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醫們這會兒只怕溫憲公主有個好歹,聖上把火撒他們身上,現在突然有個道士冒出來,扛走了責任,他們巴不得,爭先恐後去煎藥。

  等到藥熬好,青陽在其中加了適量的石膏粉攪拌均勻,讓人把溫憲公主扶起,半碗下肚,溫憲公主痛苦皺起的眉宇便舒展開來,一碗下去,溫憲公主的神色徹底變得輕鬆起來,這時候閉眼,就不是昏厥,而是疲憊之後香甜的沉睡。

  皇太后看青陽往藥里攪那香灰一樣的玩意兒,差點就想跟德妃一塊念佛了,哪知道這一碗下去,效果居然這樣立竿見影?

  德妃也是看得大腦一片空白,大悲之後大喜,她一向性格淡泊,一時竟有些反應不過來,過了好半晌,除了「太好了」以外,唯一能想到的竟是:幸好沒念佛……

  過了片刻,溫憲公主在夢中出了一頭的汗,被皇太后趕緊擦去,又過了少頃,公主嚶嚀一聲,眼皮緩緩睜開。

  青陽診完脈其實心裡就定了,這時候笑嘻嘻地將尚還冰爽的西瓜從旁邊的羅睺袖中掏出來:「——不好意思,掏錯了。」青陽黑線地把滅世黑蓮塞回去,這次總算掏對,「幸好我機智,來前多帶了塊瓜。想吃嗎?冰的,開封的西瓜,甜得很。」

  別說溫憲公主,在座的誰不是熱得發躁,看到那還綴著冰霜的西瓜,那口水都快下來了。可誰又好意思和病人爭呢?只能眼睜睜看著溫憲公主顫顫巍巍地撐著病人之軀,那櫻桃小口,一點一點地,將所有的瓜蠶食殆盡……

  胤褆忍不住舔舔好乾的嘴:「還有嗎?」

  胤禟也不太快活地說:「瓜是有,但不是開封的,開封的瓜送來早不新鮮了。」

  胤礽在一旁默不作聲,只更加堅定了成為道觀繼承人的決心……

  第48章

  康熙哪知道, 就是一塊冰西瓜的事兒,養大的保成就堅定信念要單飛了。他還用著正常的思維,怒斥完全沒派上用場的太醫:「朕養你們有何用!這麼一大群人, 還抵不上大師一劑藥管用!」

  康熙確實挺生氣的, 一來, 是太醫無能,二來,是害他花了那麼多銀子。

  青陽本想著這會兒開口, 是不是太不顧及皇帝的臉面, 就聽旁邊有個太醫脖子上掛著的年輕鬼輕蔑地說:「養你娘呢,死皇帝,臭不要臉……」

  大約是受康熙的龍氣震懾,附近林子裡都少有陰鬼徘徊,這個年輕鬼估計是跟太醫有點血緣關係,才硬跟了進來。

  仗著康熙聽不見, 年輕鬼大肆地罵了一通,而後憤憤道:「又不是說大夫什麼病都精通的, 而且你那叫養嗎?當年老子做御藥房特簡供奉, 連個俸祿都沒有!光每天管吃, 每月給點蠟燭,冬天給點木炭。呸,還要被內務府的人欺負,早知如此,我當個鄉野醫生不快活?」

  青陽都驚了, 當太醫的待遇這麼差呢?再看地上跪著的老太醫們, 青陽只覺仿佛看到了一地的楊白勞, 忍不住挺身而出道:「……也不能這麼說的!這就跟做學問一樣, 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世上哪有全能的人?我這也不過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準確地來說,應該是後人的肩膀。

  溫憲公主這種病例,青陽不僅在現代時見過,還在袁枚的《隨園詩話》中讀過。

  當時,袁枚和溫憲公主一樣中暑,也是被大夫誤診,當做太陽經疾症,用了升麻、羌活兩味藥,使得病情不減輕反嚴重。後來還是袁枚的好基友,擅長治療暑證的趙藜村醫生路過,才用的這白虎湯救回一命。

  青陽也不敢自比趙藜村醫生,人家可是上過《中醫人物詞典》的名醫,據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記載,吃趙藜村的藥,只一口便覺得氣血不再上涌,半碗便陷入沉睡,青陽自覺達不到趙藜村醫生的水準。

  然而此時,袁枚尚且還沒出生呢!趙藜村就更不知道在哪了……

  康熙居然從善若流地順著一拐:「大師不願做國師,那掛個太醫的閒職,救死扶傷,不知道有沒有想法?」

  青陽:???

  之前生氣不會是裝的吧!不愧是皇帝啊,心臟就算了,臉也很大,之前國師還說月俸百兩呢,現在想用一點點蠟燭、炭火就把他包了?

  青陽一個猛轉:「走了走了……」

  皇子們趕緊攔的攔,擋的擋:

  「別啊,那開封西瓜還有沒有了,能不能訂點……」

  「是啊,難得來一趟,溫憲又才好些,萬一路上再有個什麼閃失,醫者父母心,是不是得多觀察幾天啊!」

  「那麼多銀子,來一趟就走?太不夠意思了吧……」

  青陽:「???」

  咋的,我還要原地給你們表演個Breaking或者詩朗誦?我是來治病的好吧!倒是西瓜……青陽對胤禟說:「你出多少錢鴨!」

  正在思忖是不是以後改信道門的德妃:「……」

  這大師也太真實了!和和尚一點都不一樣。

  …………

  溫憲公主的情況,都不用再等一天,太醫們來診脈,都心服口服地表示已經大好了,剩下的就是好好調養身子,有條件最好別再受熱。

  康熙將胤禟拎出去審問什麼時候搭上的大師,其餘幾個兄弟也都虎視眈眈地圍觀,青陽則留在帳篷里,手裡拿著背著師兄們偷偷召請五陰將搬運來的棕葉:「走之前給公主編個棕扇吧,沒什麼別的用處,驅蚊納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