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裴凜之在豫州待到年底,才抽空回來陪蕭彧過了一個年,過完年又匆匆回了邊關。

  太初十年五月,出使西域與波斯的隊伍終於返回長安。他們不僅滿載而歸,還帶回了一支龐大的隊伍,有波斯商人,還有來自西域的鄯善、龜茲、于闐與疏勒諸國的使臣與商人,人數超過兩千。

  這一趟往返耗費了一年多時間,為了疏通已經中斷的商路,他們歷經艱難險阻,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一路辛酸與血淚自不必說。

  好在付出是有回報的,不僅溝通了商路,賺到了超出預期的財富,順利完成了使命。

  蕭彧見到使臣的時候,已是六月。他親自接見了來自西域各國的使臣,了解西域的局勢與風物人情。

  這些西域使臣言談之中,對中原的文化物產充滿了好奇與敬仰。即便上百年沒有交流往來,中原王朝依舊是外族羨慕嚮往的所在,可見兩漢對西域地區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

  蕭彧接見完外國使者,忍不住琢磨,是否能夠像漢唐一樣,將西域也納入安國的版圖。

  不過以目前的國力來說,還有點無能為力,所以先打好基礎,過些年頭再說,要是自己辦不到,那便將這個艱巨任務交由阿平來做。

  蕭彧喜歡雄雞版圖,當然秋海棠也是更好的。

  蕭彧對此次出使是相當滿意的,這意味著路上絲綢之路重新被打通,從此以後,不僅可以進行商貿往來,還能促進物品與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文化技術要想進步,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必須要進行多方面交流,交流的範圍越廣,發展程度就越深,這就是典型的集思廣益,博採眾長。

  是年七月,蕭繇向蕭彧稟報,長安宮殿已經竣工,隨時都能遷都。

  蕭彧原本很期待遷都,但仔細考慮遷都將會出現的種種問題,還是打消了念頭。

  這不是簡單的搬家問題,不光是他,朝中文武百官也都要跟著他搬遷到長安去。

  這些官員都有家眷,屆時拖家帶口,收拾準備的時間就不會短。出發後隊伍浩浩蕩蕩,行進速度將會非常緩慢,耗費的時間也就短不了,沒有三個月,這都是遷不了的。

  遷過去之後,還要重新適應環境,各部門機構與各州郡重新契合,沒有三五個月,恐怕也無法恢復如初。

  而他們已經計劃於今年秋天正式出兵東戎,若這個時候遷都,這種混亂狀況無異於後院起火,絕對會影響戰爭。所以不如乾脆等收復東戎之後再遷,免得拖前線將士們的後腿。

  太初十年九月,裴凜之親自率領十五萬大軍,揮師北上,直逼東戎境內。

  關山率十萬大軍,自兗州出發,逼近東戎。蕭繇則率領五萬大軍自長安出發,自西向東逼近東戎。

  西北一線的涼州與夏州留了六七萬大軍防守,為了防止柔然趁機出兵。

  安國還與吐谷渾單于簽訂了盟約,一旦柔然來犯,吐谷渾將派騎兵支援安軍。

  如今吐谷渾與安國關係密切,蕭彧也不著急兼併吐谷渾,待將來國力強盛了,人口不足百萬的吐谷渾自然會來依附。

  自西戎潰敗之後,慕容敢就加強了對安國的防範,在邊境上屯紮了大量兵力。

  東戎人口不多,僅有安國的四分之一,原有兵力三十幾萬。西戎兵敗之後,元崧就開始大量徵兵,短短兩年之內,就強征了二十萬兵力。

  然而,增加兵力並非是拉夠人頭數這麼簡單的事,征一個兵,至少要配備兵器,要安排衣食住,這些都是需要國庫支付的。

  這兩年東戎雖沒什麼大災大厄,但國庫也絕對支撐不起再養二十萬兵。所以慕容敢想出了一個法子,每個新兵都自備口糧與衣鞋,軍中只提供武器與住處。

  自備口糧去當兵,這對東戎百姓來說還是頭一回遇到,因而在民間引起了極大的不滿。

  入伍的皆為十六周歲以上的健全男子,這可是壯勞力了,現在家裡不僅缺了一個壯勞力,還要白養著他,這讓普通百姓如何負擔得起。

  但元崧和慕容敢並不在意民間的輿論,他們認為這是必須的,如若東戎如西戎那般敗了,民間輿論再好對他們來說也一文不值。

  這二十萬兵力連武器都沒補齊,但也沒有關係,打仗是要死人的,這些人就是後備軍,前方死了,就可以馬上補充上。

  安國總兵力不過五十萬,能調動的也就三十幾萬,東戎便在數量上占據了優勢,勝算也還是有的。

  九月十五日,裴凜之率領的大軍第一次與東戎軍在東戎境內的順陽發生正面衝突。

  吉海為先鋒,率騎兵衝鋒陷陣,奮勇殺敵。

  這是安國首次在戰場上以騎兵對抗騎兵,這兩年安軍十分重視騎兵訓練,這一次算是正式檢驗訓練成果。

  吉海一馬當先,一桿長槍揮出了橫掃千軍的氣勢,神勇異常。

  這些年他對自己的要求是精益求精,武功進展神速,在戰略布局上也顯出了超人的天賦,從來沒有吃過敗仗。

  裴凜之相當滿意自己這個徒弟,大有將他培養成自己接班人的意思。

  有吉海這樣出色的將領,他手下的兵一個個都十分驍勇善戰。

  東戎騎兵從前與安國騎兵交手的時候,是占據絕對優勢的,在心理上有明顯的優越感,因而免不了輕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