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月氏部落派來的,是他們首領的二兒子。

  雖然之前面對嬴子楚與郡守二人的時候態度囂張,但他們的首領顯然不是傻子,面對秦國這樣的龐然大物一樣態度小心,不敢有一絲輕忽。

  畢竟誰也不想因為得罪了秦國,惹得他們派兵圍剿不是?

  之前對嬴子楚囂張?

  那他們也不知道嬴子楚是秦王嬴稷的孫子啊,不然以秦王嬴稷的赫赫威名,就算合作不成,他們也不敢對人甩臉啊。

  這次派來首領的二兒子,就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誠意。

  不獨是月氏部落,其他談妥了合作的部落,第一次派來的「商隊」負責人,身份也都是各大部落首領的兒孫,最差也是部落二把手的兒子。

  這些人之前與嬴子楚打過交道,這次趙馨便將此事交給了他。

  嬴子楚也確實將此事完成得很好,不說將人招待得賓至如歸,至少每個人離開的時候,臉上都是帶著笑的。

  當然,他們也帶走了一部分毛衣,一部分絲綢,以及許多秦國的商品和雍城的土特產。

  他們用羊毛換來的布票,當然也全部消耗一空。

  趙馨:「……」

  她知道這群人沒有帶走一張布票的時候,都有些驚訝。

  無他,因為趙馨之前讓人釀造的白醋,以及讓人尋找的柑橘類水果並石磨等物,暫時都還沒有消息。

  所以她當時隨口提了一句,最好讓這些遊牧民族滿載而來,「滿載而歸」,不要帶走一張布票——

  無他,在沒有白醋等物防偽的時候,趙馨只能從其他方面想辦法,最後就想到了用英文花體字來做一個簡易防偽標記。

  但文字這種東西,只要手上布票夠多,總能從中找到規律,到時候仿造起來不要太容易。

  所以趙馨才會說,最好不要帶走一張布票。

  但她說是這樣說,可沒想到他們真能做成。

  趙馨得到消息後,還特意去圍觀了一下那些人從雍城帶走的貨物,最多的肯定是從官府換走的毛衣與絲綢。

  還有一部分鹽。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日常必需的鹽分,基本上只能從動物的血液中獲取。可若是能買到現成的鹽,誰又願意天天喝血呢?

  味道又不好。

  不過鹽本來就貴,又是戰略物資,這些遊牧民族交換與購買比秦國老百姓購買的價格還要更貴,所以數量不算多。

  毛衣與絲綢如今的價格同樣居高不下,所以他們也沒敢換太多。

  除此之外,他們還換走了一些糧食。

  但草原今年豐收,最近又正是食物充足的時候,所以他們並未換取太多。

  而剩下的,就都是一些比較稀奇的東西了。

  比如各式各樣的陶器,比如有人提前售賣的灰爐,比如一些小吃,比如……

  反正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也不知道他們買回去做什麼。

  最神奇的是,趙馨還聽說月氏首領的兒子與頭曼的兒子為了一件衣服,就在街上打了起來。

  街頭鬥毆,若是秦人,那是要罰款坐牢的。

  見義不為,或者見到違法犯罪不舉報,也是要坐牢的。

  所以兩人打起來後,好多秦人要嘛趕緊上前勸架,將兩人分開,要嘛就一股腦地衝到官府舉報兩人打架鬥毆去了——

  秦律嚴苛,已經好久沒人敢在接頭鬥毆了來著,這在雍城也算是大新聞了來著。

  不過秦國百姓在知道打架的並非秦人後,便瞬間一鬨而散,又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兩個打架的人:「……」

  這些秦人太奇怪了!

  而他們為什麼打架呢?

  趙馨問過之後才知道,竟然只是為了一件秦人做的衣服。

  說來這個做衣服的人,與趙馨還有一段淵源。

  那人被帶到她面前後,直接給趙馨跪下磕了好幾個頭,然後才說了自己的姓名籍貫與身份。

  原來此人叫阿萱,是紡織廠的員工之一。

  阿萱與弟弟相依為命,本以為彼此婚事艱難,誰知進入紡織廠幾個與後,便攢下了一部分聘禮,而她作為每個月都有一筆進項的紡織廠正式員工,就算沒有嫁妝,在婚戀市場上也非常吃香。

  原本困擾姐弟二人的問題,瞬間迎刃而解,所以阿萱非常感激帶來一切改變的趙馨。

  至於兩位首領兒子爭搶的那件衣服……

  阿萱心虛又害怕地看了眼趙馨,小聲解釋道:「草民在紡織廠下班後,會跟著一些姐姐嫂子學習織布與製衣,幾個月下來,做得也似模似樣了,所以就想著給弟弟做一套。」

  這年頭,老百姓的衣服一直都是到布店扯幾塊布回來,自己動手做。有些人甚至是自己四處找麻,自己織布,自己做衣服……

  總之能不花錢,就儘量不花錢。

  阿萱原本沒人教,可進了紡織廠後周圍全是女人,每天看著其他人做同樣的活兒,就算偷學也都可以學個七七八八了。

  所以阿萱也學了一手做衣服的本事。

  她給弟弟做的那件衣服,又是打算給他做婚服的,因為身份問題沒辦法在布料上花錢,阿萱就在款式與花紋上用足了功夫,最後做出來的衣服雖然只有黑紅二色,卻也精美奪目。

  穿上後,更是襯得穿衣的人挺拔如松,精神氣十足。

  阿萱弟弟在試衣服的時候被看到了,兩人都想要買下這件衣服,所以才起了爭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