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何森林還沒有被大範圍砍伐,黃土高原如今都還生長著一片又一片的森林呢,木頭可不缺。

  而小農經濟最大的優點就是自給自足,百姓就算不懂木匠活兒,只要結構不是特別複雜,要求不是特別精細,材料不是特別稀缺,他們自己就能照貓畫虎地將東西仿製出來。

  而最大限度制約著百姓動手能力的,其實還是材料。

  若是可以將這些東西改成木製品,那在百姓中推廣的可能性可就大多了。

  別忘了,之前為了推廣水車,嬴政還下令讓全國選出優秀的木匠到咸陽學習呢。

  跟在墨家子弟身邊學習,總不可能除了水車就一點兒其他技術都沒學到吧?回去之後,那些木匠的本事比以前可全都提升了不止一個台階。

  只要可以將材料換成木頭,那些木匠絕對可以帶來驚喜。

  相里鋒看了看角落的各種農具,遲疑之後開口:「大部分應該是可以替換的,我試試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替換掉這些工具裡面的金屬吧。」

  就像是犁田的犁,最尖銳的部分也只能用金屬一樣,這些器具總有一些部位是必須用金屬才行的。

  相里鋒的工作,就是讓這樣的部位儘可能地變少。

  有一些難度,但對相里鋒而言不算什麼。

  只是……

  相里鋒看向趙馨:「武器坊那邊離不得人,我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將這些器具全部改好後交給您。」

  趙馨表示無事:「優先改良即將要用的。」

  相里鋒點頭。

  趙馨去了武器坊,想知道能不能從中撬出來那麼一兩個人。

  事實證明,還真的可以。

  因為趙馨發現,武器坊在採取了流水線作業之後,其實對人力的要求已經沒有那麼多了。

  武器坊會困住幾乎所有的武器大師,是因為火。

  在煤炭沒有被投入使用之前,想要打造出合格的武器,溫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點。

  而想要控制溫度,就必須讓人時時刻刻關注著火力。

  一旦火力微弱,就必須有人往其中添加柴火,或者拉動風箱增加氧氣含量。

  而一普通人對火力大小的體會不深,沒辦法做這個工作。

  一般還是武器匠人,或者他們帶的學徒在盯火。

  若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武器坊的工作效率必將提升至少一倍。

  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簡單。

  用煤炭做燃料。

  煤炭這麼容易被發現的東西,當然不可能沒人使用,只是因為其外觀與石頭類似,之前只是被當做原料製作工藝品,也被當做黑色染料,一直到西漢時期才有人發現了其燃料的作用,開始用煤餅煉鐵。

  西漢冶煉工藝的進步,最大原因就是煤的使用。

  而現在,趙馨決定將這一歷史進程提前。

  相里鋒很吃驚:「石涅可以燃燒?怎麼可能呢?那不是一種可以製作染料的石頭嗎?」

  石涅是煤炭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稱呼。

  而涅是指可以製作黑色染料的石頭,也有染黑的意思。

  只從名字,就可看出其在這時的作用。

  趙馨並未解釋太多,而是讓人找來一塊煤炭,砸碎成小石子兒大小之後直接投入火爐當中,然後轟的一聲,煤炭直接燃燒起來。

  而在煤炭的加持下,火爐中的火力加大,連溫度也提升了不少。

  相里鋒錯愕地看著慢慢變紅,燃燒殆盡後又變得灰白的煤炭,不由吶吶開口:「我們這是空有寶山而不自知,白白浪費了多少時間與人力物力啊!」

  煤炭只需要挖出來,再運輸到武器坊就行。

  可木柴不但需要請人砍樹,還要晾曬乾所有水分,然後還必須將柴火劈成適合燃燒的大小……

  最後才是運送到武器坊。

  而晾曬木柴的過程,也需要非常大的場地才行。

  若是早知道煤炭可以燃燒,他們何必白白浪費這麼多人力物力?

  而對趙馨來說,將這部分人手解放出來,她也可以讓他們做其他事。

  皆大歡喜!

  相里鋒立刻請人到附近尋找煤礦。

  這並非難事。

  其他不說,現代已經勘測出來的攀枝花與六盤水這兩個地方的煤礦,還有後世出名的煤礦大省山西,都在秦國境內。

  巴蜀相交線附近也有一個規模較小的煤礦。

  除此外,還有一些礦藏不多的小煤礦。

  而且在吞併趙國之後,趙國境內那豐富的煤礦儲藏,同樣成為了秦國的囊中之物。

  雖然齊楚燕三國占據了數量不少的煤礦,但與秦國相比,實在不算什麼。

  唯一的問題是,想要將那些煤礦運到咸陽,有些困難。

  趙馨下意識想到了火車,不過很快被她否決了。

  想要火車,就必須先發明蒸汽機,而一旦蒸汽機被發明出來,科技的發展恐怕就再也遏制不住了。

  ——現代火車的驅動能源已經被電取代,但以目前的條件,根本沒辦法造出那麼精細的,以電為能源的電力火車。

  科技的發展必然帶來資本的席捲,罪惡的滋生,與社會的動盪。

  在秦國致力於對外戰爭的時候,這百害無益。

  趙馨乾脆將其壓在心底,反正距離更近的幾個煤礦完全夠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