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逢年過節還要給珩哥賞賜,賞賜甚至跟親王是同等的,大臣們想要是將來珩哥封了異性王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老子得皇帝看重也就算了,畢竟是從小一起讀書,一起經歷也多,自然要親密的多,但是對珩哥也這麼好,甚至跟自己的兒子差不多,完全超出了愛屋及烏的範圍。
但大多數的老臣都知道,建元帝這是追憶從前呢,前幾天太子和珩哥無意中站在一起,不少老臣紛紛想到幾十年前建元帝和顧文軒在一起的場景。
瞬間也就明白了,人老了,難免也就回憶起從前的生活。
眾所周知,顧文軒有兩個兒子,長子顧允珩學識出眾,不輸當年的顧文軒,次子顧毅磊去年就送去了邊疆歷練,想來日後前程也是不差的。
顧家這兩個孩子一文一武,將來顧家必定能在上一層樓。
今年顏姐的及笄之禮一過,她就再也不用去讀書了,可以開始相看親事了。
對於未來女婿的人選,顧文軒有著諸多的要求,那天甚至當面列出來一個單子給珩哥。
說是等他和胡蓉出去遊玩後,讓珩哥務必嚴加把關,任何一個要求達不到,就要離顏姐遠遠的,要是真有合適的,也得等自己回來在說,對此珩哥有些無奈,這麼不放心,帶著妹妹一起不就行了。
但顧文軒堅持只帶胡蓉一人去,顏姐求了好幾回,他都沒有答應,往常她只要稍微鬧一鬧,顧文軒早就點頭了,爹娘這回始終沒有,珩哥也能看出來,是不可能帶走的,所以只能他自己在家裡看妹妹了。
如今他還未下場,父親就已經急不可耐的開始收拾東西,珩哥也知道,父親有多期待這一天,已經等了好幾年了。
他是京城人氏,一應考試都在京城,也不用出遠門,很方便。
九月,珩哥開始下場考試,引發了京城新一輪的爭議,這孩子估計能跟他父親一樣,三元及第,金榜提名啊。
鄉試第一得了解元,會試第一得了會元,就等著三月開春的殿試。
顧文軒自是等著這個結果,等殿試放榜了,自己和胡蓉也能啟程了。
邵氏雖已經年邁,但身子依舊康健,顧文軒也去看過,又有太醫時時照顧著。
殿試榜單一出,相比於胡蓉和顏姐激動不已,顧文軒和顧允珩則很淡定。
一個自己當年就是狀元郎,一個本就是胸有成竹,很有把握,後來在珩哥遊街那天,引得一眾千金小姐芳心暗許,還跟顧文軒當年是一模一樣,邵氏得知孫子中了狀元,更是開心。
在想起自己的大孫子,如今不上不下的,臉色立馬變了,翰哥鄉試順利,會試也順利,都是第一,但是殿試還遲遲未參加,就是因為孫氏壓著,害怕兒子不能一舉中狀元,想著多讀幾年,但如今珩哥中了,還進了翰林院,,孫氏壓力更大了。
心也更不順了。
不過這些事情,胡蓉和顧文軒並未多言,也不在乎,等和邵氏告別之後,兩人就啟程出發了。
這一路上兩人走走停停,兩人走了快三年的時間,見識了錦繡山川,大好河山,滔滔江水,滾滾黃河,胡蓉心裡也是很震撼的,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感覺自己心胸越來越開闊。
幼時的壓抑生活帶來的陰影,在如今十多年的幸福生活下,全部都煙消雲散。
兩人去過江南,去過北地,還去了塞外,見識了不同的風景,感受了別樣的風土人情,等回京城以後,徹底的安定下來了。
第60章 ……
珩哥初入翰林院那幾年, 正是胡蓉好顧文軒不在家裡家裡的時候,原本以為珩哥只會讀死書,有些想看笑話的人, 最後都被啪啪打臉。
翰林院當了三年的編修,期間又學習了很多, 後來珩哥就被調到了吏部。
如今他雖未到及冠之年,但不少人都想給他說親,媒人沒少上門, 從前胡蓉和顧文軒不在,倒是可以直接推脫, 眼下他們回來了,這件事到沒有那麼容易。
胡蓉也是發愁,這幾年裡, 遊歷了大楚河山,心情大好,但一回來, 每天都能收到各種各樣各種名目的請柬,有的是為兒子的, 也有看上她家閨女的,總比不能都去, 但也不能一家都不去。
最後索性在家裡辦了一個賞花宴, 邀請了京城所有的女眷來, 到時候讓兒子自己相看, 也不一定要高門顯貴之女,只要家世清白,兒子喜歡就好。
還有女兒的親事也是煩心,顧文軒想起自己曾經教過的學生, 貌似沒有一個合適的,也就王家那個小子不錯,性格溫文爾雅,和女兒也算自小熟識。
前天蘇氏還來了,求娶之意很明顯,但顧文軒發現自家閨女對王謙也沒有小時候那麼熱衷了,王謙亦然,他也算是一甲進士的出身,如今在翰林院上值,家裡人際關係簡單,女兒嫁過去也能過得舒心,但顧文軒還是想讓女兒嫁給一個自己喜歡,也同樣喜歡自己的人。
顏姐如今已經快十八了,雖是他和妻子的掌上明珠,但親事不能拖了,女子終究不比男子,來上門求娶的那些個顧文軒是一個也看不上。
眼下他也正為此事發愁,建元帝如今也放下了手中的事務,讓太子監國,自己每日不是欣賞古董書畫,就是叫顧文軒進宮,兩人一起說說話,敘敘舊,下下棋。
