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蕭明軒並沒有停下步子,慌張道:「刑部不是吃白飯的,半天下來便確定了昨夜叫走姬慕清的宮女。現在辨別那三人身份的腰牌被收走了,他們定會費勁心思撬開宮女的嘴。」
宋正修喝了口茶,淡然道:「那也得有命活到張嘴。」
「先生都打點好了。」蕭明軒眼前一亮。
「最終做事的人今日黃昏前都不會再開口說話,且互相毫不相關。」宋正修將茶盞置於一旁,又拿過一本閒書,「刑部有的是人查。不過這一次的舉動本就做得不乾淨,經不起細查。」
蕭明軒聞言頓時不解,「那先生為何之前還一直說服本王?」
「殿下別急。」宋正修緩緩道,「那三人本乃賤民,家有老父老母。如今自家唯一的兒子莫名被安上入宮行刺的罪名,他們自然不會相信。」
「如若朝廷查不出他們由誰帶入宮中,又是誰讓他們去玷污姬慕清的清白,他們但凡知道一點律法,都要鬧一鬧的。」
他倏爾一頓,話鋒一轉,「姬府位高權重,受了委屈怎會不反擊。但若是做事太過張揚,難免會引得旁人注視。」
蕭明軒蹙眉,反駁道:「先生這話不對,當朝有多少嫉妒姬家的官員,但姬家依舊未失過君心。」隨後他突然想起什麼往事,感嘆道:「從小姬慕清入宮伴讀,劍術騎術壓過皇子一頭,父王還高興得施予褒獎。如今他拐了自己兒子,父王只反對了那麼些天也就釋然了。」
他越想越覺得此番白忙活了一場,「姬太傅是陪著父王奪嫡的,而父王又想做個明君。若不是什麼滔天大罪,姬府倒不了台。」
「殿下不信。」宋正修微挑眉。
蕭明軒眯起眼,審視著他道:「先生此次的籌謀確有變故,而且本王至今不知您呈了什麼東西給御史台。」
宋正修笑了笑,不疾不徐地回:「那微臣陪殿下拭目以待。」
***
三名壯漢的畫像掛到布告欄後,沒多久便有人哭著揭了榜。刑部本以為這下能查出些苗頭,未想那三人已離家數年,家裡親戚老小都只知自家男兒在外做工,偶爾向家裡人要些錢財,此外便再不知其它。
眼見已拖延過一次的時限將至,刑部慌亂下用了手段,將已死去的兩名壯漢屍首拖上了公堂,未想輪番逼問下讓其中一位母親當場瘋了。
而與此同時,御史台晝夜不停地收到信件,儘是各部官員貪贓枉法的罪證。此時這番極具報復性的舉動,實在難讓人不聯想到姬府。
姬懷遠接到消息後,忙在上朝前拉過自己的二弟說事。
姬懷謹簡單聽了形勢後,滿臉不可思議,爭辯道:「禮部的官員我都未必認得全,怎可能去盯其它五部。」
「就連禁軍和戍守南邊的將領中都有被參的,而且似乎皆證據確鑿。」姬懷遠嘆氣,「太師特意替我們詢問了,是說抓到了其中兩位送信之人,恰巧是呈遞對方的罪責。」
「這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姬懷謹略微震恐。
「如今這兩家互相咬了,都說是旁人授意他們將對方貪污犯事的證據呈上去。」
「大哥,這是機會。」
姬懷遠沉聲肅穆道:「不,我們什麼都不能認,這點小事他們也可以栽贓給我們。」
如今敵暗我明,姬慕清還在昏迷狀態,貿然有所舉動的確存在風險。姬懷謹想了想,須臾後才點頭道:「有理。」
「你我兄弟二人儘量對上眾口,不要讓太子殿下出面。」姬懷遠又叮囑說。
「大哥的意思是?」
姬懷遠正色,「能鋪設這麼大一盤棋,他們的目的不會只是讓姬府倒台。」
果不其然之後的朝會上,待刑部匯報完調查的進度後,便輪到了御史台炮語連珠。除卻被檢舉官員罪證的呈遞,最主要的矛頭還是直指姬家暗中派人監視百官,越俎代庖。
姬懷遠仔細聽完侍御史的論言後,迅速據理力爭,果斷否認此事。
侍御史馮承先前便已參過姬慕清。那一次他最後被姬懷遠牽著鼻子走,事後許久時間裡都在被同僚笑話。但這回,他看著笏板上滿滿當當的字,頓時有些許底氣。
察覺到爭論的走向愈發不對,姬懷遠便決定再次闡明立場。可他還未出言,馮承突然脫口的一席話震得文武百官皆啞口無言,「如今刑部尚未查出那三個歹徒由何人安插到王宮,微臣倒是覺得,姬將軍中途無故離場也是疑點之一,說不準這一切都是他自導自演。」
「我兒圖啥?」姬懷遠聽此雙目圓睜,連謙稱都不用了。
蕭北辰亦斂下嘴角盯了過去。
「據說姬將軍將要交付兵權,此番作為許是對君上不滿。」
「胡言亂語。」姬懷遠冷笑了兩聲,「我兒兵權卸去,那是要接受更大的殊榮,他何必如此輕重不分。」
「微臣所言也確有道理,如今刑部之所以查不出來,正是因為大家根本就沒往那處想。」馮承挺直了腰板,「而且隨後姬家便立刻呈上眾臣的罪責,這又如何解釋?」
繞來繞去,對方仍舊堅信檢舉官員一事為姬家所為。姬懷遠閉了閉眼,暗暗長嘆了一聲。
