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不怕,有阿娘在,爹爹不會打我的」。
「或者我去祖母哪裡也行」,小傢伙嘴裡嘟囔著,但還是拿起來一旁的詩書。
話說一年前顧盛去世以後,顧文軒就把母親和如姐接到了身邊來,邵氏如今也是一心打理著家裡的生意,照顧著自己的大孫女,顧盛不在了,她也就直接搬過來了。
「大伯父就要回來了,祖母最近每天都樂呵呵的」。
「是啊」,
胡蓉說完以後,隨即翻開手裡的書本,教小傢伙背詩文。
顧文軒雖是希望兒子將來學武,但是他的兒子自然是要文武雙全的,武是要學的,但聖賢書也是要讀的,要是當一個大字不識的武將那就是讓別人看笑話了。
今年開春,尚書省的宰相告老後,顧文軒就頂了上去,成了這大楚建國三百年來最年輕的宰相。
家裡幾個孩子的身份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不少人家都來求娶如姐,她怎麼也是顧文軒的大侄女,顏姐他們是不敢想的,顧文軒的親生女兒,聽說不光蘇氏看上了,連宮裡的皇后娘娘都看上了。
如姐的婚事自然是邵氏做主的,雖有不少人上門提親,但邵氏都是一一拒絕了,理由是孩子還小,多留兩年,但如今聽說顧文淵一家要回京城了,不少人又打起來精神。
邵氏不情願,不是還有顧文淵和孫氏這對親生父母嗎?
顧文淵被皇帝調回來,直接就進了翰林院,是五品的翰林院大學士,但不管怎樣這個五品官總比北地的六品官好何況還在京城。
孫氏自然是很氣憤的,有不少的權貴人家都來求親,邵氏就該給女兒挑個高高的門第嫁了,這樣以後還能幫到翰哥,也能為家族出力,何況一個已經及笄之年的女子,也是該嫁人了,說什麼年紀小呢,糊弄誰呢。
京城像如姐這個年紀的那個沒嫁人啊。
邵氏對如姐是另有打算的,這孩子在她的教養下,變得端莊大方,且長相也不錯,如今他們家裡靠著顧文軒已經很顯赫了,哪裡需要女子去聯姻啊,況且幾年生活下來,也是很有感情的。
孫女的終身幸福可比這門第重要多了,嫁到了高門大戶,又不像是顏姐有親生父親撐腰,到時候肯定會受委屈的,既如此還不如找個門當戶對的,或者稍微差一點的,只要孩子將來過得好就行了。
翰哥已經能下場考試了,但孫氏為了讓兒子將來的前途好一些,硬是壓著兒子,讓在過三年在考,多讀幾年書也更有把握,說不定還能跟顧文軒一樣三元及第,金榜題名呢,到時候在給兒子挑個高門顯貴家裡的嫡長女,是最合適不過的。
對於這個兒媳婦邵氏心裡很清楚的,所以她要趕在孫氏一家回來前,就給如姐把婚事定了,甚至還拜託了顧文軒去看哪家的孩子好,人品好,有學識的,不拘出身好不好,只要自己有本事就好了。
顧文軒也找人打聽過,最後給邵氏推薦了一戶人家,是吏部右侍郎家裡的嫡次子,這孩子小時候他就見過,且他已經下場考過試了,一甲進士的出身,如今在翰林院做事,也不算差。
顧文軒和右侍郎搭檔多年,他的父親就是個剛正不阿的人,兒子肯定也不差。
