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在朝上明爭暗鬥多了,她似乎正希望在朝下有個木訥的人伴在身邊,說話不用拐彎,那會使她噤若寒蟬的心裡舒坦一些。
昭容看我,若是悲憫俯瞰,那我看她,該是仰望星空。
我看著那星河漸漸流淌起來了,忽然便如雨點般飛墜,心裡一空,急往太極宮的方向望去。光德坊離太極宮不遠,我能望見沖天的火光。
宮裡出事了?
陡然想起神龍末年的政變,昭容臨走時不忘帶上我,要保我的性命。
那種惶恐的感覺更加明顯了,不祥的預感浮上心頭,我慌忙往北邊的坊門去。
「宮裡出什麼事了?」我撲到坊門邊,只在門縫裡看到背對站立在門口的士兵。
沒有人回答我,但那肅穆的氣氛和愈發明顯的火光震顫著我的神經。如果只是普通的宵禁,怎麼會有這麼多士兵站在離宮殿這麼近的坊門前?
「開門!開門!我要進宮!」故事在重演,而我不在她身邊,我奮力拍打著坊門,希望能引起門外士兵的注意,「我是當值中書省的尚宮柴晏!我有皇帝賜的銀魚袋!我要進宮!我要進宮!」
我把隨身帶著的銀魚袋摸了出來,按理我這樣的身份不該有這東西的,還是昭容為我便於進宮破格下賜——我的一切都是昭容給的。
門縫太小,銀魚袋遞不出去,沒有人理會我,我拍著坊門的手通紅,卻只能聽見鐵製的大鎖嘩嘩啦啦的聲音。
「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光德坊出來看熱鬧的人像看瘋子一樣地看我,他們不知道昭容對我說了什麼,在無法挽回時回想起來,我覺得我蠢透了。
「你也想做我這樣的人嗎?」
「如果可以的話……」
「不,不可以。」
昭容啊,你不是我,怎麼會知道我其實心甘情願把你當作信仰呢?
就像你,把女皇帝當作信仰一樣。
還是說,你自己體會過為信仰犧牲的孤獨,不願跟隨你的人再經歷這麼一次。
可欽慕始終是欽慕,它不因什麼而改變,欽慕昭容這樣的人,一輩子也值得。
那個深夜,空氣中瀰漫著血的味道,我不再執著地拍打坊門,而是轉身進了那與我身份不符的宅第,在炎熱的夏夜籠起一個火盆。
我曾把昭容的字紙珍重地收緊匣子裡,偷偷地學她的字體,也偷偷地裝進無上的欽慕。那個匣子裡,最多的一句便是「長願紀鴻休」。我一頁一頁地拈起,放進火盆里,燒掉。
我看到那對天下清平的祈願慢慢被火焰吞噬,不知是化作了裊裊升空的青煙,還是沉沉墜落的灰燼。
「我把那座宅第捐了出去,說來也巧,主動來主持的大和尚,是與昭容府一牆之隔的真心尼寺的禪師。」多談幾句,太平公主便壓制下了滿身的戾氣,可以聽我娓娓道來了,「大和尚說,當年聽說昭容看上了群賢坊東南隅的地皮,有了宗相公占寺廟故地的前車之鑑,還以為尼寺要就此搬走了,可昭容退開了一條寬敞的橫街,恭敬於已有的神佛。昭容雖沒有大張旗鼓地布施過,僅僅一個讓地的舉措,已讓大和尚認為,是虔誠的布施了。」
「你為什麼……要把她給你的宅第,捐出去做寺廟呢?」太平公主問。
我笑了笑,道:「昭容雖然不信神佛,但我猜,若是她壽終正寢,也會把自家的宅第捐出去,供上一尊神明吧?」
「為什麼這樣想?」
「難道昭容還想讓別人住她的宅第嗎?」我反問,這修行的半年,其實是從哲思上更加貼近她的半年,「恪守信仰,擁有絕佳定力的人,必定有不向人低頭的驕傲。我從未懷疑過昭容的驕傲。」
