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白雲城內外供職的人不多,看得出有不少習武之人,城中人訓練有素,見到外人不會大驚小怪,行動也很有秩序。
飛仙島是群島,築城的大島上非常寂靜,人很少,但模樣差別卻不小。如果西門吹雪的見識更廣一些的話,他也許會知道周圍除了閩粵之地的土著之外,還有琉球人、暹羅人、錫蘭人、呂宋人、爪哇人、倭人,偶然有遠航而來的佛郎機人,他們有著罕見的棕黃色頭髮和綠眼珠,和大橙子似的。
在朝廷施壓、天災不定、群龍無首、私販往來的南海上求生,他們需要各種各樣的人,來對付各種各樣的氣候、各種各樣的語言、甚至是各種各樣的國家。
帶路的白衣少女想來是練劍許久,精力充沛,有意炫技,帶著他走得很快,西門吹雪輕功卓絕,跟起來毫不費力。
「細佬,」白衣少女喊西門吹雪,「你不會講話?」
西門吹雪反應過來自己跟了許久,一句話也沒有說。他的確不多話,但一言不發,也不合禮數。西門吹雪鄭重道:「姑娘怎麼稱呼?」
「我是照膽。」
這可不像姑娘的名字。
「照膽……是劍名?」【注】
「白雲城的入室弟子,未出師時,以劍名為學名,出師之後,再以本名行走江湖。入室弟子不多,不過我與宵練、青霜三人。」
「為何?」
「城主說,是為了學劍之時,以劍為名,可時時提醒自己,我身即劍,以身為劍。城主當初在廣府舊宅學劍時,也是如此。」
「那他的學名是什麼?」
「城主沒有對你說?」
西門吹雪不再應答,葉孤城確實沒有對他說。
小姑娘繼續道:「那你猜,很好猜。」
既然說「好猜」,那便八九不離十了,西門吹雪對古今名劍了如指掌,他目不斜視道:「萬仞?」
這也太沒懸念了。
「城主對你說了吧,你誆我。」
「他沒有說過,我說的話,從不誆人。」西門吹雪認真道,「萬仞是劍名。《劍記》中說旌陽令許遜,得道於豫章山,投劍斬蛟,後漁人網得一石匣,鳴擊之聲數十里,唐朝趙王為洪州刺史,破之得劍一雙,一有許旌陽字,一有萬仞字。葉城主若以劍為名,應是此字。」
作者有話要說: 【注】南朝梁陶弘景《刀劍錄》:「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歲次午鑄一劍,長三尺,銘曰『照膽』。」
☆、十二、天外白雲城5
西門吹雪說得認真。
他本就是這樣的人,把別人說的每一句話都當真,自己說出來的每一句話也都當真。
個子嬌小的照膽從下抬眼看西門吹雪。
一行人進入白雲城之後,葉孤城只把西門吹雪向從人、弟子做了簡單的介紹。白雲城的從人從不多話,不論他們的內心是如何震驚、意外、好奇、憤怒、懷疑……他們依然把西門吹雪當做城主的貴客,禮貌而周到地服侍著他。
無論是南海劍派還是橫行南海的海商集團,某種程度上說,都是經過「強者生,弱者死」的海上準則滌盪之後,大浪淘沙存活下來的利益共同體,生存的需求、開拓的願望、高額的收益、利弊的權衡將他們維繫在一起,他們共同維護著有利於這一切的規則,來對抗、避開或者調和朝廷的絞殺、海盜的劫掠、同行的競爭、西洋海船的衝擊、東南島國的首鼠兩端,外部的高壓讓他們警覺、理性、而且異常地抱團,因為地處危島,不如此則無生路。他們這種緊密的關係不緣於感情和血緣,卻不亞於中原江湖組織最嚴密的幫會,甚至隱隱有了海外建制的雛形。
白雲城的人早已聽聞了西門吹雪在紫禁之巔擊敗葉孤城的說法,但他們絕不追究城主與西門吹雪劍術的高下,今時今日也毫不質疑城主為何與西門吹雪同行;正如他們已經聽聞葉孤城成為朝廷欽犯,也絕不質疑城主當初為何渡海北上,為何棄城而去,箇中原因,隨著沿海形勢變化,明眼人自能分曉。
城主就是城主,貴客還是貴客,他們有分寸,知進退。
但除此之外,照膽還有些別的感覺。
她覺得西門吹雪不僅僅是個貴客,他一路跟著城主來到白雲城,絕不僅僅是因為江湖交情。她早就聽說過西門吹雪名劍客的名聲,她很樂意用三言兩語試一試他。
這個人這麼懂劍,這麼一板一眼的性子,偏又有這樣尖銳的洞察力,某些角度看起來,和城主極為相似,只是年輕耿直些。
而且,他們太容易知道彼此的想法了,簡直令人又羨又妒。
照膽突然看見海邊的漁船靠了岸,露出船上的魚獲,網子裡一個個黑黢黢的刺球兒,她立刻就饞了。
白雲城周遭,除去遠來的客商,人人都認得人人,撈海膽的婆婆自然也認得照膽。城主回來了,雖然城主只喝白水吃簡單的飯,但是大家可以打著城主的旗號趁機打打牙祭呀,照膽熟練地挑了十多個很大的海膽,用漁家給的小網子兜了,讓西門吹雪拿著。
