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她就更好奇了:「那你為什麼不立皇后?」

  明明立皇后,會讓朝政更穩不是嗎?

  嬴政皺了皺眉:「因為要立皇后,扶蘇之母就是唯一的人選。我後宮的妃嬪基本全是六國貴族之女,本身身份沒有太大差別,但扶蘇之母以前是我夫人,在其他女人沒有特別突出的時候,要立皇后,她就是最好人選。」

  趙馨愣了下:「那就立她當皇后啊?」

  嬴政看了趙馨一眼:「她是楚國貴族,楚國雖然不是最後一個被滅國的國家,卻是抵抗最頑強的國家。楚國的貴族與百姓也一直賊心不死,想要復國。」

  「除此外,在統一天下之前我就發現,扶蘇跟著淳于越已經學傻了,過於仁慈不說,更是與我政見完全相反。」

  說到這兒,嬴政面色沉冷,表情相當不悅:「郡縣制是我大秦根本,絕對不能廢除,扶蘇卻一心恢復分封制。雖不到後期那般,激烈到在朝堂上頂撞於我,卻也在談話中泄露出來,讓我窺見了幾分。」

  「分封制的缺點,他難道從之前綿延二百多年的戰火中沒有吸取教訓?他竟為此與我爭論,我如何敢將其母親立為皇后,確立其繼承人的身份?」

  趙馨茫然,想到之前與他關於扶蘇的談話:「你之前不是說,心裡的繼承人一直是扶蘇?」

  嬴政點頭:「對啊。」

  「那……」

  「我不是把人丟到邊關去了?」嬴政皺眉,「讓他看看戰爭是什麼樣子,讓他知道分封制會給這個國家帶來怎樣的災難,只有這樣,他才能放棄那可笑的想法。」

  分封制?

  難道之前兩百多年從未停歇的戰爭還不夠?還想再重複一次?

  但可惜,最後的結果……

  趙馨沒想到,嬴政不立皇后的原因,竟然是在扶蘇身上。

  但轉念一想,也正常。

  統一天下之前,嬴政滿腦子都是打仗,為此,在滅國之戰開啟後,都沒怎麼去後宮,也沒有生孩子了——

  嬴政最小的兒子是胡亥,而他是在滅韓之前懷上的。而在他出生後,嬴政就再沒生過一個兒子。

  從後續史料記載中可以知道,嬴政這個工作狂幾乎每天只睡兩個時辰四小時,進後宮是件機率極小的事。

  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必然是他將所有心神都放在事業上了。

  女人對他來說,估計還沒有一本奏疏有吸引力。

  在這種情況下,他立皇后與否的根本,本就不可能是因為後宮的女人本身,而更可能是朝政與繼承人的選擇。

  當時的扶蘇讓他不滿意,所以他母親也失去了當皇后的機會。

  其他皇帝那兒還可能發生子憑母貴的事兒,但在嬴政這兒,絕無可能。

  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趙馨就沒再繼續這個問題了。

  她想了想,將話題轉了回來:「我準備生產玻璃和鏡子,玻璃還好說,生產起來也容易。但鏡子的硃砂……巴寡婦清好說話嗎?硃砂價格如何?」

  嬴政回想了一遍,皺眉:「我與她打交道其實不多,只知道是個很有手段的本事人,而且眼光卓絕,識時務。當時我下令讓天下富商到咸陽定居,本質其實是軟禁,將其當做人質,就連烏氏倮都有遲疑,她卻毫不猶豫就聽令來了咸陽。」

  烏氏倮同為戰國七大商人之一,但做的不是硃砂生意,而是蓄養牛羊,算是秦國、也是當時天下最大的牧場主。

  也是一個奇人。

  但嬴政對巴寡婦清的評價,比烏氏倮還要更好。

  趙馨聽完,心中有數了:「既然如此,我讓人與巴寡婦清做生意,就可以放心了。」

  想來巴寡婦清,不會拒絕與國家做生意。

  嬴政點頭:「巴寡婦清很聰明,若是可以與朝廷扯上關係,她只有高興的份兒。」

  事實也正如此,當趙馨讓人去巴郡,找到巴寡婦清說明來意了,得知可以與朝廷建立長期的生意往來,她都沒有與族老商議,當場就拍板簽下了契書。

  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巴寡婦清甚至親自跟著官員來到咸陽。

  趙馨召見了對方。

  那是一個不是非常漂亮,但氣質沉穩,眼神充滿了歲月痕跡,讓人完全無視的一個女人。

  哪怕站在趙馨面前,同樣不卑不亢,讓人心生好感。

  而巴寡婦清在知道這次合作是趙馨提出後,心裡也是驚嘆連連,等知道硃砂是用來生產一種新物件兒後,甚至自動提出降低硃砂價格,只希望這種叫做鏡子的商品做出來後,可以提供一批鏡子交給她在巴郡售賣。

  趙馨聽了巴寡婦清的提議,心中驚嘆,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這趟合作,順利得不可思議。

  但在提取水銀的時候,又遇上了一點問題——

  以現有條件,想要從硃砂中提取水銀,還是比較危險的。

  趙馨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道家那群喜歡煉丹的道士。

  但當她這個提議被嬴政知道後,氣得險些當場下令,將趙馨想要找的道士給抓起來,坑了。

  趙馨:「……」

  她差點兒忘了,嬴政在成為始皇帝後一心求長生不老,可是被方士、術士這些人用長生之術坑過不少次。

  最出名的,就是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到海上尋仙山的徐福。

  據說焚書坑儒,坑的就是儒生裡面的術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