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她老師的口中知道趙馨的身份後,眼睛瞪得跟小鹿似的,裡面滿是好奇。

  趙馨很難想像,眼前這個少女竟會是心狠手辣的呂雉。

  但也正常。

  畢竟呂雉嫁給劉邦之後,經歷的那些苦難遠非常人能受。

  她如往常一般誇了幾句,並未顯露異樣。

  但等回到宮裡,趙馨忍不住與嬴政提了幾句:「沒了那些苦難,也沒了當皇帝的丈夫,也不知道呂雉靠自己的本事還能不能走到歷史那般高度。」

  雖然劉邦不是個好丈夫,但客觀來說,他確實為呂雉後來的掌權提供了基礎條件。

  然而,嬴政完全不在意呂雉:「你不說我都要忘了,劉邦那匹夫還活著呢,還有項羽那小兒!」

  趙馨:「……我說呂雉呢,你想到哪兒去了?」

  嬴政愣了下:「呂雉啊?我記得挺長壽的?可以將人召進宮,問問她的長壽之法!」

  趙馨:「……」

  第121章

  見趙馨似乎有些生氣,嬴政忍不住笑了起來。

  呂雉是誰,嬴政當然不可能不知道。

  並非只是泛泛的「劉邦妻子」與「長壽」的身份,他對呂雉的最深印象其實是……

  一個還算優秀的統治者。

  用後代的話來說,她是一個難得的優秀女政治家。

  漢承秦制,但秦亡了,漢卻綿延了幾千年。

  許多人認為最大的原因,是漢朝初期採用了分封制與郡縣制並行的舉措,極大地緩解了矛盾。

  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一點從漢朝建立之後不久,劉邦就發現了分封制對中央的威脅,於是親自動手消滅了所有異姓王就得以窺見一二。

  但劉邦到底比之嬴政遜色不少,在消滅異姓王后發現自己無力控制全國,於是自認吸取了秦朝「教訓」,大肆分封劉姓宗室子弟為王。

  但即便是這幾個「同姓王」,也在景帝時期被消滅乾淨。

  分封制徹底退出漢朝歷史舞台——

  明朝重新撿起過分封制,卻導致朱允炆想要削藩時被朱棣篡權。

  這完全可以看出,分封制對統治國家毫無好處,只有隱患。

  漢朝唯一比秦朝更具優勢的,是呂后掌權之後並未大肆攬權,甚至為排除異己不顧蒼生百姓。

  也許是因為呂雉年輕時期經歷過太多,對百姓有了憐憫之心,所以她選擇了休養生息,讓在楚漢戰爭中流離失所、損耗無數的百姓有一個喘息之機。

  呂雉之後的文景兩帝,同樣延續了呂雉的治國方針。

  幾代人的努力,這才讓漢朝站穩了腳跟,甚至在漢武帝時期有了征戰四方,威名遠揚的可能。

  不管後世對其行事如何抨擊,呂雉對漢朝的貢獻都無法抹殺。

  嬴政在知道秦二世而亡後,不可能不關注承襲了秦制的漢朝,又怎可能不知道呂雉在其中的作用。

  只是……

  他看了眼趙馨,笑道:「雖然她作為統治者還算優秀,卻終究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她不夠心狠!」

  趙馨驚了一下。

  想必讓任何一個知道呂雉的人聽到他的評價,都不可能不驚訝。

  世人總說呂雉狠毒,嬴政卻說她還不夠狠?

  她看向嬴政:「你覺得,她要怎麼做才是合格的政治家?」

  嬴政理所當然地開口:「稱帝,改天換日!」

  「既然做了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太后,又怎能因為畏懼旁人閒話而選擇放棄?看她臨朝稱制那麼多年,娘家兄弟都被封王了,自己立的傀儡皇帝也都殺了,其他劉姓子弟又算什麼?」

  若非如此,也不至於最後娘家被殺得乾乾淨淨。

  趙馨皺了皺眉:「稱帝倒也罷了,可殺了所有劉姓子弟是否不妥?」

  你忘了之前,你不還罵過胡亥?

  胡亥倒是真的將兄弟姐妹都殺絕了呢。

  只是這話太戳心,她到底沒有說出口,以免揭了嬴政傷疤。

  嬴政卻聽出了趙馨的未竟之語,沉默半晌後答道:「情況不一樣,胡亥殺的都是對自己沒有太大威脅的兄弟姐妹。他若只殺扶蘇,我倒還不至於那麼生氣。」

  只殺扶蘇,就只是兩兄弟之間的權利爭鬥,雖然他仍舊免不了傷心,但也清楚那不過是成王敗寇,只會痛心於自己對扶蘇的教育。

  但他還殺了其他的兄弟姐妹。

  他們對胡亥沒有威脅,殺他們反倒是給李斯與趙高后來的掌權掃清了障礙。

  嬴政自然無法接受。

  可呂雉與其他劉姓子弟有什麼關係?沒關係!

  那些劉姓子弟還會威脅到她的統治,會對她的權柄虎視眈眈,會對她的追隨者視若仇敵。

  呂雉自己倒是死得輕鬆,她所有的擁躉卻被殘殺乾淨。

  趙馨愣了一下,竟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嬴政失笑:「本就有道理。」

  說完,他突然陷入沉思。

  趙馨沒有打擾他,坐在一旁等他。覺得無聊,乾脆拿起奏疏看了起來。

  也是巧了,上面記載的正是她更了解的問題。

  鹽。

  早在攻打百越之前,趙馨就意識到了鹽的重要性,甚至想過用鹽來給百越挖坑。

  不過鹽的獲得渠道並不只有海鹽,湖鹽與井鹽在戰國時期反倒是朝廷和百姓獲得鹽分的主流渠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