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她的養父…」皇帝黯然下眼色,「若她知曉,恐要怪我。」
「庶民不在御前,難保口舌嚴謹,且他養育天家血脈,這已是莫大尊容,陛下又破例追贈,還有什麼可怨的呢。」內侍的話無非是想讓皇帝釋然。
「去將天官尚書喚來見我。」皇帝突然道。
「喏。」
證聖元年四月,自皇帝獨召史官入內,更改歷代君王不問史舊制,薛懷義一事風波暫停,朝中上下再無人提及與其相關之事。
四月夏,天樞建成,立於神都紫微城端門之前,以鐵山為座,高達百尺,徑寬十二尺,共八面,以銅為蟠龍麒麟繞於柱上,皇帝親書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天樞的建立標誌著武周王朝的國際地位達到頂峰,見證了武周帝國屹立於世界之巔,真正實現了萬邦來朝的繁華盛世。
------------------------------
幾年後
——天台山——
年春
一個剛入道的小道士下山歸來踏入道觀的院子裡,瞧了瞧桃花樹下只坐著一個坤道,「靜塵師兄,怎不見靜真師兄,她今日怎捨得讓你獨自一人留在樹下摘抄經文?」
坤道抬起頭,眉目清秀,如畫一般印入小道士的眼中,頓下手中筆旋即又放下沾了些許墨汁,一邊回道:「她有事下山去了。」
「到真是奇怪,自我入山門,二位師兄形影不離從未見你們分開過。」小道士抓了抓後腦勺。
「這有何奇怪,我與她同住,山門總共才多大,不在一起怕才是真的奇。」坤道解釋道。
「越州山陰縣有戶人家,主君故逝三載逢大祥,要請道士做法,剛去問了師父,師父說師兄與那戶人家有緣,可去渡化。」小道士提醒道。
「山陰縣?」坤道聽後大驚,連忙問道:「哪戶人家?」
「姓王,好像是琅琊王氏的後人。」小道士回道。
「山陰縣姓王的人家並不在少數,可否具體哪一家?」坤道追問道。
「主事的是當家主母,好像也出身大族,我忘了其姓名,但他們家曾有個庶子考取了進士,本在朝廷任要職,後來捲入一起重案連同禍首一起被誅殺了。」小道士回道,「哦對了,主母姓崔,應是清河崔氏出身。」
坤道手中摘抄的筆忽然滑落,但並未得到她的在意,反而起身問道:「何日做法?」
「明日。」小道士見她眼裡充滿了急切,「師兄與他們家可是有什麼淵源?還是說要親自去?師父只是這般說師兄可去,但去與不去還是由師兄自己決定的。」
「你去主持做法,我跟隨於你。」坤道回道。
------------------------------
黃昏,下山的道士皆返回山中,夕陽落至山背,氣溫驟降。
「這院裡的桃花馬上就要開了,屆時我摘些釀酒。」靜真見靜塵師弟不語,臉色也與平常有異,「怎麼了?」
「山陰縣有人逝去,大祥需人做法招魂,師父讓我過去。」靜塵回道。
「山陰縣離此遙遠,你身體一直不大好,這些年居於山中就未曾出去過,師父怎讓你去?」靜真有些質疑,「況且山陰縣你的舊識如此之多,我怕…」
「做法招魂的…」靜塵語塞,「是王氏偏房。」
靜真愣住,回道:「當年送靈柩歸家,主母言語頗為冷漠,後事也是只匆匆下了葬,至於主君…我未曾見到。」
「真明師弟說他是氣絕,但不知因何事,家主人未曾透露。」靜塵道。
「你要去嗎?」靜真問道。
「去看看。」靜塵回道。
靜真旋即隨她身側坐下,緊握住她的手不放心道:「好不容易安穩下來,主人大祥,娘子與姑娘豈能不回,屆時你若被他們看到…」
靜塵扭頭對著香案上的銅鏡,「我如今的樣貌與從前大不相同,我是以子之身,她們又如何能夠想到我,且我多年前早已死去,如今屍身還埋在山陰縣的荒地中。」
「你阿娘呢?」靜真問道,「我不知道皇帝因何就此放了你,你不是也不知情嗎,自由得來不易,我不想你再有任何的風險,哪怕是一丁點。」
感受到掌心的有力與溫暖,靜塵將其拉入懷中,輕輕安撫,「大人與嫡母隨涼薄,但在遇到你之前,阿娘是這世上唯一對我好之人,若她知曉,定高興還來不及,又怎會害我,也許一些事,阿娘會知道,因為我總覺得她有許多事都瞞著我,包括對於大人。」
「你都說他涼薄了,回去看,豈不更讓你自己難過?」靜真擔憂道,「天下的病唯有心病難醫。」
「那你呢?」靜塵問道。
「我又不是醫仙,也不是那些術師,沒有起死回生的通天本領。」靜真有些賭氣道。
「好了,七娘,」靜塵湊在她的頸間輕笑,「我只去看一眼,就一眼。」
靜真從她的懷抱中輕輕分開,雙目對視,「我同你一起去吧,不過你們王家人並不歡迎我。」
「她們信白雲山的道士,尤其是主母,她雖然薄情,卻也會為了自己的兒女爭取,倒不至於像帝王家那般虎毒食子。」靜塵道。
「她們信道士,我只信你。」
第155章 身世
——越州·山陰縣——
時逢家中男主人故逝三載,遂請和尚誦經超度,道士做法招魂,其中三請天台山白雲子門人。