邵氏自然是回去好好打探了一番,後來得知這家人都不錯,家裡就兩個兒子,而且家裡的男子都不納妾,身邊也很乾淨,家族也算是書香世家,世世代代都是讀書人。
父兄都在朝廷為官,品級也不低。
邵氏又讓人合了兩個孩子的八字,也很合適,當即就給兩個孩子訂婚了。
胡蓉知道後,立馬準備了十萬兩的銀票和五大箱子的古董珍玩,各種的綾羅綢緞金銀珠寶送過去就當是她這個嬸嬸和顧文軒這個二叔給如姐添妝了。
如姐本就是個好孩子,這幾年對家裡的幾個孩子也算是照顧有加,有時候胡蓉去參加宴會,孩子都是送到邵氏哪裡,如姐也是幫著一起照顧的。
要不然幾個孩子也不會很喜歡這個姐姐。
邵氏在看到胡蓉送來的東西,心裡開心的不得了。
這些東西里最好的就是這些古董字畫各種珍玩了,這些說起來都是無價的東西,一看就是御賜的,胡蓉都捨得給如姐添妝用,還拿了這麼多出來,邵氏心裡還是有點震驚的。
震驚過後就是欣喜了,她把自己的嫁妝一分為二,將來準備給兩個孫女的,有了胡蓉送來的這些,在加上公中出的,如姐出嫁的嫁妝已經不能用十里紅妝來形容了。
邵氏清點著如姐的嫁妝,二十個京城的鋪子,郊外五個大的莊子,這是顧家公中出的,將來顏姐也是有的,還有自己當年的一半嫁妝,在加上胡蓉送過來的這些東西,和侍郎家裡送來的無數聘禮,笑的合不攏嘴。
「祖母,孫兒要不了這麼多的,您的還是自己留著養老吧吧,嬸嬸的也送回去吧,這幾年叔叔嬸嬸對我很好了,逢年過節的禮物不斷,這些還是給顏姐將來留著吧」。
「傻孩子,說什麼胡話呢,出嫁後女人手裡最重要的就是有錢,給你的你就拿著,出嫁後要體貼丈夫,孝順公婆,祖母已經打聽過了,你那公公婆婆都是好相處的人,嫁進去後在生個一兒半女的,日後啊,也就穩了」。
邵氏拉著如姐的手親切的囑咐道。
「孫兒謹記祖母教誨」,到底只是十五六的姑娘,說到成親還是害羞的紅了臉,低下了頭。
「或者我去祖母哪裡也行」,小傢伙嘴裡嘟囔著,但還是拿起來一旁的詩書。
話說一年前顧盛去世以後,顧文軒就把母親和如姐接到了身邊來,邵氏如今也是一心打理著家裡的生意,照顧著自己的大孫女,顧盛不在了,她也就直接搬過來了。
「大伯父就要回來了,祖母最近每天都樂呵呵的」。
「是啊」,
胡蓉說完以後,隨即翻開手裡的書本,教小傢伙背詩文。
顧文軒雖是希望兒子將來學武,但是他的兒子自然是要文武雙全的,武是要學的,但聖賢書也是要讀的,要是當一個大字不識的武將那就是讓別人看笑話了。
今年開春,尚書省的宰相告老後,顧文軒就頂了上去,成了這大楚建國三百年來最年輕的宰相。
家裡幾個孩子的身份自然也是水漲船高,不少人家都來求娶如姐,她怎麼也是顧文軒的大侄女,顏姐他們是不敢想的,顧文軒的親生女兒,聽說不光蘇氏看上了,連宮裡的皇后娘娘都看上了。
如姐的婚事自然是邵氏做主的,雖有不少人上門提親,但邵氏都是一一拒絕了,理由是孩子還小,多留兩年,但如今聽說顧文淵一家要回京城了,不少人又打起來精神。
邵氏不情願,不是還有顧文淵和孫氏這對親生父母嗎?
