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子非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蕭璟道:「本宮一會兒還要去紫宸殿,你若無事, 便先退下吧。」

  可誰知宋子非竟從袖中掏出一張藥方來, 頗為神秘,呈到蕭璟面前,「這是臣侍讓家人尋得的一份古方, 可治男子之疾。臣侍已經沒什麼指望了,可您如今和陛下伉儷情深,若無子嗣豈不遺憾,這方子您且收下,這是臣侍一番心意。這麼多年來,您對臣侍的恩惠,臣侍無以報答,只能……」

  宋子非仍舊自顧自的說著,絲毫沒有察覺蕭璟黑下來的臉色,他努力抑制自己想將宋子非趕出去的衝動,深吸一口氣,「東西放下吧。你可以走了。」

  到了晚間,長寧來了立政殿,見蕭璟正靠在榻上專心致志地看書,她將榻前的燭燈挑亮一些,蕭璟有心事,這才察覺她過來,長寧坐在榻沿上,伸手將他的書抽過來,「在看什麼?」

  蕭璟拉過她的手,「晚膳可用了?」

  長寧笑了笑,「有佩蘭看著,哪一餐也沒落下過。還以為你今日會去紫宸殿,沒想到這麼沉得住氣,倒是讓朕好等。」

  蕭璟想到被宋子非擾亂的心思,氣便不打一處來,長寧見他眉頭蹙著,問道:「誰又惹你生氣了?」她想了想,問道:「難道是阿彥?」

  這聲阿彥頓時讓蕭璟心中醋意翻湧,「阿彥?陛下何時同他這般親昵了?」

  長寧心道:真是個醋夫。

  「那日不是你自己喚他阿彥嗎?我不過是隨了你,怎麼倒來怪我。」長寧將他的手丟開,作勢站起身來,蕭璟伸手將她一拉,小心護住長寧的後背,讓她坐在了自己腿上。

  蕭璟悶聲道:「那日衛淵清說他像榮君。」

  長寧愣了一會兒,才明白蕭璟口中的「他」是誰,長寧收起玩笑的心思,正色道:「淵清怎麼會這麼想?阿跡就是阿跡,沒有人能像他。」

  衛淵清這挑撥的話,竟在長寧這裡毫無分量,蕭璟心中百感交集,他今日會向長寧開口,便是因為他還是在乎的。而衛淵清身在局外,比他看得明白,衛淵清知道長寧不會對莊彥動心,而他自己竟糾結幾日。甚至連長寧初見莊彥的眼神,他都細細回想過。

  莊彥身上的確有薛跡那份桀驁的性情,但薛跡的桀驁,源於他對許多事的不在意,而莊彥卻是因為懵懂,他們的確是不一樣的。

  長寧見他沉默不語,以為是自己方才的話觸到了他的傷心處,道:「阿跡在我心中永遠都有一席之地,可故人已逝,如流水不復。我不會在別的男子身上尋他的影子,即便是有一樣的面容,相似的性情,可我們過去經歷的那些無法重回。」長寧抬眸凝視著他的雙眼,「如今我最想做的,便是憐取眼前人。」

  蕭璟抱緊她,他可以不在乎那些身外之物,但卻沒辦法在感情中不患得患失,因為在乎,所以衛淵清的話才會成為攻心的一把箭。

  ————————————————————

  玉林發覺近來莊彥常跑到立政殿屋脊上眺望遠方,若非那些侍衛知道他是蕭璟帶回來的人,只怕早已將他當刺客拿下。天色暗了,莊彥從屋脊上下來,玉林在他身後拍了他肩膀一記,莊彥反手將他脖頸扣住,玉林險些喘不過氣來,莊彥見是他,這才將手鬆開。

  「你鬼鬼祟祟做什麼?」

  玉林咳了幾聲,臉色漲紅,「我鬼鬼祟祟?我方才已經喚了你一聲,誰知道你在想什麼。」

  莊彥臉色一紅,道:「我還以為是刺客。」

  玉林嘲諷道:「這是宮裡,若是每日都有刺客,只怕宮中無人存活了。」

  莊彥以往都會反駁一番,可今日卻十分消沉,玉林碰了碰他的胳膊,「你到底在想什麼?」

  莊彥嘆了口氣,「我聽說陛下要派兵攻打雲州了。」

  玉林不解道:「你還在擔心你那個公主?她可是要殺你!」

  莊彥憂愁道:「我不是在擔心她,可自從公主七年前被圈禁,我便隨著孫大人她們在雲州生活。你難道不明白嗎?我只是不想雲州的百姓受苦。」

  玉林對雲州沒有什麼感情,甚至因為長平劫走了蕭璟,他對那裡還生出些厭倦,但莊彥的憂愁他也能理解一些,可國事哪裡是他能管得了的,只能勸一句,「陛下是明君,自然也不希望雲州百姓受苦。」

  長寧下旨任楊毓為主將,帶兵攻打雲州,只是長平聯合起周邊郡縣一同抵抗,楊毓寫了奏摺稟報此事,長寧召了木雲硯與衛姚進宮商議。

  木雲硯道:「臣之前去雲州時,便已經得到了這等消息,只是沒想到那幾個刺史真的敢和朝廷和陛下作對,與逆黨為伍。」

  長寧緩緩道:「既有雲州不受朝廷旨意,周圍郡縣自然也依法效仿。不過長平應也許諾了那幾名刺史一些好處,不然她們如何也不敢跟著起事。」

  衛姚道:「楊將軍用兵如神,臣倒覺得那些人不足為懼。」

  木雲硯卻不這麼看,「離雲州最近的便是錦城,那幾位刺史雖依附於長平公主,但其下的郡守卻未必同她們一條心。若是楊將軍一味強攻,那些人沒了退路,勢必也會殊死抵抗。」

  衛姚卻道:「木大人的顧慮未免太多了些,若是不極力鎮壓,日後起事者只怕無法斷絕,」

  木雲硯同長寧道:「陛下,縱觀古今,起事者眾矣,但究其根本實乃民不聊生,才不得不反抗,陛下要做盛世明君,須以仁德治天下。長平公主惑亂人心,無君臣之禮,陛下師出有名,自然不在此列。但此刻卻也絕不能將那些人逼上絕路,甚至還可以昭顯您的胸襟,讓她們陷入內鬥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