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孤身一人的時刻, 漫無邊際的黑暗,讓他又想起了當年在雪原時的場景。

  不過到底是有所不同的,那時候他抱了必死的心,唯一支撐他堅持的,只有心中不想死的信念, 但那時候死了,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如今,他除了不想死,還有不敢死。

  這輩子的宏願,還沒有實現,他身上擔著的責任,還沒有完成,他不敢死。還有那個人的心,他還沒有得到,也不知道這一回,那個人還會不會來找他啊。

  傷口處疼得厲害,他沒有傷藥,只能靠布條緊緊勒著來止血。

  他懷裡揣著一個小木盒子,是他放在大寧寺母妃的長生牌位後的,放了十幾年,這才下定決心取回來的。

  失血讓他感到有些眩暈,仿佛再走一步就要栽倒在地,但他心裡明白,這是身體在欺騙他,也是在提醒他。他已經強撐許久了,眼下只能找個乾燥的地方,靠在樹根處坐下歇息片刻。

  顧恆一行人到了事發地,羽林衛還在此處守著,連一隻蒼蠅也飛不進來。

  「就是這裡了,當時陛下從佛堂離開,然後就去了後山,一個人待了小半天,屬下與羽林衛稍稍隔得遠些,等發覺的時候,已經打起來了。」

  樓滌玉一邊說事情經過,一邊指出當時的痕跡給顧恆看。

  顧恆去過邊關打仗,一看那樹上的刀痕,便覺得有些奇怪,「京都有使彎刀的人?」

  樓滌玉眼中閃過一絲驚艷,「殿下好眼力,的確不是京都中人,屬下等與那些人交手,儘管對方掩飾了幾分,但也看出了他們的路數,是北邊的戎人。」

  「近幾月在京都停留的外邦,似乎也有戎人?」

  顧瑜點頭,「是的,前幾月顧令丞之死,就牽扯到了戎人。」

  顧恆一下想起來了,「我記得當時大理寺給出的交代,是說顧……我父親扛不住用刑,這才沒了命,而緣由,是父親接待外邦,衝撞了他們的禮數,被順親王拿到大理寺懲治。」

  「嗯。」顧瑜道,「如此看來,他們早有勾結,這群刺客殺手是戎人無疑了。」

  「當年陛下曾千里奔襲,殺得戎人聞風喪膽不得不奉上降書以歸順我衛朝,這才多少年啊,他們恐怕賊心不死……」顧恆進一步猜測。

  顧瑜道:「若真賊心不死,倒也不大可能,戎人如今的實力已大不如前,再過個十幾二十年,恐怕更沒了心氣兒。不過他們那些人,都有個死記仇的性子,聽聞當年的老戎王病了,病得下不了床,就撐著一口氣……」

  顧恆瞭然道:「你是說他們來刺殺陛下,是為了報當年的私仇?是老戎王的一己之私?」

  「極有可能。」顧瑜道。

  顧恆聽到這,放了大半的心,「如此說來,單單是想要衛明桓的命,不至於引起舉國動盪,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若非如此,京都世家豈敢和那位一起謀這等事?」顧瑜看得很明白,「這次他們必然要全力追殺陛下,若是不成,那位也就到頭了。」

  顧恆很認同,當即吩咐樓滌玉:「樓大人,你傳令給京畿衛王將軍,讓他領著京都衛軍將鴻臚寺圍了,還有順親王府,也一併軟禁。」

  「鴻臚寺那邊倒沒什麼,只是順親王府……」樓滌玉覺得有些為難,「京都世家與那邊沆瀣一氣,恐怕京畿衛鎮不住,王將軍畢竟也出身曲陽王家,他父親據說早年也曾為順親王謀臣。」

  顧恆想了想,他記得那位王老頭,是個固執性子,後來見不得衛明楷亂來,倒與對方生分了,連最後那場謀逆案也沒資格知曉,比顧恆還不如。

  」既然如此,你就說是我下的令。」顧恆打定主意,「宮中無主君,我一個貴妃,好歹也有幾分權力,若不濟,便將顧太妃請出來……」

  「顧太妃是那位的生母……」樓滌玉有些猶疑。

  「這事交給父親和兄長去辦,太妃好歹是顧氏女,我們顧家兒女,家訓是保家衛國,不是爭權奪利。再者,皇家有不得殘殺血親的祖訓,衛明楷不會丟了性命,太妃知道該如何做。」

  如此吩咐下來,樓滌玉便去找京畿衛王秉忱,那是衛明桓的親信,應當能穩住京都局勢。至於世家這邊,想來都在觀望消息,不會輕舉妄動。

  顧瑜倒不同樓滌玉,沒什麼動作。

  顧恆正覺奇怪,顧瑜道:「三弟想到的,父親也想到了,他與阿琢已經去玉泉別宮請太妃回來主持大局,我便留下隨你一起尋找陛下的下落。」

  「那就謝過大哥了。」顧恆連忙道。

  顧瑜無奈地笑了笑,「阿恆,你說這話便是與我生分了,怎麼如今同陛下才是一家人麼?」

  這話是打趣的。

  但顧恆聽到耳里,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說法,的確好像有些偏了心思,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他不禁想要問自己,然而時間容不得,那姓衛的還受了傷,耽擱下去不是辦法。

  「大哥,你這話便是故意看我笑話了,不論什麼時候,我都是顧家人,跟他姓衛的,怎麼可能進一家門?」顧恆仔細搜尋著四周的痕跡,又問了當時在場的羽林衛,「陛下一人來到大寧寺後山,到底有什麼緣由?還屏退侍衛,獨自枯坐半天,豈不是給了那些人可趁之機?」

  顧瑜道:「這話,恐怕得親自問陛下了,阿恆,你看出什麼端倪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