顧文淵被皇帝調回來,直接就進了翰林院,是五品的翰林院大學士,但不管怎樣這個五品官總比北地的六品官好何況還在京城。
孫氏自然是很氣憤的,有不少的權貴人家都來求親,邵氏就該給女兒挑個高高的門第嫁了,這樣以後還能幫到翰哥,也能為家族出力,何況一個已經及笄之年的女子,也是該嫁人了,說什麼年紀小呢,糊弄誰呢。
京城像如姐這個年紀的那個沒嫁人啊。
邵氏對如姐是另有打算的,這孩子在她的教養下,變得端莊大方,且長相也不錯,如今他們家裡靠著顧文軒已經很顯赫了,哪裡需要女子去聯姻啊,況且幾年生活下來,也是很有感情的。
孫女的終身幸福可比這門第重要多了,嫁到了高門大戶,又不像是顏姐有親生父親撐腰,到時候肯定會受委屈的,既如此還不如找個門當戶對的,或者稍微差一點的,只要孩子將來過得好就行了。
翰哥已經能下場考試了,但孫氏為了讓兒子將來的前途好一些,硬是壓著兒子,讓在過三年在考,多讀幾年書也更有把握,說不定還能跟顧文軒一樣三元及第,金榜題名呢,到時候在給兒子挑個高門顯貴家裡的嫡長女,是最合適不過的。
對於這個兒媳婦邵氏心裡很清楚的,所以她要趕在孫氏一家回來前,就給如姐把婚事定了,甚至還拜託了顧文軒去看哪家的孩子好,人品好,有學識的,不拘出身好不好,只要自己有本事就好了。
顧文軒也找人打聽過,最後給邵氏推薦了一戶人家,是吏部右侍郎家裡的嫡次子,這孩子小時候他就見過,且他已經下場考過試了,一甲進士的出身,如今在翰林院做事,也不算差。
顧文軒和右侍郎搭檔多年,他的父親就是個剛正不阿的人,兒子肯定也不差。
邵氏自然是回去好好打探了一番,後來得知這家人都不錯,家裡就兩個兒子,而且家裡的男子都不納妾,身邊也很乾淨,家族也算是書香世家,世世代代都是讀書人。
父兄都在朝廷為官,品級也不低。
邵氏又讓人合了兩個孩子的八字,也很合適,當即就給兩個孩子訂婚了。
胡蓉知道後,立馬準備了十萬兩的銀票和五大箱子的古董珍玩,各種的綾羅綢緞金銀珠寶送過去就當是她這個嬸嬸和顧文軒這個二叔給如姐添妝了。
如姐本就是個好孩子,這幾年對家裡的幾個孩子也算是照顧有加,有時候胡蓉去參加宴會,孩子都是送到邵氏哪裡,如姐也是幫著一起照顧的。
要不然幾個孩子也不會很喜歡這個姐姐。
邵氏在看到胡蓉送來的東西,心裡開心的不得了。
這些東西里最好的就是這些古董字畫各種珍玩了,這些說起來都是無價的東西,一看就是御賜的,胡蓉都捨得給如姐添妝用,還拿了這麼多出來,邵氏心裡還是有點震驚的。
震驚過後就是欣喜了,她把自己的嫁妝一分為二,將來準備給兩個孫女的,有了胡蓉送來的這些,在加上公中出的,如姐出嫁的嫁妝已經不能用十里紅妝來形容了。
邵氏清點著如姐的嫁妝,二十個京城的鋪子,郊外五個大的莊子,這是顧家公中出的,將來顏姐也是有的,還有自己當年的一半嫁妝,在加上胡蓉送過來的這些東西,和侍郎家裡送來的無數聘禮,笑的合不攏嘴。
「祖母,孫兒要不了這麼多的,您的還是自己留著養老吧吧,嬸嬸的也送回去吧,這幾年叔叔嬸嬸對我很好了,逢年過節的禮物不斷,這些還是給顏姐將來留著吧」。
「傻孩子,說什麼胡話呢,出嫁後女人手裡最重要的就是有錢,給你的你就拿著,出嫁後要體貼丈夫,孝順公婆,祖母已經打聽過了,你那公公婆婆都是好相處的人,嫁進去後在生個一兒半女的,日後啊,也就穩了」。
邵氏拉著如姐的手親切的囑咐道。
「孫兒謹記祖母教誨」,到底只是十五六的姑娘,說到成親還是害羞的紅了臉,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