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接到康熙病重的消息後,太后就一直在壽康宮的小佛堂中禮佛,為康熙抄錄經書。她這輩子,掛念的人和事務不多,康熙是其中之一。她因政治聯姻嫁給了順治,偏偏不得順治喜歡,幾乎是入了宮便開始守活寡的生活,榮華富貴雖應有盡有,身邊兒卻沒有親人的陪伴,膝下也沒個一兒半女。好在康熙在喪母之後,時常把她當做親額娘孝敬,經過這些年的相處,她也早已把康熙當成了自己的骨血。

  在康熙出事的檔口上,宮人之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各懷鬼胎,但太后絕對是最希望康熙能夠平安無事的人之一。

  在太后聽佟皇后說為表誠心,她決議親自帶著瓊華去皇家寺廟為康熙祈福,以求康熙能夠平安歸來,同時讓胤禛在全國範圍內搜羅神醫為康熙治病後,太后不由點了點頭,很是欣慰地道:「就按皇后說的做吧。當初皇上要立你為後,果然是對的。你這孩子,不僅性情溫和敦厚,手段過人,將這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難得的是,你對皇上一片真心。不像有的人,嘴上說著關心皇上,哼,心頭不知道在打著什麼主意!一個個變著法的想要打探皇上的最新消息,好似別人都是蠢的,看不出她們的小心思似的!」

  顯然,這些日子,後宮中不少牛鬼神蛇,都浮上了水面,哪怕是對宮中事務不大敏-感的太后,都感覺到了。

  太后說的人中,首當其衝的就是惠妃了,其次是平妃以及宜貴妃。惠妃是因為兒子之故,十分掛念康熙的安危,畢竟康熙此番若真出了事,她兒子又遠在千之外一時趕不回來,這皇位可不就便宜了太子?平妃在宮中雖向來低調,看似與世無爭,可到底姓赫舍,康熙究竟是否安然無恙,若是康熙有個什麼閃失太子能否順利繼位,自然也與她息息相關。

  至於宜貴妃,她兒子還小,且暫時沒有流露出想要奪嫡的心思來,因此,她對這些消息的打探也不像前兩者那般急迫。她在打探的時候,也比前兩者更有技巧,不至於引起太后的反感。

  佟皇后如今耳目遍布後宮,自然對這些事頗為清楚。在聽太后說了這些話後,她眸光一轉,決定近日要派人好生盯著惠妃和平妃。通過她們的異動,想來也能夠推測出她們各自娘家的動向來。

  瓊華看著太后憔悴的模樣,忍不住握著太后的手:「皇祖母放心吧,汗阿瑪不會出事的。」

  明明是極為簡單的一句話,卻讓太后展露了笑顏,太后仿佛從瓊華的話語中汲取到了力量一般,鄭重地握住瓊華的手:「你說得對,皇上不會出事。這些年,皇上歷經的大風大浪還少麼?哪次他不是平安度過了?且上蒼垂簾,還把你送到了咱們皇家來,有你在,皇上定能逢凶化吉。」

  離開太后處後,佟皇后和瓊華又去了太皇太后處。

  太皇太后年事已高,身體倒還算硬朗,因瓊華時常來慈寧宮陪伴她,且又總派人給她送些有益於養身、養顏的補品來,如今的她看著倒是鶴髮童顏,比小她十歲的一些老封君看著還精神呢。

  這些年來,太皇太后早已不過問前朝與後宮之事,平日裡只含孫弄怡,時不時與太后一起說說話,或是和瓊華一起討論養顏之事。她一見了瓊華,就親熱地把瓊華叫到了身邊兒來:「快來,哀家知道你要過來,早早便命小廚房準備好你愛吃的糕點了。」

  一腔慈愛之情,簡直溢於言表。

  瓊華熟練地膩到了太皇太后身邊兒,捻起一塊糕點來,先送到太皇太后唇邊讓太皇太后嘗了嘗,而後又遞了一塊給佟皇后,最後才自己吃了起來,只見她吃得腮幫子鼓鼓的,像只小松鼠一樣。

  吃完了糕點,太皇太后又憐愛地掏出帕子,為瓊華擦去了嘴角沾上的點心屑,這才收起慈愛的表情,一雙眸子銳利地看向佟皇后:「皇后今日來哀家這兒,怕是有事情想要與哀家說吧?若是哀家所料不錯,皇后想要跟哀家說的事,與皇上有關?」

  「正是。」佟皇后又將對太后說過的話,對太皇太后說了一遍。

  太皇太后聽著,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她不似太后那般單純,只一心關心康熙的安危。畢竟是歷經三朝、且還曾垂簾聽政過的女人,太皇太后在政治方面的素養,自然比太后要高得多,在聽了佟皇后的話後,太皇太后自然明白,佟皇后,以及佟皇后背後的佟家,基於自身的立場希望康熙能夠安然無恙,但倘若康熙真的有個什麼閃失,他們並不準備參與到可能到來的動亂之中。

  「皇后,你是個聰明人。所以,當初哀家和皇上才會這般中意你。」太皇太后深深地看了佟皇后一眼:「你心中既已經有了成算,就按照你計劃的來吧。」

  其實,不光是佟皇后考慮過最壞的情況,太皇太后也是考慮過的,作為一個輔佐過兩朝帝王、與群臣周旋過的人,她比太后以及佟皇后要現實得多。感情上,她不希望自己一手帶大的孫兒出事,可理性上,她早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倘若康熙果真遭遇不測……那麼,為了穩住局勢,她會選擇扶持太子上位。

  佟皇后這種避嫌的態度,也讓太皇太后很是滿意。至少如果真的到了需要立新君的那一步,佟皇后和胤禛不會成為太子的阻礙——這些日子太子對胤禛的打壓有目共睹,太皇太后是真的擔心佟皇后母子會報復太子。

  好在,佟皇后母子終歸還是識大體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