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大家一路陪伴~

  新文《女世子》會在近期開,權謀正劇,還請大家多多支持~

  第157章 終章

  幾年後

  神龍元年宮中巨變,皇帝下詔命太子監國,而後讓位於皇太子李顯,是為中宗,史稱神龍政變。

  中宗繼位後恢復唐朝舊制,仍重用以武三思為首的武氏集團,將擁立復位發動政變的五位宰相大臣封為異姓王,未久,五王皆死於非命。

  李顯復辟後依舊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拜為昭容,賜居洛陽紫微城外,並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女官上官氏作為女子所握權勢達到頂峰。

  ——蜀地·劍南道——

  蜀中產茶葉,多貢於朝廷,紙業,船業興起,錦官城有戶居民,自稱來自江南,搬來不久便向四周鄰居廣發喜帖。

  許久未臨喜事的老太婆拿到喜帖後笑呵呵道:「你二人郎才女貌,又出雙入對,我原以為你們是成了婚的。」

  「大娘,我們是成了婚的,六禮皆已過,只是最後親迎的昏禮因事而耽擱,遂不完整,我總覺得虧欠娘子,這不搬來錦官城見民風淳樸,娘子也喜歡,所以才想彌補這虧欠。」李瑾笑道,又將自己帶來的茶葉拿出,「這是李宅的一點心意,雖不及貢茶。」

  「前陣子各地都不太平,朝廷派了高官安撫民心,可將我們都嚇壞了,正好,你這喜事可以沖沖晦氣。」老太婆望著茶商笑道。

  將喜帖派發完,李瑾騎馬返回宅中,小宅里升起了炊煙,飯菜的香味從廚房飄到了院子裡,李瑾將馬拴好便迫不及待的跑進了後廚屋中。

  家中只有二人,故而宅子並不大,主人攜妻入蜀後便做起了茶商生意來維持家計,女子便在家中開了小醫館,坐堂看診,之後經營得當,家中資產日豐。

  「娘子。」

  正在廚房忙碌的女子將一碟鮮香的菜放置桌上,走到李瑾跟前拿出帕子替她擦了擦汗珠,「瞧你,如今天下太平,怎還變得急躁了。」

  「請帖我已經發出去了,這麼久了,那日於你的虧欠一直掛在我的心上,用這樣的方法,總不至於一直有遺憾。」李瑾笑道。

  「禮成不成,我都是你的人,經歷了這麼多,這些東西都只是他們給外人看的一個過場,你在成都辛苦積攢的家業,全都送於此了。」女子回道。

  「外人看的是過場與熱鬧,可是我們是這場中人,家業沒了可以再掙,但是我心中的虧欠卻無法彌補。」李瑾道。

  「我知道你的意思。」女子撥弄著她的發梢,「君心似我心。」

  -----------------------------

  ——景龍元年·錦官城——

  城中的茶商大婚,亦有縣官登門恭賀,大婚的二人由於娘子曾開醫館替百姓看診,又樂善好施,常接濟窮苦,至賓客盈門時,使得小宅子裡都容不下。

  新婦暫居城外的草堂,至黃昏時親迎隊伍沿著街道出城接親,庶民的婚服不同仕官,沒有沉重的冠冕,與厚重的衣服,新郎著簡單幹淨的紅袍,新婦依舊青衣,不受金釵壓身之重,這場昏禮也變得輕鬆多了。

  到場的皆是城內外極淳樸的當地百姓,沒有虛浮的話語與奉承,也沒有相互猜忌與明譏暗諷,有的只是許久不見因婚事而坐到一起的親朋間的相互問候與噓寒問暖,以及對大婚夫婦的祝福。

  當然最後的洞房亦有一些生意上往來的夥伴及李瑾初來錦官城所結識的朋友來鬧騰。

  「抱歉,讓你久等了,我終於…兌現了我幼時的承諾與藏於心中的渴望。」這是李瑾接到妻子的第一句話,「如今我才明白,沒了冠冕的沉重,這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四郎。」女子抬頭對視道。

  「嗯?」

  「回家吧。」

  「好。」

  鼓吹從城外草堂迎著夕陽返回城中,新婦被送進新裝飾好的婚房中,司儀與一眾人早已等候在內。

  床前擺有一張小桌案,後廚送來了酒與米飯,婢女端著托盤,裡面放有一個對半開的葫蘆,各自盛了半瓢酒。

  同食之後共飲瓢中的酒,各飲一半而後交換飲盡,瓜瓢由紅繩所牽,故而二人不能離開太遠,飲酒過後司儀令兩個小姑娘剪下各自一縷青絲捆綁在一起裝入瓢中最後在合上葫蘆用紅繩繫緊,司儀笑眯眯道:「結髮為夫妻 ,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 夕 ,嬿婉及 良時 。」

  「新婦請入帳。」小姑娘將女子攙扶至床沿坐下。

  李瑾起身走到床頭,彎腰道:「外面賓客太多,我出去招呼一下。」

  女子輕輕拉了拉她的衣袖,「別飲太多的酒。」

  李瑾回頭一笑,「娘子放心,便是醉了,也不會耽誤今日的要緊正事。」

  女子聽後遂將手放下,撇過頭去,「一把年紀了,說什麼呢。」

  是夜,沒了以往官場的顧慮,李瑾最終未能扭過賓朋的灌酒,一身酒氣半醉半醒被人推進了洞房。

  燭光隨風搖曳,幾個朋友也隨其入內,「嫂嫂,我們將阿兄給您送來了。」

  「不是說了不要喝太多嗎?」女子坐起,欲要接過酩酊大醉之人。

  幾個朋友卻扶著她後退了幾步,抬手攔道:「嫂嫂莫要著急。」

  「怎的?」女子止步。

  「今日嫂嫂與兄長大喜,我們哥兒幾個總要討些彩頭的。」幾個人相顧一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