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嚴東錦幾人見自家王爺伸出去的手還沒縮回來,那人就轉身上了馬車,心中不由升起了幾分不滿,但這一路上如果不是這位臨公子護著,恐怕王爺連同他們這些侍衛現在早已魂斷無回谷了。思及此,幾個侍衛左右為難,一時都不知道該不該為自家王爺說話了。

  好在靜王也不在意,甚至有些樂在其中。他吩咐原地修整半個時辰,各人餵飽了肚子,找路邊賣茶的打來些涼水稍稍清理一番,就繼續上路了。

  從無回崖出來,沿著這條官道一直往東走,約莫五六個時辰後,眾人終於望見了桐城城門的影子。

  靜王一行人雖然形容頗有些狼狽,證明身份的印信等物也丟了,但留在桐城內的桐州刺史認得靜王的模樣,因而靜王一入城表明身份,立刻就被桐州刺史阮忠接進了刺史府。

  而對於這位註定會繼承皇位的靜王,桐州刺史可是半點不敢輕忽,他沒敢問靜王怎麼會落到這步田地,只立刻命人收拾出最好的院子供貴客暫居。

  桐城一片繁榮,連刺史府也修得格外氣派,靜王等人看著城中熱鬧祥和的景象,再對比他們在山野中的遭遇,頓時有種恍若隔世之感。

  不過即便進了刺史府,恢復了身為一國王爵的體面,靜王對臨訣的態度也沒有絲毫變化,他甚至親自叮囑阮刺史道:「這一趟不太平,本王路上還遭人伏擊,若不是這位少俠相助,只怕早已命喪途中,他是本王的救命恩人,你可不能怠慢了。」

  未來天子親自吩咐,阮刺史哪敢不從,他臉上立刻堆起了笑容,然而剛剛看清臨訣的臉,他就愣住了,直到靜王不悅地咳嗽了一聲,才回過神來。見靜王面上微怒,阮刺史尷尬得一張老臉幾乎都要掛不住了,不過他能做到刺史的位子,察言觀色的本事也不是吹出來的,見臨訣面色有些蒼白,他連忙殷勤又不顯諂媚地讓自己的兒子親自送他去客院歇息。

  眼見臨訣的背影消失在長廊盡處,靜王的目光才收了回來,他一邊和阮刺史往刺史府大堂走去,一邊問起如今京都的情況。

  阮刺史一一答了,桐城離京都不遠不近,消息還算是靈敏,他道:「自從那件事過後,皇上就一病不起,聽京里傳來的消息說,如今代理政務的是李太師。」

  「李太師?李從?」靜王沒想到,他被逐出京城不過五年,那李從就爬上了太師的位置,當年他被驅逐出京師正是遭這小人陷害,雖說此人是受大皇子指使,但如今大皇子死了,他對大皇子的恨意便全都移到了李從身上。

  靜王本來還奇怪,朝廷明知外頭危險,為何欽差來送信時分毫未提,甚至還一個勁兒地催促他快些,他如今已是唯一能繼承皇位的皇子,那欽差沒道理害他。如今從阮刺史口中知道那廝如今成了代理朝政的太師,他才想清楚其中關竅。

  朝廷將消息瞞得滴水不漏,應該是擔心引起百姓恐慌,恐怕為此還做了不少掩飾。那送信的欽差不知其中密辛倒也並不出奇,但像李從這種坐到太師高位的,必定清楚外界如今的狀況,這小人當初為了攀上大皇子不擇手段,卻沒想到風水輪流轉,大皇子身死,如今唯一可能繼承皇位的倒成了他祁朔,他害怕他回去以後找他算帳,乾脆在派出欽差時瞞下了這道消息,目的就是害他性命。

  思及此,靜王面色難看到了極點。

  靜王當年被逐出京師時途經桐州,還是當年還未升上刺史的阮忠招待的,自然清楚他和李太師不和,見靜王臉色難看,他立刻就猜出是李從的緣故,因而並不慌張,道:「王爺勿怒,您是未來的天子,等繼承皇位,還怕整治不了李從嗎?」

  聞言,靜王的面色才緩和下來。

  阮刺史便道:「說起來,這次秦大人可是走了大運。」

  靜王一頓,疑惑地看向阮刺史。哪個秦大人?

  阮刺史見狀,想起靜王方才稱呼那人「少俠」,以為是那秦公子還未向靜王稟明身份,便道:「就是您親自吩咐要好好招待的那位少俠,他不是秦佐秦大人膝下的長子麼?」

  第27章

  靜王疑惑道:「可他告訴我, 他姓臨。」如果臨訣真是秦佐的兒子,沒理由在這點上騙他,更何況,據他所知,那個秦佐原本只是南地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官,走了好運才被提拔進京的,以那種家世, 怎麼可能栽培出臨訣這種人物?

  阮刺史見靜王不信,也有些懵,喃喃道:「可是……秦大人家的千金, 跟那位少俠生得一模一樣啊。」

  靜王:「當真一模一樣?」

  阮刺史細細回想了一下,點頭道:「的確如此,不過……」

  靜王:「不過什麼?」

  阮刺史道:「不過那位秦小姐看起來要更美些,那位臨公子看著……看著……」他不知道該如何形容, 為難地看著靜王,半晌後才道:「總之, 若是不看容貌的話,這位臨公子跟秦小姐倒是沒相像的地方。」

  ===

  與此同時,領著臨訣穿過花園的阮刺史之子阮潛紅著臉,輕聲對臨訣道:「秦公子, 再穿過一道拱門就到了。」

  臨訣眉梢微挑,「我不姓秦。」

  阮潛一愣,看著臨訣的臉呆呆道:「您、您不是秦小姐的兄長秦起麼?」

  臨訣嘴角輕輕翹了翹,他看著面前滿臉通紅的少年, 「你說的那個秦小姐是秦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