而這時百官中亦有其它的議論聲:「姬家如今依然是受害者,何必將不相干的人牽扯進來,朝廷自會給一個交代的。」
有人附和:「是啊是啊。」
宋正修喝了口茶,淡然道:「那也得有命活到張嘴。」
「先生都打點好了。」蕭明軒眼前一亮。
「最終做事的人今日黃昏前都不會再開口說話,且互相毫不相關。」宋正修將茶盞置於一旁,又拿過一本閒書,「刑部有的是人查。不過這一次的舉動本就做得不乾淨,經不起細查。」
蕭明軒聞言頓時不解,「那先生為何之前還一直說服本王?」
「殿下別急。」宋正修緩緩道,「那三人本乃賤民,家有老父老母。如今自家唯一的兒子莫名被安上入宮行刺的罪名,他們自然不會相信。」
「如若朝廷查不出他們由誰帶入宮中,又是誰讓他們去玷污姬慕清的清白,他們但凡知道一點律法,都要鬧一鬧的。」
他倏爾一頓,話鋒一轉,「姬府位高權重,受了委屈怎會不反擊。但若是做事太過張揚,難免會引得旁人注視。」
蕭明軒蹙眉,反駁道:「先生這話不對,當朝有多少嫉妒姬家的官員,但姬家依舊未失過君心。」隨後他突然想起什麼往事,感嘆道:「從小姬慕清入宮伴讀,劍術騎術壓過皇子一頭,父王還高興得施予褒獎。如今他拐了自己兒子,父王只反對了那麼些天也就釋然了。」
他越想越覺得此番白忙活了一場,「姬太傅是陪著父王奪嫡的,而父王又想做個明君。若不是什麼滔天大罪,姬府倒不了台。」
「殿下不信。」宋正修微挑眉。
蕭明軒眯起眼,審視著他道:「先生此次的籌謀確有變故,而且本王至今不知您呈了什麼東西給御史台。」
宋正修笑了笑,不疾不徐地回:「那微臣陪殿下拭目以待。」
***
三名壯漢的畫像掛到布告欄後,沒多久便有人哭著揭了榜。刑部本以為這下能查出些苗頭,未想那三人已離家數年,家裡親戚老小都只知自家男兒在外做工,偶爾向家裡人要些錢財,此外便再不知其它。
眼見已拖延過一次的時限將至,刑部慌亂下用了手段,將已死去的兩名壯漢屍首拖上了公堂,未想輪番逼問下讓其中一位母親當場瘋了。
而與此同時,御史台晝夜不停地收到信件,儘是各部官員貪贓枉法的罪證。此時這番極具報復性的舉動,實在難讓人不聯想到姬府。
姬懷遠接到消息後,忙在上朝前拉過自己的二弟說事。
姬懷謹簡單聽了形勢後,滿臉不可思議,爭辯道:「禮部的官員我都未必認得全,怎可能去盯其它五部。」
「就連禁軍和戍守南邊的將領中都有被參的,而且似乎皆證據確鑿。」姬懷遠嘆氣,「太師特意替我們詢問了,是說抓到了其中兩位送信之人,恰巧是呈遞對方的罪責。」
「這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姬懷謹略微震恐。
「如今這兩家互相咬了,都說是旁人授意他們將對方貪污犯事的證據呈上去。」
「大哥,這是機會。」
姬懷遠沉聲肅穆道:「不,我們什麼都不能認,這點小事他們也可以栽贓給我們。」
如今敵暗我明,姬慕清還在昏迷狀態,貿然有所舉動的確存在風險。姬懷謹想了想,須臾後才點頭道:「有理。」
「你我兄弟二人儘量對上眾口,不要讓太子殿下出面。」姬懷遠又叮囑說。
「大哥的意思是?」
姬懷遠正色,「能鋪設這麼大一盤棋,他們的目的不會只是讓姬府倒台。」
果不其然之後的朝會上,待刑部匯報完調查的進度後,便輪到了御史台炮語連珠。除卻被檢舉官員罪證的呈遞,最主要的矛頭還是直指姬家暗中派人監視百官,越俎代庖。
姬懷遠仔細聽完侍御史的論言後,迅速據理力爭,果斷否認此事。
侍御史馮承先前便已參過姬慕清。那一次他最後被姬懷遠牽著鼻子走,事後許久時間裡都在被同僚笑話。但這回,他看著笏板上滿滿當當的字,頓時有些許底氣。
察覺到爭論的走向愈發不對,姬懷遠便決定再次闡明立場。可他還未出言,馮承突然脫口的一席話震得文武百官皆啞口無言,「如今刑部尚未查出那三個歹徒由何人安插到王宮,微臣倒是覺得,姬將軍中途無故離場也是疑點之一,說不準這一切都是他自導自演。」
「我兒圖啥?」姬懷遠聽此雙目圓睜,連謙稱都不用了。
蕭北辰亦斂下嘴角盯了過去。
「據說姬將軍將要交付兵權,此番作為許是對君上不滿。」
「胡言亂語。」姬懷遠冷笑了兩聲,「我兒兵權卸去,那是要接受更大的殊榮,他何必如此輕重不分。」
「微臣所言也確有道理,如今刑部之所以查不出來,正是因為大家根本就沒往那處想。」馮承挺直了腰板,「而且隨後姬家便立刻呈上眾臣的罪責,這又如何解釋?」
繞來繞去,對方仍舊堅信檢舉官員一事為姬家所為。姬懷遠閉了閉眼,暗暗長嘆了一聲。
而這時百官中亦有其它的議論聲:「姬家如今依然是受害者,何必將不相干的人牽扯進來,朝廷自會給一個交代的。」
有人附和:「是啊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