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是誰!」祝憐敏銳地抬起頭,卻發現是阿娘後,眼睛驀地一亮:「阿娘終於醒了,可要喝水?」
她點點頭,祝憐這就送來一杯溫水,遞到她唇邊。祝夫人抿了一口,潤了潤嗓子,才開口說道:「憐兒,現在幾時了?」
「應當快到了申時。」
「我這一覺竟然睡了這麼久,真是辛苦你了。」祝夫人嘆了口氣,抬起手,拍了拍祝憐的胳膊:「憐兒,外頭的禁衛軍可還在?」
祝憐點點頭。
祝夫人昏迷後,他們雖派人去請了大夫,但還是將祝府圍得水泄不通,看來前線叛亂之事非同小可。
事發突然,最好的法子便是聯繫到宋昀。他常在御書房,定是知道更多的消息,只是方才阿甲和阿丙試著溜出門外給宋府送信,卻無功而返,說那外頭不僅有禁衛軍,四周還潛著不少遠攻兵,整個祝府怕是連只鴿子都飛不出去。
祝夫人臉色一白,身子又晃了晃,祝憐連忙伸手攙扶。
「世事難料……世事難料……老爺不在,這該如何是好!」
「阿娘,莫要心慌,現在前線還要爹爹帶兵,陛下定然不會讓我們有任何三長兩短。」
祝夫人這才微微點頭。
平日裡沉默寡言的母親,此時此刻對自己露出如此依賴之意,祝憐不由得想起上輩子自己被困在東宮之時,正值祝府慘遭不測。那時的風波遠比如今要嚴重,阿娘眼睜睜地看著阿爹鋃鐺入獄,太奶奶猝死在馬車之上,看著諾大的祝府頃刻間分崩離析……
那些日子母親自己是如何扛過來的呢?
想到這裡,她渾身一顫,宛若萬箭穿心。
「阿娘,沒事的,我們都會沒事的。」
她握住阿娘的手,自言自語般說道:「我來想辦法,我們一定會沒事,信我。」
「憐兒……」
祝夫人臉色一凜,突然想起什麼:「你莫要做傻事!那可是皇上,咱們效忠的陛下。我們祝家人就算死,也不能做那大逆不道之徒!」
這話說的讓祝憐哭笑不得,她現在插翅難飛,哪兒有那般神通?若是有,便不會在這裡坐以待斃。
但是皇權又如何?難道皇權便是不辨是非,不分忠佞麼?若是腐朽至此,大逆不道亦是一條明路。
她想了想,還是點點頭,暫時將這些心思都藏了起來。
畢竟,現在還不是時候。
……
到了傍晚,祝府終於恢復了些許寧靜,門前卻依舊有一排禁衛軍把守。
路過之人議論紛紛,搞不懂前些日子還風頭正盛的祝家,怎麼在一夜之間得罪了皇帝?
一名書生看到威風凜凜的士兵,放下手中的湯碗,搖頭晃腦說道:「聽聞祝大將軍叛變了,將情報送給了蘭斯人吶!」
「胡說八道,祝大將軍鐵骨錚錚,給我們大梁打了多少勝仗你忘了?這種胡話你也信!」
「就是就是,前些日子不是還來了捷報嗎?」
「諸位諸位,怪我沒說清楚,是祝大將軍的手下叛變了……」那書生清了清嗓子,頗為尷尬地說:「好像叫劉什麼來著?」
「劉熹!這你都不知道還不懂裝懂!」
一個路過的小娘子白了他一眼:「現在尚書府也被圍起來了,這上京怕是要變天吶。」
似乎正是應了這句話,不一會兒,天上的烏雲便多了起來,來勢洶洶,空氣中似乎也多了不少水汽。
在這一片壓抑的氣氛中,一封信送到了禁衛軍手中。為首的男子展開後細細檢查了一遍,看到祝憐過來後,突然將手中的信件交給了祝憐。
「這是何物?」
男子沉聲道:「軍報。」
「為何給我?」祝憐嘲諷一笑:「大人這是玩忽職守還是以公謀私?」
「此信並非密件,你若不看,明日也會從街坊得知。」
祝憐這才接過,緩緩展開信件,一行漂亮的小楷映入眼帘。
「叛賊劉熹已伏誅,其妻殉」
「什麼……」
雙手一抖,手中的信件掉在地上。祝憐突然臉色慘白,劉熹?是哪個劉熹?
那名禁衛軍皺起眉頭,似乎對她的反應有些困惑:「當然是刑部尚書之子劉熹。」
這個消息宛如一道晴天霹靂,祝憐伸手揉了揉額頭,努力讓自己平復下來。可是劉熹已伏誅……伏誅?那不就是死了?寶珠呢?寶珠怎麼辦?她肚子裡的孩子呢?
她又撿起信紙,讀了一遍,這才捕捉到那短短三個字。
其妻殉。
寶珠隨著劉熹去了。
突然一陣恍惚,她的腦海里想起今日上午寶珠寄來的信,裡面說他們有了一個孩子,希望它是個女孩,起名叫鳶鳶。
鳶鳶,鳶鳶,希望她能自由安樂,一輩子不受束縛。
可是這個可憐的孩子還未出世,便再也見不到這世間風光了。它一輩子還沒開始便倉促結束,所有的掙扎真像一場笑話,所有的希望也都滑稽難言,連這個名字都如此嘲諷。
身後突然傳來春苗的驚呼聲,直到自己被小丫頭穩穩扶住,她才發現自己眼前發黑,差點栽倒在地。
「小姐,你沒事吧!」
劉熹怎麼可能叛變,他剛剛有孩子,滿心都是要建功立業的熱血,他怎麼可能自毀前程,作出這等傻事?
