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完,他頓了頓,道,「下官按照太后指示,讓人將鐵礦投入其中,果然冶煉出了純度更高的鐵。之後按照您的要求,按比例投入其他物品,果然生產出了更堅韌的鋼鐵。」

  墨家的理念一向是兼愛非攻,「兼愛」是人要平等地相愛,「非攻」則是反對戰爭,這簡直與當時的社會環境背道而馳,在階級分明的戰國時期顯然完全行不通。

  作為墨家的領頭羊,之前的墨家鉅子並非沒有試過向其他諸侯國「推銷」自己的治國理念,但可惜的是,墨家比儒家還不受諸侯國君王的待見。

  儒家好歹也曾說服過那麼兩三個諸侯國的領導人,讓其在國內推行儒家的治國理念——

  雖然最後的結果基本全是,被滅國,或者國力衰退。

  但墨家,竟是一個諸侯國都沒看上。

  也不能說沒看上。

  諸侯國的君臣雖然對墨家「兼愛非攻」的理念嗤之以鼻,但還是很看重墨家手上的黑科技的。

  可惜這是一群死腦筋,不願將自己手上的黑科技投入戰爭。

  但這樣,諸侯國肯定就不待見這群人了啊。

  好在這群人也不在意,一直堅守自己的理念,完全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直到這群人中的一部分,看到天下蒼生常年困於戰爭之苦,意識到天下一日不統一,戰爭一日不結束,所以決定帶著自己的知識出山,幫助其中一個諸侯國統一天下。

  他們選定了秦國。

  因為他們覺得,秦國最有希望結束這綿延二百多年的戰爭。

  而剩下的一批墨家,則分散在了其他國家,大部分留在楚國與齊國。

  放下武器,專研理論與墨子思想的墨家子弟被稱為齊墨,其身影大多出現在稷下學宮,著有《考工記》與《墨經》等書;

  楚墨堅定擁護兼愛非攻的理論,但在其鉅子帶領一百八十餘弟子為楚國守城殉職後,便不成氣候,幾乎絕跡;

  而前往秦國的墨家子弟暫時放下兼愛非攻的理念,選擇了拿起武器,專研攻防策略與技術的墨家子弟,則被稱為秦墨。

  當高爐改良好,這些有經驗的秦墨立刻發現了其在武器製造上,可能帶來的巨大改變。

  在趙馨拿出鋼鐵配方之前,這群人就是用鐵礦做實驗,證明了高爐的溫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且因此冶煉出了生鐵與熟鐵,還用其打造出了比青銅武器更鋒利的武器。

  他們將這個消息上報給了趙馨與白起,再傳到了嬴小政耳中。

  趙馨得知了高爐已經建好的消息,白起也拿到了新材質打造的兵器,之後愛不釋手地帶著到處炫耀,嚇壞了不少人。

  趙馨則因此看到了秦墨的潛力,拿出了鋼的配方。

  不過戰國到底不比現代,秦墨鉅子雖然拿到了鋼的配方,但一時間還沒生產出真正可以達到標準的鋼。

  趙馨看過所謂更堅韌的鋼鐵,搖了搖頭:「還需要實驗,這並不是合格品。」

  並非秦墨沒本事,而是設備不夠好,添加物的比例不夠精確。

  秦墨鉅子看著之前讓他引以為傲的鋼鐵打造的武器,微微有些失神——

  他以為這樣的武器已經足夠好了,幾乎稱得上吹毛斷髮,沒想到還是不符合太后的標準。

  但他並不懷疑趙馨刁難自己,因為鋼的配方就是趙馨拿出來的。

  趙馨對此早有預料:若是煉鋼真有這麼容易,六七十年代也不至於為了煉鋼折騰出那麼多事兒了。

  她很快將其拋在腦後,確定高爐的溫度足夠後,便立刻向秦墨鉅子提出了再建造一個高爐的想法。

  秦墨鉅子疑惑:「太后是想要鍛造什麼私人物品嗎?您其實可以直接在工坊鍛造,沒必要另外再起一個高爐。」

  畢竟等到冶煉出合格的鋼後,這些高爐顯然是要推廣全國,為所有士兵生產武器的。

  多起一個高爐,顯然費時費力還費錢。

  趙馨解釋道:「因為我要生產的是大批量且長期的商品。若是數量少,我就直接借用這一個高爐了,可數量太大,還是另外起一個更好。」

  秦墨鉅子愣住:「商品?」

  趙馨笑道:「國庫存貨不足,無法節流,總要想法子開源。」

  秦墨不太好意思地摸了把鬍子,不敢多言。

  無論是做實驗還是做學問,秦墨都需要非常多錢財支持,是國庫錢糧的消耗大戶,提到開源節流的話題,秦墨鉅子自然不好意思。

  趙馨失笑:「我對冶煉方面的事情也不了解,等到高爐建好,所有事務大概還是會交託到鉅子手上。就算開源,也是出自您之手,您實在沒必要不好意思。」

  以後賺錢,還要這群秦墨幫忙呢。

  秦墨鉅子這才放鬆下來,有些好奇地問道:「不知太后想要生產的商品是什麼?」

  如今需要用到高爐冶煉的,也就只有武器、金銀首飾,以及水泥等物了。

  難道,太后想要生產金銀首飾去賣?

  趙馨笑了笑,答:「無色透明,且擁有各種造型的琉璃。」

  秦墨鉅子愣住:「無色透明的琉璃?」

  這時候是有琉璃的,且流光溢彩,漂亮又受歡迎。

  只是塑形方面有很大限制,所以不曾應用於生活中,反倒只是被當做好看的擺件兒,出現在各國權貴士族家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