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反倒是灰爐,一個陶製的容器,一個會竹編的匠人就可以做出來,木炭可以自己燒,木屑可以自己做,就算去買價格也不高(碎木炭價格不高),一大口袋也不過一兩錢,一次只要一小把……

  取暖的代價太低,幾乎沒有限制,如何不讓人激動?

  誰家還沒個老人孩子呢?

  不過短短半個月的時間,整個咸陽城內便幾乎人手一個灰爐了。

  灰爐的做法很快從咸陽城傳開,沒多久就傳遍了整個秦國,甚至傳到了其他國家,讓其他國家的百姓都有了更便宜的取暖辦法。

  一日難得天晴,趙馨從街上走過,竟看到幾個老人在太陽底下,優哉游哉地坐在凳子上踩著灰爐取暖,同時與旁邊的同伴說話聊天,臉上的笑容讓人看了不僅會心一笑。

  這樣的畫面,在之前幾年可很難見到——

  為了取暖,只要是手上沒活兒的人,大多會乖乖待在床上,輕易不會下床。

  雖然也有布匹昂貴,很多百姓並沒有那麼多布匹做衣服,只能一家人共穿一件衣服或褲子,許多人不得不留在床上的緣故,但冬天無處取暖的原因更大。

  趙馨不免動容,又讓人將手爐與湯婆子都做了出來。

  但因為手爐與湯婆子都是金屬製作,價格昂貴,即便生產出來很長一段時間後,也不曾如灰爐一般引起轟動。

  手爐還好,小小一個放在手上,既能取暖還美觀,倒是引起了不少有錢的權貴士族的追捧——

  畢竟灰爐又大又笨重,提在手上不夠美觀,也與自己身份不符。

  但湯婆子,就沒有那麼受歡迎了。

  湯婆子的主要作用是睡覺的時候用來暖腳和暖床的,但這東西價格昂貴,又是睡覺的時候使用,不存在美觀與否的問題,除了確實有錢的人家,其他人根本就對其不感興趣。

  趙馨發現之後也不氣餒,正好這時候,秦國的墨家子弟已經通過她送去的火炕圖紙,成功做出來了一個火炕,並讓人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趙馨。

  與此同時,手下也從咸陽城附近收羅了幾十斤鴨絨。

  火炕這東西幾乎沒有太多技術難度,只要成功做出了第一個,找到了訣竅,之後隨便找個人跟著做上一兩次,便可以獨立掌握火炕的技巧。

  所以秦墨那群黑科技大佬們在吃透火炕的構造後,很快就對這東西厭倦了,轉頭就開始研究起其他東西。

  趙馨怎會輕易放過這群大佬?

  她直接將此事報給秦王嬴稷,讓他自己去感受了一次火炕的取暖效果。之後都不用趙馨說,秦王嬴稷便直接下令讓這群秦墨帶幾個做火炕的徒弟——

  帶徒弟的辦法,也只能是親自帶著造火炕。

  而他們要造的第一個火炕,自然勢在秦王嬴稷的宮殿。

  趙馨在火炕研究到一半的時候,其實想到了一個更好的取暖辦法——

  地暖。

  並非現代那種在地面上鋪設管道的地暖,而是故宮那種類似火炕的,在宮殿前面與地面齊平的地方建一個爐灶,讓煙氣從宮殿地面建的煙道流過,然後進入宮殿那面火牆(有夾層),從而達到取暖效果的地暖。

  地暖建成後,整個宮殿都會溫暖如春。

  但這種地暖結構簡單,但若是要建造的話工程很大,就算不用將秦王嬴稷如今的宮殿拆掉重建,也肯定要大動一番。

  秦王嬴稷知道後,幾乎沒有猶豫,直接拒絕了。

  他的理由是:「浪費財力物力!」

  趙馨也覺得這樣做沒有必要,於是直接推薦了火炕。

  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利用火炕,秦王嬴稷甚至下令,只要是想要在自己宮殿內建造火炕的,火炕所需柴火都必須自己負責。

  但即便這樣,火炕還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整個咸陽城內推廣開來——

  因為秦墨大佬們的不藏私,也因為他們並不想在一個自己已經搞懂了的東西上浪費時間,建造火炕的手藝也很快被不少人學走,這些人將其當做謀生手段,很快就開始出入各家,將火炕帶入了千家萬戶。

  這時候,趙馨親自負責的羽絨服,也已經做了出來。

  不過很快她就發現,做出來的羽絨服效果不太好,因為老跑毛。絲綢經緯線緊密,倒是能更好地阻止跑毛,若是在外面縫上一層獸皮,跑毛就更少了。

  但這樣一來,一件衣服的價格可就太貴了。

  她做了兩件羽絨服,一件送給了秦王嬴稷,一件給了嬴小政,剩下的鴨絨就全部用來做了兩條羽絨被。

  確實暖和,穿上之後整個人都感覺不到冷了。

  不過之後,趙馨就沒有再做羽絨服了。

  但她還是將方法傳了出去,有人想要做羽絨服就自己找材料做,雖然只有有錢人才穿得起,但對那些養了雞鴨的老百姓來說也是一筆進項。

  趙馨自己是挺覺得對不起的,畢竟她寄予厚望羽絨服最後完全沒有推廣的可能。

  可她卻不知道,這個冬天有不少人都對她感恩戴德。

  等到冬天一過,朝廷統計死亡人數,發現今年比去年少死了近一半人,她甚至還得到了秦王嬴稷的褒獎——

  每年冬天都有不少人死於嚴寒,或是飢餓,趙馨弄出來的灰爐與火炕,將原本會死於嚴寒的那部分百姓救了回來。

  雖然不是全部,也救了大部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