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這項工程太過龐大,沒有個幾年是拿不下的。

  所以最近幾年,嬴政顯然沒辦法派兵出征。

  但要不了兩年,整個秦國都將因為土豆紅薯等高產作物迎來一次人口爆炸與經濟發展,到時候整個秦國起碼八成百姓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將不再為溫飽發愁。

  這中間幾年的時間,總不能浪費了吧?

  趁此機會發展文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辦法。

  嬴政自己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畢竟前世,他就吃夠了秦國無人可用,只能任用其他各國的人管理自己江山,以至於政令不達,生出了無數矛盾。

  但……

  嬴政看向趙馨:「你之前不是說,時機不到?」

  於公於私,嬴政都願意將趙馨的話放在心上,所以他一直清楚地記得,趙馨之前曾說過,百姓根本沒能力學習。

  趙馨解釋道:「當然不能在整個秦國辦學校,只是在咸陽試點。」

  咸陽?

  嬴政的腦子本就聰明,幾乎立刻就明白了趙馨轉變的原因:「因為土豆紅薯等作物?」

  趙馨點頭:「咸陽百姓的溫飽,已經不成問題。」

  嬴政雙眸發亮,意識到這句話背後的潛台詞。

  他思索片刻後直接拍板:「國庫尚有盈餘,大可以將學校辦起來,我記得書上曾提及九年義務教育?我大秦子民絕不能比你們差!」

  「所有大秦百姓的孩子入學讀書,十六年學費全免!」

  「……」趙馨扶額,「學費全免倒是沒問題,但你這十六年是怎麼算出來的?」

  嬴政理所當然地開口:「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不是十六年?」

  趙馨:「……你有那麼多知識給人學嗎?」

  古人壽齡四五十都算壽終正寢,十六年?豈不是半輩子都在學校讀書?這不是搞笑呢嗎?

  真要傳出去,誰還敢將孩子送進學校啊!

  嬴政看向趙馨:「圖書館裡的書難道還不夠?」

  趙馨:「……」

  這有點兒好東西就想往自己懷裡扒拉的性子,到底該怎麼才能改掉呢?真是見鬼了!

  但不行,真要將圖書館裡的書拿出來,跨度就太大了——

  就算要拿,也必須等打好了基礎。

  趙馨心中的擔憂沒辦法和嬴政說,說了他估計也不在意。所以她在思考後換了個說法:「真要將那些書拿出來,你能保證交出來的學生不會帶著知識去其他國家?不會將一生所學用於他國?火藥的配方可不難,到時候被人帶走,你是想直接進入熱武器戰爭時代嗎?把人都打死了,你統一天下當光杆皇帝嗎?」

  中原各國加起來才多少人?熱武器一通狂轟亂炸,等到統一天下還能剩下多少?

  說著說著,趙馨忍不住笑了起來,「你應該沒忘記王負劍吧?荊軻當年也就是拿著冷兵器刺殺你,才讓你有了逃過一劫的機會,若他在地圖裡面藏的是炸彈,你後來還能統一天下?」

  嬴政:「……」

  果然,他還是將燕太子丹殺了吧!

  趙馨看著嬴政氣悶的樣子,「撲哧」笑出了聲。

  第94章

  科技的進步帶來了無數便利的同時, 本就伴隨著無數潛藏的隱患與危險,在和平時代這些隱患與危險當然沒有什麼問題,甚至一輩子都不可能引爆出來, 但在戰爭年代……

  君不見, 多少名流政要都是被暗殺而亡?

  嬴政面臨的局面更可怕——

  因為他想要的是統一各國,這直接導致他將成為除秦國外所有人恨不能除之而後快的仇人。

  舉世皆敵, 不外如是。

  雖然嬴政對荊軻刺秦早有防備, 也不可能再讓這種事在自己身上發生, 但誰知道會不會又第二個「荊軻刺秦」?

  嬴政糾結半天, 只能放棄這個想法, 同意了這所學校就算開辦課程,也先從目前已有的知識開始整理課本, 至多加上數學, 像是物理化學這一類的知識,目前可以引導發展,但暫時需要保密。

  反正統一天下是遲早的事兒,他完全沒必要給自己增加無謂的波折。

  談話結束,趙馨正準備去找人籌備學校。

  嬴政突然道:「那火、藥?」

  趙馨頓了下,無奈失笑:「到時候我會給你一部分的, 但你自己不要濫用。任何東西, 出現得越是頻繁, 暴露的危險就越大。」

  嬴政再沒有不清楚的,於是點頭:「聽了阿娘之前所言,我已經明白人口的重要性。我要炸、藥包也沒有其他意思,只是想起當初攻打魏國都城大梁之時, 曾水淹大梁, 導致一城百姓無一活口之事。」

  這也是魏國百姓在統一之後, 對秦國統治新生牴觸的原因之一。

  大梁是魏國最大的城市,裡面生活著魏國至少四分之一的人口,這些人全死了,不但人口損失頗大,那些仍舊活著的大梁百姓的親朋故友們,對秦國統治怎可能信服?

  戰國時期,還是很講究有仇必報的。

  嬴政能在短短十年內統一各國,是因為他的激進性格,也因為這過程中將領們採取激進手法——

  若非如此,等到楚漢之爭時期那些能人成長起來,秦國真不一定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統一天下。

  但同樣的,這些激進的手法也為秦帝國埋下了隱患。

  嬴政並非不知,只是前世為了統一隻能那樣做,因為在大梁城死守的情況下,除了水淹大梁,他與手下將領都毫無辦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