她不能再坐以待斃,不然下一個就是自己,就是祝家!
她點點頭,祝憐這就送來一杯溫水,遞到她唇邊。祝夫人抿了一口,潤了潤嗓子,才開口說道:「憐兒,現在幾時了?」
「應當快到了申時。」
「我這一覺竟然睡了這麼久,真是辛苦你了。」祝夫人嘆了口氣,抬起手,拍了拍祝憐的胳膊:「憐兒,外頭的禁衛軍可還在?」
祝憐點點頭。
祝夫人昏迷後,他們雖派人去請了大夫,但還是將祝府圍得水泄不通,看來前線叛亂之事非同小可。
事發突然,最好的法子便是聯繫到宋昀。他常在御書房,定是知道更多的消息,只是方才阿甲和阿丙試著溜出門外給宋府送信,卻無功而返,說那外頭不僅有禁衛軍,四周還潛著不少遠攻兵,整個祝府怕是連只鴿子都飛不出去。
祝夫人臉色一白,身子又晃了晃,祝憐連忙伸手攙扶。
「世事難料……世事難料……老爺不在,這該如何是好!」
「阿娘,莫要心慌,現在前線還要爹爹帶兵,陛下定然不會讓我們有任何三長兩短。」
祝夫人這才微微點頭。
平日裡沉默寡言的母親,此時此刻對自己露出如此依賴之意,祝憐不由得想起上輩子自己被困在東宮之時,正值祝府慘遭不測。那時的風波遠比如今要嚴重,阿娘眼睜睜地看著阿爹鋃鐺入獄,太奶奶猝死在馬車之上,看著諾大的祝府頃刻間分崩離析……
那些日子母親自己是如何扛過來的呢?
想到這裡,她渾身一顫,宛若萬箭穿心。
「阿娘,沒事的,我們都會沒事的。」
她握住阿娘的手,自言自語般說道:「我來想辦法,我們一定會沒事,信我。」
「憐兒……」
祝夫人臉色一凜,突然想起什麼:「你莫要做傻事!那可是皇上,咱們效忠的陛下。我們祝家人就算死,也不能做那大逆不道之徒!」
這話說的讓祝憐哭笑不得,她現在插翅難飛,哪兒有那般神通?若是有,便不會在這裡坐以待斃。
但是皇權又如何?難道皇權便是不辨是非,不分忠佞麼?若是腐朽至此,大逆不道亦是一條明路。
她想了想,還是點點頭,暫時將這些心思都藏了起來。
畢竟,現在還不是時候。
……
到了傍晚,祝府終於恢復了些許寧靜,門前卻依舊有一排禁衛軍把守。
路過之人議論紛紛,搞不懂前些日子還風頭正盛的祝家,怎麼在一夜之間得罪了皇帝?
一名書生看到威風凜凜的士兵,放下手中的湯碗,搖頭晃腦說道:「聽聞祝大將軍叛變了,將情報送給了蘭斯人吶!」
「胡說八道,祝大將軍鐵骨錚錚,給我們大梁打了多少勝仗你忘了?這種胡話你也信!」
「就是就是,前些日子不是還來了捷報嗎?」
「諸位諸位,怪我沒說清楚,是祝大將軍的手下叛變了……」那書生清了清嗓子,頗為尷尬地說:「好像叫劉什麼來著?」
「劉熹!這你都不知道還不懂裝懂!」
一個路過的小娘子白了他一眼:「現在尚書府也被圍起來了,這上京怕是要變天吶。」
似乎正是應了這句話,不一會兒,天上的烏雲便多了起來,來勢洶洶,空氣中似乎也多了不少水汽。
在這一片壓抑的氣氛中,一封信送到了禁衛軍手中。為首的男子展開後細細檢查了一遍,看到祝憐過來後,突然將手中的信件交給了祝憐。
「這是何物?」
男子沉聲道:「軍報。」
「為何給我?」祝憐嘲諷一笑:「大人這是玩忽職守還是以公謀私?」
「此信並非密件,你若不看,明日也會從街坊得知。」
祝憐這才接過,緩緩展開信件,一行漂亮的小楷映入眼帘。
「叛賊劉熹已伏誅,其妻殉」
「什麼……」
雙手一抖,手中的信件掉在地上。祝憐突然臉色慘白,劉熹?是哪個劉熹?
那名禁衛軍皺起眉頭,似乎對她的反應有些困惑:「當然是刑部尚書之子劉熹。」
這個消息宛如一道晴天霹靂,祝憐伸手揉了揉額頭,努力讓自己平復下來。可是劉熹已伏誅……伏誅?那不就是死了?寶珠呢?寶珠怎麼辦?她肚子裡的孩子呢?
她又撿起信紙,讀了一遍,這才捕捉到那短短三個字。
其妻殉。
寶珠隨著劉熹去了。
突然一陣恍惚,她的腦海里想起今日上午寶珠寄來的信,裡面說他們有了一個孩子,希望它是個女孩,起名叫鳶鳶。
鳶鳶,鳶鳶,希望她能自由安樂,一輩子不受束縛。
可是這個可憐的孩子還未出世,便再也見不到這世間風光了。它一輩子還沒開始便倉促結束,所有的掙扎真像一場笑話,所有的希望也都滑稽難言,連這個名字都如此嘲諷。
身後突然傳來春苗的驚呼聲,直到自己被小丫頭穩穩扶住,她才發現自己眼前發黑,差點栽倒在地。
「小姐,你沒事吧!」
劉熹怎麼可能叛變,他剛剛有孩子,滿心都是要建功立業的熱血,他怎麼可能自毀前程,作出這等傻事?
她不能再坐以待斃,不然下一個就是自己,就是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