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然他們不想讓自家女兒或孫女入宮,他們自然也不會強迫。

  當然,這也是因為他們有著不將人送入宮的底氣——

  本身軍功傍身,只要不謀反,兒孫們一輩子的榮華富貴都沒問題,既然如此,何必讓孩子入宮?

  嬴政可不是良人!

  但在他們之下的那些官員與勛貴們,可就對這個位置蠢蠢欲動了。

  誰讓,嬴政只打算娶一個皇后呢?

  只有一個皇后陪伴,吹一下枕頭風,也許可以影響嬴政呢?

  至於女兒的幸福?沒人在意!

  這是一場博弈。

  想要讓女兒入宮的人家,實在太多了。

  除了年紀太小,與已經定親了的那些之外,剩下的加起來仍有三十多位候選人。

  經過一番你爭我斗之後,最後只剩下了五位。

  三位出自大秦老牌勛貴,兩位出自九卿之一,家世不算最頂尖,但也絕對拿得出手。

  趙馨看過之後,又將三位性子柔弱的篩了下去。

  這般性子的女子入宮,怕不是要得抑鬱症。

  但在正是篩下去之前,趙馨還是讓嬴政親自與那三位姑娘見了一面,確定他真的對這一類型的姑娘沒興趣,才派人將其送回了家。

  ——必須說一下,先秦時期雖然有男女之防的說法,但就和現代差不多,完全沒有其他朝代那麼嚴重。

  ——畢竟這是個為了促進人口增長,還特意定了一個名為踏青,實為相親的官方節日的時代,婚前男女見面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剩下兩位姑娘嬴政也見了。

  趙馨問過,他對兩人一視同仁,並無特別的看法。

  娶誰都行。

  趙馨:「……」

  這到底是她成婚,還是嬴政成婚啊?哪兒有自己成婚,卻對新娘人選一點兒也不在意的?

  她都想要撂挑子了!

  好在最後她還是克制住了自己,繼續認真考察兩個姑娘。

  兩位姑娘家世不錯,相貌姣好,性子也都相對獨立,非要從中選個優劣,實在讓人感覺為難。

  於是趙馨直接將兩個姑娘叫到面前,詢問她們自己的看法。

  畢竟成婚的是她們不是?

  兩個姑娘站在趙馨面前,聞言不禁面面相覷,但很快又垂下頭,並不敢真的相信趙馨的話,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趙馨將宮殿所有人揮退,再次詢問她們意見。

  似乎感覺到趙馨誠意,其中一位姑娘大著膽子開口:「雖然直到前些天才見了陛下一面,但臣女已對陛下心生仰慕,若能相伴左右,必然傾其一切輔佐陛下。」

  另一位姑娘卻在沉思之後,語氣鄭重:「臣女願意侍奉陛下左右,若能中選,必會努力適應宮中生活,擔負起大秦皇后的責任!」

  第129章

  兩人都是自願的,且看起來都做好了成為大秦皇后的準備,並對這個位置虎視眈眈。

  趙馨,陷入了沉默當中。

  認真來說,嬴政真不是個合適的丈夫人選。

  他除了坐擁天下的權勢,俊秀英朗的外表,以及超出常人的大腦……

  誒?

  這麼一想,好像自家兒子還挺吸引小姑娘的啊!

  趙馨暗地笑了下,沒再胡思亂想。

  她的視線落在兩個小姑娘身上,再一次地回想她們各自的條件,既然自願與否的問題不能作為評判二人的標準,那麼剩下的就只有年齡和性格了。

  趙馨更願意給嬴政挑一個年齡更近的妻子,畢竟這樣代溝更少,也更有話題。

  而這兩個姑娘,說想要輔佐嬴政的姑娘叫孟秦(孟是老大的意思,秦是她的姓),是家裡的老大,父母並未給她取名,今年不過十七,正是待嫁之齡。

  說要擔負起皇后責任的姑娘叫李翾,是家中獨女,年已二十二。

  放在現代,這個年紀不過剛走出學校這座象牙塔,尚未沾染社會的複雜與污穢,勉強還能稱一聲「孩子」。

  但在這個時候,就不太正常了。

  不是說這個年紀沒成婚不正常——

  在法定成婚年齡頒布之後,並非沒有疼愛女兒的人家趁機將女兒多留在家裡幾年,一直到二十幾歲才嫁人。

  李翾的不正常之處在於,她甚至沒有定親。

  備選皇后,一開始就將定親了姑娘排除在外了,若是欺君,或是得知消息後立刻退婚,可是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的。

  到時候,也不過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李翾沒定親,並非是因為她家人沒給她定親,而是她的定親對象在成婚之前突然鬧著要解除婚約。

  李翾倒也不哭不鬧,還攔住了要為她討公道的家人。

  她在安撫住兩方人馬後,冷靜地問清楚了對方退婚的原因——

  原來對方早已經對自己的貼身侍女日久生情,以前倒還可以將其納做自己的姬妾,可這不是一夫一妻制被寫入法律了嗎?

  大秦對法律有多重視,天下人就沒有不知道的。

  所以在成婚之後,將自己心上人納為自己姬妾這條路,從源頭就被堵死了。

  後來解放奴隸,他心上人還直接跑了。

  李翾的未婚夫意識到自己已經「愛上」了侍女,於是無師自通地在這個年代來了一回「追妻火葬場」。

  他折騰出的事情還挺大,什麼送花送首飾送衣服,什麼豪氣包場請人幫忙,什麼寫詩作畫當眾告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