「庶民不在御前,難保口舌嚴謹,且他養育天家血脈,這已是莫大尊容,陛下又破例追贈,還有什麼可怨的呢。」內侍的話無非是想讓皇帝釋然。
「去將天官尚書喚來見我。」皇帝突然道。
「喏。」
證聖元年四月,自皇帝獨召史官入內,更改歷代君王不問史舊制,薛懷義一事風波暫停,朝中上下再無人提及與其相關之事。
四月夏,天樞建成,立於神都紫微城端門之前,以鐵山為座,高達百尺,徑寬十二尺,共八面,以銅為蟠龍麒麟繞於柱上,皇帝親書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天樞的建立標誌著武周王朝的國際地位達到頂峰,見證了武周帝國屹立於世界之巔,真正實現了萬邦來朝的繁華盛世。
------------------------------
幾年後
——天台山——
年春
一個剛入道的小道士下山歸來踏入道觀的院子裡,瞧了瞧桃花樹下只坐著一個坤道,「靜塵師兄,怎不見靜真師兄,她今日怎捨得讓你獨自一人留在樹下摘抄經文?」
坤道抬起頭,眉目清秀,如畫一般印入小道士的眼中,頓下手中筆旋即又放下沾了些許墨汁,一邊回道:「她有事下山去了。」
「到真是奇怪,自我入山門,二位師兄形影不離從未見你們分開過。」小道士抓了抓後腦勺。
「這有何奇怪,我與她同住,山門總共才多大,不在一起怕才是真的奇。」坤道解釋道。
「越州山陰縣有戶人家,主君故逝三載逢大祥,要請道士做法,剛去問了師父,師父說師兄與那戶人家有緣,可去渡化。」小道士提醒道。
「山陰縣?」坤道聽後大驚,連忙問道:「哪戶人家?」
「姓王,好像是琅琊王氏的後人。」小道士回道。
「山陰縣姓王的人家並不在少數,可否具體哪一家?」坤道追問道。
「主事的是當家主母,好像也出身大族,我忘了其姓名,但他們家曾有個庶子考取了進士,本在朝廷任要職,後來捲入一起重案連同禍首一起被誅殺了。」小道士回道,「哦對了,主母姓崔,應是清河崔氏出身。」
坤道手中摘抄的筆忽然滑落,但並未得到她的在意,反而起身問道:「何日做法?」
「明日。」小道士見她眼裡充滿了急切,「師兄與他們家可是有什麼淵源?還是說要親自去?師父只是這般說師兄可去,但去與不去還是由師兄自己決定的。」
「你去主持做法,我跟隨於你。」坤道回道。
------------------------------
黃昏,下山的道士皆返回山中,夕陽落至山背,氣溫驟降。
「這院裡的桃花馬上就要開了,屆時我摘些釀酒。」靜真見靜塵師弟不語,臉色也與平常有異,「怎麼了?」
「山陰縣有人逝去,大祥需人做法招魂,師父讓我過去。」靜塵回道。
「山陰縣離此遙遠,你身體一直不大好,這些年居於山中就未曾出去過,師父怎讓你去?」靜真有些質疑,「況且山陰縣你的舊識如此之多,我怕…」
「做法招魂的…」靜塵語塞,「是王氏偏房。」
靜真愣住,回道:「當年送靈柩歸家,主母言語頗為冷漠,後事也是只匆匆下了葬,至於主君…我未曾見到。」
「真明師弟說他是氣絕,但不知因何事,家主人未曾透露。」靜塵道。
「你要去嗎?」靜真問道。
「去看看。」靜塵回道。
靜真旋即隨她身側坐下,緊握住她的手不放心道:「好不容易安穩下來,主人大祥,娘子與姑娘豈能不回,屆時你若被他們看到…」
靜塵扭頭對著香案上的銅鏡,「我如今的樣貌與從前大不相同,我是以子之身,她們又如何能夠想到我,且我多年前早已死去,如今屍身還埋在山陰縣的荒地中。」
「你阿娘呢?」靜真問道,「我不知道皇帝因何就此放了你,你不是也不知情嗎,自由得來不易,我不想你再有任何的風險,哪怕是一丁點。」
感受到掌心的有力與溫暖,靜塵將其拉入懷中,輕輕安撫,「大人與嫡母隨涼薄,但在遇到你之前,阿娘是這世上唯一對我好之人,若她知曉,定高興還來不及,又怎會害我,也許一些事,阿娘會知道,因為我總覺得她有許多事都瞞著我,包括對於大人。」
「你都說他涼薄了,回去看,豈不更讓你自己難過?」靜真擔憂道,「天下的病唯有心病難醫。」
「那你呢?」靜塵問道。
「我又不是醫仙,也不是那些術師,沒有起死回生的通天本領。」靜真有些賭氣道。
「好了,七娘,」靜塵湊在她的頸間輕笑,「我只去看一眼,就一眼。」
靜真從她的懷抱中輕輕分開,雙目對視,「我同你一起去吧,不過你們王家人並不歡迎我。」
「她們信白雲山的道士,尤其是主母,她雖然薄情,卻也會為了自己的兒女爭取,倒不至於像帝王家那般虎毒食子。」靜塵道。
「她們信道士,我只信你。」
第155章 身世
——越州·山陰縣——
時逢家中男主人故逝三載,遂請和尚誦經超度,道士做法招魂,其中三請天台山白雲子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