這日,兩人照常在一起下棋,眼見顧文軒又開始嘆氣,建元帝一個沒忍住笑了出來。
老子得皇帝看重也就算了,畢竟是從小一起讀書,一起經歷也多,自然要親密的多,但是對珩哥也這麼好,甚至跟自己的兒子差不多,完全超出了愛屋及烏的範圍。
但大多數的老臣都知道,建元帝這是追憶從前呢,前幾天太子和珩哥無意中站在一起,不少老臣紛紛想到幾十年前建元帝和顧文軒在一起的場景。
瞬間也就明白了,人老了,難免也就回憶起從前的生活。
眾所周知,顧文軒有兩個兒子,長子顧允珩學識出眾,不輸當年的顧文軒,次子顧毅磊去年就送去了邊疆歷練,想來日後前程也是不差的。
顧家這兩個孩子一文一武,將來顧家必定能在上一層樓。
今年顏姐的及笄之禮一過,她就再也不用去讀書了,可以開始相看親事了。
對於未來女婿的人選,顧文軒有著諸多的要求,那天甚至當面列出來一個單子給珩哥。
說是等他和胡蓉出去遊玩後,讓珩哥務必嚴加把關,任何一個要求達不到,就要離顏姐遠遠的,要是真有合適的,也得等自己回來在說,對此珩哥有些無奈,這麼不放心,帶著妹妹一起不就行了。
但顧文軒堅持只帶胡蓉一人去,顏姐求了好幾回,他都沒有答應,往常她只要稍微鬧一鬧,顧文軒早就點頭了,爹娘這回始終沒有,珩哥也能看出來,是不可能帶走的,所以只能他自己在家裡看妹妹了。
如今他還未下場,父親就已經急不可耐的開始收拾東西,珩哥也知道,父親有多期待這一天,已經等了好幾年了。
他是京城人氏,一應考試都在京城,也不用出遠門,很方便。
九月,珩哥開始下場考試,引發了京城新一輪的爭議,這孩子估計能跟他父親一樣,三元及第,金榜提名啊。
鄉試第一得了解元,會試第一得了會元,就等著三月開春的殿試。
顧文軒自是等著這個結果,等殿試放榜了,自己和胡蓉也能啟程了。
邵氏雖已經年邁,但身子依舊康健,顧文軒也去看過,又有太醫時時照顧著。
殿試榜單一出,相比於胡蓉和顏姐激動不已,顧文軒和顧允珩則很淡定。
一個自己當年就是狀元郎,一個本就是胸有成竹,很有把握,後來在珩哥遊街那天,引得一眾千金小姐芳心暗許,還跟顧文軒當年是一模一樣,邵氏得知孫子中了狀元,更是開心。
在想起自己的大孫子,如今不上不下的,臉色立馬變了,翰哥鄉試順利,會試也順利,都是第一,但是殿試還遲遲未參加,就是因為孫氏壓著,害怕兒子不能一舉中狀元,想著多讀幾年,但如今珩哥中了,還進了翰林院,,孫氏壓力更大了。
心也更不順了。
不過這些事情,胡蓉和顧文軒並未多言,也不在乎,等和邵氏告別之後,兩人就啟程出發了。
這一路上兩人走走停停,兩人走了快三年的時間,見識了錦繡山川,大好河山,滔滔江水,滾滾黃河,胡蓉心裡也是很震撼的,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感覺自己心胸越來越開闊。
幼時的壓抑生活帶來的陰影,在如今十多年的幸福生活下,全部都煙消雲散。
兩人去過江南,去過北地,還去了塞外,見識了不同的風景,感受了別樣的風土人情,等回京城以後,徹底的安定下來了。
第60章 ……
珩哥初入翰林院那幾年, 正是胡蓉好顧文軒不在家裡家裡的時候,原本以為珩哥只會讀死書,有些想看笑話的人, 最後都被啪啪打臉。
翰林院當了三年的編修,期間又學習了很多, 後來珩哥就被調到了吏部。
如今他雖未到及冠之年,但不少人都想給他說親,媒人沒少上門, 從前胡蓉和顧文軒不在,倒是可以直接推脫, 眼下他們回來了,這件事到沒有那麼容易。
胡蓉也是發愁,這幾年裡, 遊歷了大楚河山,心情大好,但一回來, 每天都能收到各種各樣各種名目的請柬,有的是為兒子的, 也有看上她家閨女的,總比不能都去, 但也不能一家都不去。
最後索性在家裡辦了一個賞花宴, 邀請了京城所有的女眷來, 到時候讓兒子自己相看, 也不一定要高門顯貴之女,只要家世清白,兒子喜歡就好。
還有女兒的親事也是煩心,顧文軒想起自己曾經教過的學生, 貌似沒有一個合適的,也就王家那個小子不錯,性格溫文爾雅,和女兒也算自小熟識。
前天蘇氏還來了,求娶之意很明顯,但顧文軒發現自家閨女對王謙也沒有小時候那麼熱衷了,王謙亦然,他也算是一甲進士的出身,如今在翰林院上值,家裡人際關係簡單,女兒嫁過去也能過得舒心,但顧文軒還是想讓女兒嫁給一個自己喜歡,也同樣喜歡自己的人。
顏姐如今已經快十八了,雖是他和妻子的掌上明珠,但親事不能拖了,女子終究不比男子,來上門求娶的那些個顧文軒是一個也看不上。
眼下他也正為此事發愁,建元帝如今也放下了手中的事務,讓太子監國,自己每日不是欣賞古董書畫,就是叫顧文軒進宮,兩人一起說說話,敘敘舊,下下棋。
這日,兩人照常在一起下棋,眼見顧文軒又開始嘆氣,建元帝一個沒忍住笑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