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次異動怕是不簡單。」 梁文經上馬車還是警惕了一句:「萬事小心。」

  第二十四章

  風颳在過路人的臉上, 冰冷刺骨。道上零星幾人也都緊緊裹住棉衣, 頭恨不得縮進胸口。

  噠噠噠, 馬蹄踏在冷硬的青石板路上, 行人遲鈍地回身望去:是譚家軍!

  十幾個黑衣騎兵縱馬快騎, 在這冰天雪地中毫不畏懼。個個神情嚴峻, 在經過有人的街道明顯速度慢了下來。超過幾位行人後, 以第一個譚家軍為首雙腿一夾,立刻加速前行。

  行人努力睜大被風雪擊打著的眼睛,眼底透出了一絲光亮希翼和害怕。

  譚家軍回來了! 他們不會受到欺負了。可是譚家軍一出現就說明要有大的戰爭發生。

  「將軍, 京城來報!」譚迥雷正在軍營內看著行軍圖,聽此立刻揮手讓人進來。

  是關於一些人事調配及糧草的分配,豐城是離金魁人最近的城關之一, 經常受到金魁人的騷擾攻打。但這裡一直是秦奎掌管, 此次譚迥雷突然被按在這還是有些措手不及。

  事實上譚家也曾在守過多年,不過後來閩地內亂, 臨時被武宣帝調了回來, 但也有休生養息的意思。譚家軍作為開國戰軍是大啟最重要的軍事力量, 武宣帝需要底牌, 不能讓譚家軍一直在邊疆耗著。

  剛好秦家想要起來, 武宣帝立刻把秦家提了上來, 以補充譚家的空缺。

  不光是譚迥雷不太熟悉軍隊的人,一些秦奎沒帶走的時候近些年招進來的軍兵也不習慣。

  譚家軍走得是鐵血政策,容不得一點差錯, 也不能對百姓有任何不利的動作, 否則嚴懲不貸。而譚迥雷帶來的分支更是要求嚴厲,這些都是親兵,連譚家軍主力都敢叫板的一支軍隊,紀律嚴明自不用說。

  因為此次金魁動作蹊蹺,譚迥雷不敢輕視,就怕意外出現,所以軍隊裡全是挑最精尖的人來。

  而秦奎這些年在京城,手下來管著邊疆這些兵。天高皇帝遠,邊疆環境又惡劣,自然有所鬆懈。

  比如換崗偵察時,譚家軍沒有一絲放鬆,哪怕換崗的人已經到了。而原駐軍沒到時間已經鬆散的不成樣子,看到人來了更是連手裡的兵器拿不住了。

  譚迥雷看在眼裡,放在心裡。他剛來還不適宜動作過大,只漸漸把重要的部分加進譚家軍,以防意外。

  當然他也在收緊這些原駐軍懶散的心,的確往年金魁人不會進攻大啟,但是現在看來明顯不對勁。譚迥雷也只控制在正常的軍隊狀態,畢竟太警惕了,金魁指不定就不暴露馬腳了。

  「豐城在周郡守的帶領下與京城相比也不容小覷啊!」譚迥雷喝盡杯中的烈酒,腹中一股熱氣流轉開來,喉嚨有火辣辣的燒灼感,他忍不住喟嘆一聲:「好酒!」

  周良御笑了笑,給譚迥雷續上一杯道:「譚將軍這是折煞我周某人啊!豐城地處邊境,加之那金魁人時不時來攻打我們,要不是百姓一心,周某來這也不過普普通通的官員。」

  這話聽著謙遜,實則是在打太極。雖然在譚迥雷眼裡這豐城的邊關軍不及多年以前,但若是真正要論起來,豐城竟隱隱透著京城的繁華。

  甚至福園樓都開到了豐城,要知道在大啟福園樓象徵著的就是繁華,哪個地方有開那就是一種榮譽自豪。這次周良御宴請譚迥雷就是在福園樓里。

  「這,酒與京城相比好像有些不同?」譚迥雷疑惑地搖了搖杯子,同是福園樓,同是一種酒,味道有明顯的差別。

  聞言,周良御笑著解釋說:「豐城冷,酒越烈越好,是以福園樓里的酒與其他地方的不太一樣。」

  邊疆軍換首領,周良御作為豐城郡守自然要來招待招待譚迥雷。而譚迥雷也正好有事向他打聽打聽,兩者一拍即合。

  「以往金魁會突然襲擊城門嗎?」譚迥雷裝作隨意問道,他不知道對方到底是哪方勢力,不好直接問。這也是他作為武將最最厭惡的事,明明需要迫切的打聽到消息,卻因為各種京中勢力糾纏,而不得不小心行事。

  「往年這個時候豐城太平的很,城裡年味兒很重,金魁人也消失了一般。」周良御也是疑惑不已,「金魁一向會在夏季才來攻打我們,想得到一些便宜。」

  每到夏季金魁那邊乾旱,畜牧活不下去就想來搶點東西。

  「如此,今年還望周郡守照常穩住豐城百姓的心,不要出了差錯,以防有意外發生。」譚迥雷想了想還是囑咐道。

  「自然,此乃周某的職責所在,定當義不容辭。」周良御再往兩個酒杯中添滿酒,碰杯乾了!

  出了福園樓,親信跟在譚迥雷的後面,說道:「屬下查過了,豐城郡守和秦家軍來往並不密切。周郡守似乎更在乎治理豐城內的事務,其他軍隊裡的事沒摻和過。」

  「豐城一個邊疆地帶,能有多少油水?他不急著和軍隊籠絡,難道真的一心為民?」軍師在一旁皺著眉頭說道。

  見過人之後,譚迥雷倒不再懷疑了:「總有一些好官在,商胡你太敏感了。」

  雖然周郡守看起來不像是一根筋的清官,但眼神清亮,說話處事一點兒都不像油耍之人。

  「周郡守這裡暫時先放下,你們好好盯著金魁的動作。」譚迥雷總覺得金魁在謀劃著名什麼,心中像是懸著一把劍,隨時會掉下的感覺。

  「是!」手下幾人領命應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