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直播間的網友們看的一愣一愣的,大城市裡的孩子,對雞鴨鵝的印象, 多半是白切、黃燜、燒臘狀態的。難得見只生的,還得在菜市場的肉攤上。反正這類現場殺雞鴨的過程, 確實沒怎麼見過。

  所以,不意外的有人提出了疑問【為什麼不直接把腦袋剁下來呢?】

  張意馳哭笑不得的回答:「雞鴨會動的啊,剁腦袋的話, 一個人怎麼操作?抹脖子操作上更簡單。而且,即使有兩個人動手,成功砍頭, 鴨血也能噴人一臉,不利於收集血液,重點是比較浪費洗衣粉。喜歡廚藝的朋友,還是好好練練抹脖子的技術吧!」

  【不了不了,菜市場的雞很香,不必自己動手。】

  【問題來了,即使我學會了殺雞,我上哪買活雞?狗頭!】

  【身在農村,我能買到活雞。但我懷疑我打不過它……還是放著讓我媽來吧!】

  【……】

  龍向梅殺鴨子的技術相當熟練,網友們說話間,四碗鴨血已經齊齊整整的擺在了地上,旁邊是同樣齊整的鴨子。「666」的彈幕飛了滿屏。這時候電熱大湯鍋里的水也燒好了,指示燈跳成了綠色,示意水開了。

  打開水龍頭,開水汩汩而下,流進了不鏽鋼的大盆里。灌滿大盆水要一定的時間,龍向梅轉回廚房,拿了姜蔥蒜出來,在露天的台子上,放上快案板,快速的切了起來。

  她刀工極好,落刀飛快。篤篤篤的切菜聲清脆間又帶著韻律,整齊的薑片成型,治癒了直播間裡大片的強迫症。須臾,開水接好。龍向梅又拿了個形狀像棒棒糖的金屬件出來。鏡頭有點遠,網友們看不清,紛紛問詢。

  龍向梅拿著金屬件往滾水裡一戳,順便科普道:「鴨子脫毛得用80攝氏度的熱水,這個溫度既能成功脫毛;又避免了直接把鴨子燙熟,影響口感。但怎麼能保證水溫80攝氏度呢?以前老方法是估算,但眾所周知,估算的基本不准。不是鴨子燙過頭了,就是毛脫不掉。農村里所謂巧媳婦和笨媳婦,區別就在於此。巧媳婦做什麼都快狠准,笨媳婦嘛……手忙腳亂的,事倍功半。但是!」

  龍向梅舉起了手中的金屬件,用經典電視GG的語氣道,「有了這款水溫反應釜電子工業測溫儀,阿婆娘再也不用擔心娶個笨媳婦了!精準測溫、數字雙顯,不要998,不要98,淘寶購買,只要38!快去下單吧!」

  直播間的網友們【……】

  推廣完溫度計,龍向梅又補了一刀:「當然,如果大家都喜歡血漿鴨,我每天要殺很多隻鴨子的話,我肯定會買商用專業脫毛機。又快捷又衛生,所以控溫80度水什麼的,都是我沒把握騙你們吃血漿鴨時的權宜之計。所以,你們在支持我配齊脫毛機嗎?」

  【我特麼下單買鴨子還不行嗎?】

  【你有本事做GG,有本事放連結啊!今天這四隻鴨子,其中一隻是我的了!】

  【我的!】

  【我的!】

  30秒內,四隻鴨子售罄。張意馳委屈巴巴的道:「梅梅說炒血漿鴨給我吃,說了幾個月了……今天好不容易炒鴨子,你們幹嘛跟我搶?」

  【呸!你把梅梅都搶走了,我們只搶鴨子很厚道了好吧!】

  【梅姐看我看我!我超愛你的!】

  【對,我也超愛又會做飯又能打架的梅姐!】

  【梅姐,我家有八套房五輛車,上過大學會做飯,還有兩隻布偶貓。只要你性別別卡那麼死,我現在就帶著嫁妝嫁過來!】

  張意馳???挖牆腳的都這麼理直氣壯的嗎?

  鴨子說賣就賣了,龍向梅很意外。只得打了個電話給何麗琴,讓她再送一隻過來。何麗琴也很驚訝,因為之前說好的,今天是做試驗,看看人工炒鴨子與炒菜機的區別。哪裡想到龍向梅剛殺完,鴨子已成別人家的了。

  買了鴨子的那四個人也很有意思,紛紛要求鴨子分兩半,人工和機器的各一半。所謂什麼人吸引什麼粉,龍向梅孜孜不倦的吹捧工業化,她的粉絲自然很難迷信純手工。甚至還有網友提議,讓龍向梅用不同的袋子裝鴨子,但事先不告訴他們,哪一包是手工的,哪一包是炒菜機出品。等他們吃完了再投票,如此結論最客觀公正。

  張意馳服了,賣個血漿鴨,居然整出了雙盲實驗,這屆網友真的有才!

  直播人氣,靠的就是互動。龍向梅爽快的答應了網友們的要求,順便又殺了只鴨子,專門炒給家裡人吃。

  山風徐徐吹過,不鏽鋼盆里的熱氣漸漸消散。測溫儀再次測溫,剛好80度。5隻鴨子扔到大盆里,滿滿一盆的鴨子,頗有豐收的喜悅。

  「這些呢,是何滿娘去年養的鴨子。」龍向梅一邊用鐵鉗夾著鴨子在熱水裡翻滾,一邊接著跟網友們閒聊,「血漿鴨講究勁道,所以不宜用仔鴨。仔鴨就是比較嫩的、沒養多久的鴨子。我們這邊管一些嫩的東西叫『仔』,比如說『仔姜』。」

  「但是,炒鴨子用的姜,卻要用仔姜。辣椒呢,最好用本地種的,我不知道品種,但是它集香辣與一體,炒鴨子非常合適。以前只有在中秋前後,本地辣椒才成熟,所以血漿鴨是中秋佳品。現在麼……還記得剛剛操控無人機的老婆婆嗎?大棚辣椒,一年四季都有,你值得擁有!」

  直播間裡又笑成了一片。龍向梅的直播間,之所以招人喜愛,正是因為她展現了與大家印象里,截然相反的農村生活。儘管全國各處都或多或少的進入機械化農業時代,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政策一輪又一輪。但對於大眾而言,他們對農村的概念,要麼是詩書上的田園牧歌,要麼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