所以我要把她的手跡都燒掉,在這渾濁的世道中,不讓別人打著她的名號,把她用最真的真心寫下的字,放到市集中間去,遭受金錢的玷污。
而我,伴在昭容身邊的五年,便構成了我在俗世中的一生,今後只會在光德寺中,為那從來孤獨的人追福。
我必須成全我無處安放的仰慕。
我在光德寺剃度時,正逢「休」字輩,大和尚沒有從佛經中給我取號,而是在江淹那首藏著我名字的詩里,挑了最開頭的一聯:
乘笏從帷幕,仄身豫休明。
我覺得我忝獲這個法號,稱得上這首詩的不是我,而是昭容。
她坐在燈火通明的帷幕之中,無人助也無人知,為的是江山的休明。
天下清平,四海澄明。
天下從來不是她的天下,卻為著誰的囑託,成了她畢生的信仰。
「我看了他們給她寫的墓志銘,總覺得詞不達意,我就在後面續了一首詩。」太平公主沉思了許久,說這話時,明顯哽咽,「瀟湘水斷,宛委山傾。珠沉圓折,玉碎連城。」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我把方才說過的《法華經》中的寂滅說再重複一遍,合掌念了一聲佛,輕聲說,「寂滅為樂。遠離迷惑世界,破除一生煩惱,無生亦無死,與神明同歸,而不再忌憚波旬魔鬼,也許,這正是昭容所期盼的。」
昭容期盼著那一天的到來,遠上星河而去。而我,只要還能沐浴在星光下一天,就要用我的雙眼,替她看這無法親眼得見的清平世界。
「不知道……她看不到將來的清平世界,是否還是會覺得有那麼一點點遺憾。」太平公主一直蹙著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了,也學著我作禪意的微笑,更加平靜地說,「不過正如你所說的,一生一世的清平於宇宙不過一瞬,是活四十年,還是八十年,都太短了。要看一百年、一千年以後,她若是還能被人談起,那才是長久的生命。」
昭容看我,若是悲憫俯瞰,那我看她,該是仰望星空。
我看著那星河漸漸流淌起來了,忽然便如雨點般飛墜,心裡一空,急往太極宮的方向望去。光德坊離太極宮不遠,我能望見沖天的火光。
宮裡出事了?
陡然想起神龍末年的政變,昭容臨走時不忘帶上我,要保我的性命。
那種惶恐的感覺更加明顯了,不祥的預感浮上心頭,我慌忙往北邊的坊門去。
「宮裡出什麼事了?」我撲到坊門邊,只在門縫裡看到背對站立在門口的士兵。
沒有人回答我,但那肅穆的氣氛和愈發明顯的火光震顫著我的神經。如果只是普通的宵禁,怎麼會有這麼多士兵站在離宮殿這麼近的坊門前?
「開門!開門!我要進宮!」故事在重演,而我不在她身邊,我奮力拍打著坊門,希望能引起門外士兵的注意,「我是當值中書省的尚宮柴晏!我有皇帝賜的銀魚袋!我要進宮!我要進宮!」
我把隨身帶著的銀魚袋摸了出來,按理我這樣的身份不該有這東西的,還是昭容為我便於進宮破格下賜——我的一切都是昭容給的。
門縫太小,銀魚袋遞不出去,沒有人理會我,我拍著坊門的手通紅,卻只能聽見鐵製的大鎖嘩嘩啦啦的聲音。
「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光德坊出來看熱鬧的人像看瘋子一樣地看我,他們不知道昭容對我說了什麼,在無法挽回時回想起來,我覺得我蠢透了。
「你也想做我這樣的人嗎?」
「如果可以的話……」
「不,不可以。」
昭容啊,你不是我,怎麼會知道我其實心甘情願把你當作信仰呢?
