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就算抄再多經文,陛下的心也不會來你這兒,何必呢?”

  德妃停下筆,只見手邊寫下的幾句話,‘心性本淨,性本淨者,煩惱諸結不能染著,猶如虛空,不可玷污’,德妃淡淡的嘆了一口氣,說道,

  “惟願一切仇恨隨流水。”

  “什麼?”

  賢妃沒聽清楚德妃的話,可是德妃卻嘆了一口氣,又開始抄經,一而再再而三被德妃這樣卷了面子,賢妃覺得非常無趣,也不再逗留,直接就回了嬌蘭殿,反正鳳鳴殿的好戲才剛剛開始,她還迫不及待想要往下看呢。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君之對峙

  文德殿內,秦言屏退左右,偌大的文德殿內只有百里尋和他兩人,百里尋向秦楚投誠後,秦言賜封他為越王,這也是秦楚立國以來第一個異姓王,因為秦楚的分封王引起的戰亂,秦淏統一後,便不再封王,即便功高震主的言氏一族,秦淏也只是冊封言雪谷為國公,所以百里尋這個越王的稱號在秦楚是無上的榮光,可對於百里尋而言卻是無盡的恥辱。

  秦言為百里尋倒了一杯酒,百里尋卻不飲杯中酒,直接拿過酒壺一飲而盡,雲嵐帶著百里尋等人歸來已經很久,可是秦言都沒有和他見面,只讓雲嵐將他們安置在別府之內,秦言需要思考的太多太多,以至於他一直不敢面對百里尋,可現今年關將至,秦言不得不儘快接見百里尋。

  如果小蘇的兩位兄長無法尋回,至少秦言想要說服百里尋,只要百里尋接受越王的身份,秦言便可以保證讓百里尋、百里沐華以及上官安世在洛陽一生無虞,那百里尋就可在新年當夜和小蘇見面,一家人吃個團圓飯,父女團圓,也許小蘇便不會怪罪他,他們便還有回到過去的可能。

  “越王……”

  秦言首先開口,可百里尋聽到這個稱呼,眉頭緊皺,放下酒壺看向秦言,用袖口擦乾嘴角的酒,淡淡的說道,

  “越王?三十五年前,我統一百南、百西等地,卻無心稱帝,在荊州稱百越王,沒想到時至今日,卻又變成了越王,只不過當年百越王是我自封的,而越王卻是你封的,可笑,真是可笑。”

  秦言不語,百里尋也不在意,繼續說道,

  “回首往事,荊州的歲月恐怕是我最懷念的,愛妻猶在,歲月安好!後來百北等地一直受戰亂紛擾,為保百越安危,我最終決定揮軍北上,統一百越各族,在姑蘇稱帝,年號洪武,洪武元年到洪武二十三年,我只做了二十三年皇帝,可這二十三年,我卻沒過一天快樂日子,愛妻離世,愛女遠嫁,平衡各方勢力,我自認鞠躬盡瘁,從不怠慢,不敢讓後世稱讚留名青史,但求俯仰天地之間可以問心無愧。”

  秦言仍舊不語,他記得父皇曾說過,百里尋是個沽名釣譽之人,即便統一百越,卻不敢統一政權,皆是因為害怕身後名,此刻看來,父皇似乎將百里尋看的很透徹,百里尋心心念念恐怕都是後世如何評論他。這點上秦淏和秦言顯然不同,比起身後事他們更在意現下可以完成。

  “我從不貪戀戰事,當年在姑蘇稱帝,我便將我的寶劍和愛妻共葬,只求從此天下太平,永不再戰,所以我才會將我最心愛的女兒送到秦楚和親,只為和秦楚和平共處,所以這些年來我從不曾侵犯秦楚,也不曾找任何人打探秦楚內政,可你們秦楚視和平協議於惘然,將細作遍布我百越之地,就連宮中都有你們的人,你良心何在?”

  百里尋怒火中燒,一掌劈在桌案之上,那八角方桌瞬時碎裂,在中間分成兩半,秦言卻並不畏懼,淡定坐著一動不動,甚至連眼角都未曾動過,只是緩緩抬起頭望向百里尋,說道,

  “越王說當年統一百越,雖然只是一句話,可中間付出了多少人命,越王心中恐怕也記不清楚了,如此艱難最終統一百越,越王可曾真心愛戴過?”

  聽了秦言的話,百里尋憤然站起,仿佛秦言折辱了他,氣的在殿內來回踱步,氣的聲音顫抖的說道,

  “你……你……你根本不知道,在百越我推行稻穀耕種,讓百越也能吃上粳米,每年耕作之初,不管是是何身份都會與百姓一起耕作,就連小蘇每年都會過稻田耕種,作為一國之君與民同苦,想盡辦法讓百姓穿暖吃飽,你居然問我是否愛戴百越?”

  秦言起身,看了看放在茶案上的點心,那是小蘇最愛的點心,用的便是百越粳米製成,秦言對於百里尋的耕作之法非常贊同,認為是空前絕後的發展,

  “水稻耕作自然是越王的功勳之舉,之後又推行以兵養田,平日農作繁忙,便讓士兵幫助百姓耕作,農作閒時練兵,一舉兩得,自此百越稻田飛速發展,不再以捕魚打獵為生。洪武十二年大旱,越王減免賦稅,開糧倉救濟災民,可越王就不好奇,為何當年姑蘇城外的災民會那樣多?”

  秦言說完又望向百里尋,百里尋冷笑道,

  “洪武十二年大旱,稻田大多顆粒無收,百姓無糧可吃,自然要到皇城來尋求幫助。”

  秦言聽完淡淡嘆了一口氣,不知道百里尋是當真不知道還是裝傻,便繼續說道,

  “百越在未統一之前,以捕魚捕獵為生,只是稻田無收,為何百姓要成為流民,遠去姑蘇求救?百越藩王從來都是按照自己封地的政策收稅,賦稅之嚴苛可想而知,即便大旱,藩王也沒有聽命賦稅依舊,平日生活本就貧戶的百姓哪有餘糧交稅,無可奈何之下才前往姑蘇求援,越王既然愛民如子,那為何不去看看封地的百姓,他們衣不附體,食不果腹之時,可受到越王的愛戴了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