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辦法甚至通過商人們的口,傳到了其他國家。

  但這到底是小道消息,相信的人沒有幾個不說,很多人還非常嫌棄。

  而且其他國家不像是秦國一般,可以由上到下地強制推廣,因為國內勢力繁雜,有時候君王都要受到世家與權臣的鉗制,所以就算朝中官員有人看到了這個辦法好處,最後也只能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實驗,完全不能影響他人。

  趙馨得知此事後,愈發慶幸自己身在秦國。

  堆肥成功推廣全國之後,秦國以前因為地力耗盡而荒廢的土地,再一次被人拾掇出來,國家的可種植面積也在梯田推廣之後,再次增加了近乎一倍。

  這樣的好處是巨大的,一年之後,秦國收上來的稅收都比以前多了將近一倍。

  有了糧食,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才能搞大動作。

  不僅僅是打仗,還有趙馨一直想要做的——

  修路。

  水泥之前已經弄出來的,雖然成本不高,但想要在戰國修路,同樣需要無數人力物力。

  也因此,秦國至今也不過只有咸陽到雍城這一條水泥路而已。

  但如今,秦國有錢了。

  雍城的羊毛產業蓬勃發展,如今都已經開了第三家紡織廠了,國家僱傭的紡織女工也已經達到上千的恐怖數字——

  其中不乏聽到消息後,向官府申請,從其他城市趕到雍城的人。

  被趙馨寄予厚望的肥皂廠,卻一直沒有得到太大的發展。

  因為原材料不足。

  雖然肥皂香皂因此價格居高不下,幾乎供不應求,但在戰國這樣的背景下,飢餓營銷可不是什麼主意——

  打仗的時候,出自秦國的商品,可不會再像如今一樣受追捧。

  所以在隨時隨地都可能打仗的戰國想要賺到更多的錢,當然要趁著和平時期,想辦法賣出更多的貨物才行。

  這樣也能為秦國,多攢點兒家底。

  不然等到打仗的時候因為缺少來糧草,或是國內供應不起軍隊開銷而打敗仗,那可就太可惜了。

  按照原本的歷史,就在這一兩年,秦國會先後攻打趙國與魏國,雖然一開始勝利了,但後來六國合縱,在信陵君的帶領下不但奪回秦國之前的勝利果實,還將秦軍追擊到了函谷關,此後閉關不出。

  而信陵君,也是在此戰後名震天下。

  雖然當時的秦王是嬴子楚,而如今秦王已經變成了嬴政,且因為知道歷史,不會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發動戰爭。

  但秦國不發動戰爭,其他國家就會眼睜睜看著秦國富裕起來?

  秦與各國必有一戰,她作為秦國太后總該準備起來。

  但雍城本地的羊油等物到底是少數,如今價格都翻了好幾倍,導致許多養豬的百姓比以前都多了好幾倍(豬油多),但仍舊無法滿足一個肥皂廠的日常消耗。

  肥皂廠最忙碌的時候,也就入冬那段時間了。

  若是運氣好些,冬天最冷那段時間,草原也能運來一批有點兒味道的動物脂肪。

  但,還是不夠。

  哪怕加上從咸陽運過去的動物油脂,同樣不夠。

  且交通便利了,不但會讓肥皂廠發展起來,還會縮短徵兵時間。

  而縮短的時間,也會對戰局起到不可忽視的影響。

  所以,必須修路。

  趁著農忙結束,而冬天還未開始的這兩個月,趙馨與嬴小政、范睢並白起等人一起商量了所有細節,然後下達了修路的命令。

  命令隨著邸報傳達全國各地,立刻引起老百姓們的熱烈響應。

  沒多久,各地官府收到的報名名單,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目,全國百姓的四分之一——

  除去老人、女人與孩子,幾乎所有壯勞力都報了名。

  雖然有農忙剛過,和修路給錢的緣故,但這麼多人報名同樣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料。

  趙馨以為是官府逼迫百姓報名,擔心引起民憤,立刻讓人嚴查。

  最後的結果卻是,他們都是自願的。

  因為百姓覺得朝廷近些年發布的政令都是對他們有好處的,從無損害百姓利益的情況發生,所以這次才會沒猶豫就報了名。

  而因為這麼多老百姓的響應,原本可能需要一兩年才會修好的路,最後竟然在春耕之前就修好了。

  雖然數量不多,但主要的交通幹道都已經修好了。

  秦國上下喜不自禁,其他幾個國家得知此事後,卻陷入深切的憂慮,以及對秦國上下團結一心的恐懼之中。

  而在這時,信陵君找到春申君請辭:「不可繼續放任秦國繼續發展下去了,我們必須聯合起來,打斷秦國這如日中天的強盛之路。」

  他準備回到魏國,勸說魏王。

  第74章

  在原本的歷史進程中, 信陵君回歸魏國,是因為魏國被攻打,眼看著就要國破家亡了, 魏王不得不放下心中猜忌與不甘心邀請信陵君回國。

  但信陵君一開始,選擇了拒絕。

  之後魏王再三邀請, 信陵君自己的門客也一再勸說, 他最後才回到了魏國為國效力。

  信陵君也確實有才, 在他的帶領下,原本烏合之眾一樣的六國軍隊成功擰成一股繩子, 在與秦國軍隊的交鋒中不落下風,甚至將秦國趕回了函谷關之內,此後多年不敢出。

  可如今秦國不曾魏國, 魏王也不曾邀請信陵君回國,他又為何反倒想要回國了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