了,來不及了。」

  見長孫家慶弄得一團糟,李承乾探出上半身,抄起床頭柜上的花瓶摔了出去:「拿走,我不吃,給我滾出去。」

  「殿下——」

  剛走進來的淇水看見這一幕,連忙衝到床邊,掏出帕子,一邊給李承乾擦手一邊心疼地說:「殿下,您不要難過,會好起來的。

  「您要是難過,就朝奴打幾下,但千萬不能碰這些花瓶啊杯子啊,萬一傷了手,皇后該心疼了。」

  李承乾用力推開她:「都給我滾,我不想看見你們。」

  淇水跌坐在地上,求助地看向長孫氏:「皇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