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時間,被軟禁在定北侯府里的、舊朝的靖王江隨舟,搖身一變,竟然成了名正言順的新帝。

  那靖王……拋開身份不談,可是個天下聞名的斷袖啊!

  立時,朝野譁然,滿朝文武蠢蠢欲動,大有推翻江氏、拱立霍無咎為帝的意思。

  但卻在這個時候,霍無咎站了出來。

  他手握重兵,站出來卻不為登基為帝,而是為了擁兵捍衛先皇遺囑、拱衛江氏新帝。

  名正言順的強權之下,即便滿朝文武心中有再大的不服,在霍無咎面前,也無法再表露分毫了。

  靖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坐上了佇立在鄴城皇都里的龍椅。

  ——

  當年的靖王、如今的新帝,因感念昭元帝忠心,並沒有修改梁的國號。

  如今的大梁,官員結構本就很複雜。除了梁朝原本的朝臣,還有一些南景留下的舊臣。於是,江隨舟登基之後,朝中的各方勢力,倒是形成了一種頗為微妙的平衡。

  一時間,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些許時日下來,這新朝竟被治理得井井有條,甚至比病中的昭元帝在世時,還要太平富庶。

  這不僅歸功於江隨舟的勤謹,也全因著霍無咎的鎮壓。故而,一段時日下來,那些即便心裡蠢蠢欲動的朝臣,也漸漸歇了心思。

  畢竟有江隨舟坐鎮,而今的朝堂,確實稱得上萬象一新、風清氣正。官員們雖心下不甘,卻也樂見這番盛景。

  於是,謀逆造反的心思歇了,他們旁的心思,便漸漸地起了。

  皇上的後宮還空著呢。

  朝臣們即便都知道皇上是斷袖,卻也誰都沒當過斷袖。紙上談兵得來的些理論知識,並不牢靠。

  在他們看來,皇上喜歡男子,和他娶女子未妃為後,並不衝突。漸漸的,待到朝局平地、四海安穩時,勸皇上廣開後宮的摺子,便一封一封地遞了上來。

  江隨舟看著頭疼不已,只得挨個回復,說自己沒有半點充盈後宮的心思。

  但這群朝臣最是鍥而不捨,即便皇上拒絕,也堵不住他們規勸的嘴。這摺子的數量多了,即便江隨舟有心隱瞞,卻還是沒有躲過整日賴在宮中過夜的霍將軍的眼睛。

  霍將軍發現了那些摺子,鐵青著臉,將它們從頭至尾地統統看了一遍。

  「好,好得很。」他咬牙切齒,將最後一封請求江隨舟娶親的摺子拋回桌上,冷臉道。「還真是一幫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東西。」

  江隨舟聽到這話,不由得覺得好笑:「怎麼叫知人知面不知心了?」

  霍無咎皺眉看向他,理所應當地開口道:「平日裡對著我一副畢恭畢敬的模樣,背地裡挖我牆角,難道還不算兩面三刀?」

  江隨舟笑著勸哄他:「他們又不知道咱們兩個是什麼關係。」

  霍無咎聽到這話,想反駁,卻又有些啞口無言。

  片刻後,他咬牙出了口氣,擠到了江隨舟的龍椅上,將他整個兒摟住了。

  「那皇上什麼時候讓他們開開眼?」他問道。

  江隨舟看向他,一巴掌拍在了霍無咎摟在自己腰間的手上。

  「開什麼眼。」他溫聲道。「朝政大事,不能兒戲的。」

  「你答應了讓我做皇后的,忘了?」霍無咎不依不饒。

  「沒忘。」江隨舟哄道。「只是我才登基沒多久,根基不穩的,還是要找個合適的法子,讓他們接受得了。」

  「誰敢不接受我?」霍無咎眉眼一橫,活像個土霸王。

  江隨舟笑起來,邊笑邊溫聲勸他。霍無咎禁不住他的糖衣炮彈,被哄得暈頭轉向,乾脆將那滿案堆著的讓他煩心的奏摺一併推到了地上,將他滿心滿眼的皇帝陛下抱了上去。

  也算是霍無咎妥協,讓江隨舟哄好了。

  但是沒幾天,大朝會上,那群朝臣們竟然得寸進尺了。

  議事完畢,他們竟將請求江隨舟充盈後宮的事,寫成了摺子,當面奏呈給了江隨舟。

  「皇上,您而今雖為鼎盛之年,但不可不為後嗣考慮啊!」跪下說話的,是大梁原本的一個文官,昭元帝在時,便是掌管朝中禮儀之事的。

  江隨舟坐在龍椅上,低頭看向他,便見那朝臣叩頭請求道。

  「子嗣不豐,國本不立,陛下,為後世千秋萬代考慮,還請陛下在宮中冊幾位娘娘吧!」

  江隨舟目光頓了頓,掃過滿殿沉默著的朝臣,看向了站在武將第一列的霍無咎。

  嘶……那副神情,已然難看到了極點,側目瞥向地上那朝臣時,眼光已經分外不善了。

  江隨舟視線一顫,連忙收回了目光。

  「張愛卿,朝會之上,還是以朝中大事為重。這些朕的家事,便不必你來操心了。」他提醒那大臣道。

  「陛下,後宮雖為您的家事,但子嗣之事,卻是國之根本啊!」

  那大臣想必是因為跪伏在地上,看不到霍無咎的表情,才敢這般大膽,又反駁了江隨舟。

  旁邊,在江隨舟登基之後,從臨安趕來鄴城的齊旻,不動聲色地看了他一眼,並沒有搭腔。

  江隨舟有些頭疼地按了按額角。

  他正要說話,卻在這時,又有幾個官員陸續跟著跪了下去。

  「皇上,張大人所言不錯,還請皇上三思啊!」

  一時間,滿朝文武竟稀稀落落地跪下了七八個,大有一副要長跪不起地要挾江隨舟的意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