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本就是個急性子,聽得如此消息怎還坐得住?幾乎立刻就召集了所有將領入宮談話。

  而趙馨也在得到消息,立刻趕回了咸陽。

  趙馨性格謹慎,不太願意在海軍還未徹底訓練出來的時候讓他們出征,嬴政卻恨不得馬上就讓手下帶兵攻打南洋一帶。

  幾位將軍夾在二人中間,倒也不覺得害怕,而是很快開始各抒己見。

  但總的來說,他們大多贊同趙馨的想法,希望海軍訓練出來後再出征南洋,也免得白白丟了將士性命。

  李信突然開口:「卑職覺得,此時出征南洋倒也不是不可以。」

  見其他人看過來,李信解釋,「卑職曾到海軍基地參觀過幾次,也見過太后的練兵之法。不得不說,太后的練兵之法確實卓有成效,若是訓練出來,現在的那些士兵必然可以在船上如履平地,就算在海上遭遇了敵人也能將其一舉殲滅。」

  趙馨眯了眯眼,等著李信的「但是」。

  李信也確實有個「但是」。

  「但是太后,陛下,還有諸位將軍,你們是否想過,此次出征南洋,我們的士兵其實並不需要在海上與人拼殺呢?我們組建了海軍,並可以做到讓海軍百戰百勝,可抵達南洋後的真正戰場,卻並非海上,而是陸地。」

  「而陸地作戰,我們還需要訓練嗎?」

  李信表情自傲,半點兒沒將南洋那群烏合之眾看在眼裡。

  趙馨等人瞬間恍然:對啊,他們又不需要在海上打仗,只要手下士兵不暈船,可以將人平安且不損戰力地送到南洋就行了啊!

  第143章

  正如李信說的那樣,只要免除了海上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船上下來後在陸地上與人打仗,大秦的士兵完全不帶怕的。

  幾位將軍為了保險,甚至還在百越一帶找到幾個偷渡的外鄉人,然後讓他們介紹了當地情況,並請他們當了引路人。

  更不要說,南洋一帶甚至還沒形成足夠強大的國家。

  他們帶兵抵達目的地後,與當地人短暫地打了一仗,竟然毫無傷亡地獲得了勝利。

  帶兵的幾位將軍都懵了。

  他們幾乎要以為這邊的土地俯首可拾。

  但事實並非如此。

  當地人打仗確實不行,尤其是與互相打了幾百年,兵法都弄出來好幾本的秦人相比。

  但他們並非毫無優勢。

  李信等年輕將領雖然年輕氣盛,但在國內一眾老將的壓制與□□下,早已經學會了謹慎。

  雖然因為初戰大捷而高興,卻並未放鬆警惕。

  而事實證明,他們這樣做是對的。

  因為沒多久,當地人就騎著許多大象來到了秦軍大營附近。

  若非李信等人一直警惕,怕是會損失慘重。

  好在他們一直有派人放哨,所以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大象,並果斷帶著所有人回到了海上。

  當地人雖然氣恨,卻拿他們毫無辦法。

  李信等人忙趁機思考對策。

  這時候亞洲象還未在中原絕跡,數量卻並不算多,無法組建軍隊。

  但大家對大象的習性,還是比較了解的。

  比如大象行動緩慢,性情溫和,雖然擁有強大的武力,卻很容易受到驚嚇。

  而巧的是,他們的船上裝載了火炮。

  本來,他們都打算將火炮這中殺傷力極大的武器閒置不用了,畢竟又不是海戰,他們也不能將火炮拆卸下來運到岸上。

  但現在,他們知道了火炮的另一個作用。

  當他們再次被大象追擊到船上時,輪船上火炮齊鳴,其聲如雷鳴,嚇得當地人抱頭鼠竄,原本氣勢磅礴的大象也瞬間亂了陣腳。

  大象的智商並不算高,本就不是合適的坐騎選擇。

  它們沒辦法列陣,沒辦法聽從主人命令,更沒辦法做到指哪兒打哪兒。

  它們會給秦軍帶來這麼大的威懾力,本質而言只是因為他們的個體實力足夠強大,不需要其他手段輔助就能一路平推過去,給敵人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

  但現在,它們受到驚嚇亂了起來。

  而它們的主人卻根本沒有辦法將其安撫下來,只能被帶著四處亂竄,所謂的大象陣也被瞬間破壞。

  秦軍抓住機會,立刻追了上去。

  很快,拿下一城。

  嘗到了甜頭,李信等將領立刻開始研究其他能發出巨大聲響,將大象嚇到的武器。

  將領們一時間找不到比火炮更合適的武器,反倒是他們的下屬中有不少進入學校學習過的士兵,在聽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後,直接提出了火、藥。

  炸、藥包的製作目前還是絕密,但□□的配比早在進入大學前就交給了學生。

  而此次報名參軍的士兵當中,就有學到了火、藥配方的人。

  其中,又有一兩個本身對化學就極感興趣,對研究各中新奇的化學反應還算痴迷的士兵。

  得知消息後,他們很快就打了報告,說自己可以拿出聲音比火炮更響的東西。

  但前提是,他們需要火、藥。

  海邊對秦軍來說也算上是荒郊野外了,顯然買不到火、藥的所有材料。而他們對當地環境也不熟悉,更沒辦法自己採集。

  所以,便只剩一個辦法。

  將火炮炮、彈裡面的□□,取出來當做原材料。

  李信等將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