就像你,把女皇帝當作信仰一樣。
還是說,你自己體會過為信仰犧牲的孤獨,不願跟隨你的人再經歷這麼一次。
可欽慕始終是欽慕,它不因什麼而改變,欽慕昭容這樣的人,一輩子也值得。
那個深夜,空氣中瀰漫著血的味道,我不再執著地拍打坊門,而是轉身進了那與我身份不符的宅第,在炎熱的夏夜籠起一個火盆。
我曾把昭容的字紙珍重地收緊匣子裡,偷偷地學她的字體,也偷偷地裝進無上的欽慕。那個匣子裡,最多的一句便是「長願紀鴻休」。我一頁一頁地拈起,放進火盆里,燒掉。
我看到那對天下清平的祈願慢慢被火焰吞噬,不知是化作了裊裊升空的青煙,還是沉沉墜落的灰燼。
「我把那座宅第捐了出去,說來也巧,主動來主持的大和尚,是與昭容府一牆之隔的真心尼寺的禪師。」多談幾句,太平公主便壓制下了滿身的戾氣,可以聽我娓娓道來了,「大和尚說,當年聽說昭容看上了群賢坊東南隅的地皮,有了宗相公占寺廟故地的前車之鑑,還以為尼寺要就此搬走了,可昭容退開了一條寬敞的橫街,恭敬於已有的神佛。昭容雖沒有大張旗鼓地布施過,僅僅一個讓地的舉措,已讓大和尚認為,是虔誠的布施了。」
「你為什麼……要把她給你的宅第,捐出去做寺廟呢?」太平公主問。
我笑了笑,道:「昭容雖然不信神佛,但我猜,若是她壽終正寢,也會把自家的宅第捐出去,供上一尊神明吧?」
「為什麼這樣想?」
「難道昭容還想讓別人住她的宅第嗎?」我反問,這修行的半年,其實是從哲思上更加貼近她的半年,「恪守信仰,擁有絕佳定力的人,必定有不向人低頭的驕傲。我從未懷疑過昭容的驕傲。」
所以我要把她的手跡都燒掉,在這渾濁的世道中,不讓別人打著她的名號,把她用最真的真心寫下的字,放到市集中間去,遭受金錢的玷污。
而我,伴在昭容身邊的五年,便構成了我在俗世中的一生,今後只會在光德寺中,為那從來孤獨的人追福。
我必須成全我無處安放的仰慕。
我在光德寺剃度時,正逢「休」字輩,大和尚沒有從佛經中給我取號,而是在江淹那首藏著我名字的詩里,挑了最開頭的一聯:
乘笏從帷幕,仄身豫休明。
我覺得我忝獲這個法號,稱得上這首詩的不是我,而是昭容。
她坐在燈火通明的帷幕之中,無人助也無人知,為的是江山的休明。
天下清平,四海澄明。
天下從來不是她的天下,卻為著誰的囑託,成了她畢生的信仰。
「我看了他們給她寫的墓志銘,總覺得詞不達意,我就在後面續了一首詩。」太平公主沉思了許久,說這話時,明顯哽咽,「瀟湘水斷,宛委山傾。珠沉圓折,玉碎連城。」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我把方才說過的《法華經》中的寂滅說再重複一遍,合掌念了一聲佛,輕聲說,「寂滅為樂。遠離迷惑世界,破除一生煩惱,無生亦無死,與神明同歸,而不再忌憚波旬魔鬼,也許,這正是昭容所期盼的。」
昭容期盼著那一天的到來,遠上星河而去。而我,只要還能沐浴在星光下一天,就要用我的雙眼,替她看這無法親眼得見的清平世界。
「不知道……她看不到將來的清平世界,是否還是會覺得有那麼一點點遺憾。」太平公主一直蹙著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了,也學著我作禪意的微笑,更加平靜地說,「不過正如你所說的,一生一世的清平於宇宙不過一瞬,是活四十年,還是八十年,都太短了。要看一百年、一千年以後,她若是還能被人談起,那才是長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