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袁樵絲毫不急,反而先誇獎薛錄事:“錄事真是忠心國事,唔,此事不宜聲張。”

  “是。”

  袁樵道:“報信的是什麼人?消息可確切?”

  “千真萬確,是某家奴。”

  哦豁,奴婢放出去經商呀!袁樵會心一笑:“使百姓不受劫掠,錄事當記首功。”

  薛錄事連稱不敢。

  袁樵急召張遙,讓他詢問薛錄事,再準備應戰事宜。同時下令,調集武器、糧草、藥材,暗中將城中郎中的住處都摸清,只等戰事一起,他這裡萬事齊備,斷不會拖將士的後腿。袁樵已準備了一筆錢,是預備買棺材以及籌辦陣亡將士的後事的。

  接著,袁樵到了後衙。

  從他放下女兒到重新回來也不過一個半時辰,兩個孩子瘋玩一陣兒,將將覺得疲憊,見他回來了,又笑著撲了上來:“阿爹!”袁樵一邊一個掄起,舉著他們輕輕放到梁玉面前,道:“叔玉,事來了!”

  果不其然,看到了梁玉發亮的雙眼。

  梁玉問:“要我做什麼?安定人心?還是鬧事兒?”

  “穩住。一旦有戰事起,還請你攜侍女探望一回傷者。待戰事平,你我再去拜訪本地薛家。”

  “他們……告密了?”

  袁樵笑道:“瞞不住你。”

  “好。”

  梁玉答應了袁樵之後便沒有閒著,轉頭就寫了幾張帖子,將袁昴、英華平日的小夥伴們都召了來——她從京城弄了好些新興的花燈式樣來,邀請這些小孩子們來玩耍,連辦三日的遊園會。反正都督府也夠大,她的錢也夠多、人手也夠多,小孩子們可以住進來。

  蕭弗見狀,也有樣學樣,假意向袁樵申請,熱熱鬧鬧辦個文會。

  兩人將附近士紳人家出色的子弟齊聚城中,引得他們的家人也跟著入城看鬧。

  另一邊,張遙調了兵馬,做了一個口袋陣,以榷場為餌,只等偷襲的兵馬到來。

  袁樵則別有想法——左部可汗的別部跑得可夠遠的!他不動聲色,也不與右部可汗聯繫,只寫了封戰報遞往京城。

  ~~~~~~~~~~~~

  薛錄事的情報極准,前後只差了不到一天,襲擊的騎兵前鋒即趕到了城外榷場。張遙對第一仗極重視,親自率隊出擊。袁樵則侍鎮府內,也不換鎧甲,佇立城樓之上一襲官袍、按劍而立。

  張遙四十上下的年紀,也曾隨他父親張軌征戰沙場,張軌回京,張遙也隨同還家。今番重回沙場,張遙的眼中充滿了懷念,對手下的兵……充滿了恨鐵不成鋼!【要是老子親手帶出來的兵,早打完這一仗了!】張遙憤憤地想。

  他現在領的不是原來的兵,是到了都督府之後重配的,雖也經過幾個月的調教,比起之前的百戰之餘還是有差距的。他設計得極好的口袋陣,居然讓人突圍了!那一隊突圍而出的騎兵大概是昏了頭,沒往回跑,一路奔著都督府去了!

  張遙的冷汗也下來了!

  咬咬牙,張遙道:“先殲敵!”正打著呢,就算想抽都抽不出兵力來,直要抽了,登時攻守易位。【若是都督追究下來,我一力扛著就是了。總不能叫這些兔崽子就這麼死了,那也未免太冤。】

  張遙發了狠,親自督戰,全力攻打。那一邊突圍而出的騎兵跑了一陣也發現不對了,索性往前沖,如果能夠破城,那就賺大發了!

  復設的都督府擂起了戰鼓,一聲聲,擊在人的心頭。戰鼓擂起之前,燈會還開著。白天不點燈的時候,“燈會”便有些名不符實,勝在造型都還在,人也齊全,佐以樂舞也很熱鬧。

  鼓聲一起,玩笑的人都停住了,你看我、我看你。生活在邊地的人對這鼓聲並不陌生,臉上都有些變色,一些消息靈通的人家想得就更多。梁玉似無所覺,依舊舉盞:“請。”

  座下薛錄事的母親于氏以年高,先說話:“夫人,恐怕是有戰事。”

  梁玉知道是她兒子來報的信,這就是一個託兒,也鎮定地說:“不忙,我派人去探問探問。”

  少頃,桂枝回來報:“是有一股流寇衝到了城外,已被擊退。”

  梁玉笑對于氏道:“那你我是共患難過的了。我正有一事想求。”

  于氏忙說不敢。

  梁玉邀她們等這一場打勝了之後與自己一同探望傷員:“我還將孩子一同帶去,也好見一見血,開一開眼,知道自己的安樂日子是怎麼來的。”

  自打薛錄事通風報信,不管他以前是幹什麼的,現在是站在袁樵一邊了,于氏自然與梁玉一路,慨然應允。梁玉下令:“告訴廚下,沒上的菜不用上了,統統帶上,咱們勞軍去!”

  左手攜了于氏,右手精準地揪了另一位本地名士的妻子,一同登車。于氏坐在車上,嘆道:“萬想不到左部竟會突進至此。”

  梁玉戲笑道:“想不到的事情太多啦,不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誰還怕誰麼?咱們賭一賭吧,右部一定會來人的。”

  第182章 討價還價

  為何左部的人馬能夠衝到榷場來, 袁樵也有猜測, 慎重起見他從不曾表露出來。梁玉與他不同,想到了就說了出來, 惹得同車的兩人側目又不敢接話。這兩人都是婦人里有些見識的,自知朝廷大事等閒不要非議為好。默默地聽梁玉胡說八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