這東西濕乎乎的,很腥,醜陋,而且扎手,看不出有哪能吃,啃的話肯定扎嘴。
西門吹雪有些潔癖,對入手的東西也很謹慎,他沒有接手而是向後退了一步。
西門吹雪微微皺眉道:「你們也讓葉城主拿這樣的東西?」
飛仙島是群島,築城的大島上非常寂靜,人很少,但模樣差別卻不小。如果西門吹雪的見識更廣一些的話,他也許會知道周圍除了閩粵之地的土著之外,還有琉球人、暹羅人、錫蘭人、呂宋人、爪哇人、倭人,偶然有遠航而來的佛郎機人,他們有著罕見的棕黃色頭髮和綠眼珠,和大橙子似的。
在朝廷施壓、天災不定、群龍無首、私販往來的南海上求生,他們需要各種各樣的人,來對付各種各樣的氣候、各種各樣的語言、甚至是各種各樣的國家。
帶路的白衣少女想來是練劍許久,精力充沛,有意炫技,帶著他走得很快,西門吹雪輕功卓絕,跟起來毫不費力。
「細佬,」白衣少女喊西門吹雪,「你不會講話?」
西門吹雪反應過來自己跟了許久,一句話也沒有說。他的確不多話,但一言不發,也不合禮數。西門吹雪鄭重道:「姑娘怎麼稱呼?」
「我是照膽。」
這可不像姑娘的名字。
「照膽……是劍名?」【注】
「白雲城的入室弟子,未出師時,以劍名為學名,出師之後,再以本名行走江湖。入室弟子不多,不過我與宵練、青霜三人。」
「為何?」
「城主說,是為了學劍之時,以劍為名,可時時提醒自己,我身即劍,以身為劍。城主當初在廣府舊宅學劍時,也是如此。」
「那他的學名是什麼?」
「城主沒有對你說?」
西門吹雪不再應答,葉孤城確實沒有對他說。
小姑娘繼續道:「那你猜,很好猜。」
既然說「好猜」,那便八九不離十了,西門吹雪對古今名劍了如指掌,他目不斜視道:「萬仞?」
這也太沒懸念了。
「城主對你說了吧,你誆我。」
「他沒有說過,我說的話,從不誆人。」西門吹雪認真道,「萬仞是劍名。《劍記》中說旌陽令許遜,得道於豫章山,投劍斬蛟,後漁人網得一石匣,鳴擊之聲數十里,唐朝趙王為洪州刺史,破之得劍一雙,一有許旌陽字,一有萬仞字。葉城主若以劍為名,應是此字。」
作者有話要說: 【注】南朝梁陶弘景《刀劍錄》:「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歲次午鑄一劍,長三尺,銘曰『照膽』。」
☆、十二、天外白雲城5
西門吹雪說得認真。
他本就是這樣的人,把別人說的每一句話都當真,自己說出來的每一句話也都當真。
個子嬌小的照膽從下抬眼看西門吹雪。
一行人進入白雲城之後,葉孤城只把西門吹雪向從人、弟子做了簡單的介紹。白雲城的從人從不多話,不論他們的內心是如何震驚、意外、好奇、憤怒、懷疑……他們依然把西門吹雪當做城主的貴客,禮貌而周到地服侍著他。
無論是南海劍派還是橫行南海的海商集團,某種程度上說,都是經過「強者生,弱者死」的海上準則滌盪之後,大浪淘沙存活下來的利益共同體,生存的需求、開拓的願望、高額的收益、利弊的權衡將他們維繫在一起,他們共同維護著有利於這一切的規則,來對抗、避開或者調和朝廷的絞殺、海盜的劫掠、同行的競爭、西洋海船的衝擊、東南島國的首鼠兩端,外部的高壓讓他們警覺、理性、而且異常地抱團,因為地處危島,不如此則無生路。他們這種緊密的關係不緣於感情和血緣,卻不亞於中原江湖組織最嚴密的幫會,甚至隱隱有了海外建制的雛形。
白雲城的人早已聽聞了西門吹雪在紫禁之巔擊敗葉孤城的說法,但他們絕不追究城主與西門吹雪劍術的高下,今時今日也毫不質疑城主為何與西門吹雪同行;正如他們已經聽聞葉孤城成為朝廷欽犯,也絕不質疑城主當初為何渡海北上,為何棄城而去,箇中原因,隨著沿海形勢變化,明眼人自能分曉。
城主就是城主,貴客還是貴客,他們有分寸,知進退。
但除此之外,照膽還有些別的感覺。
她覺得西門吹雪不僅僅是個貴客,他一路跟著城主來到白雲城,絕不僅僅是因為江湖交情。她早就聽說過西門吹雪名劍客的名聲,她很樂意用三言兩語試一試他。
這個人這麼懂劍,這麼一板一眼的性子,偏又有這樣尖銳的洞察力,某些角度看起來,和城主極為相似,只是年輕耿直些。
而且,他們太容易知道彼此的想法了,簡直令人又羨又妒。
照膽突然看見海邊的漁船靠了岸,露出船上的魚獲,網子裡一個個黑黢黢的刺球兒,她立刻就饞了。
白雲城周遭,除去遠來的客商,人人都認得人人,撈海膽的婆婆自然也認得照膽。城主回來了,雖然城主只喝白水吃簡單的飯,但是大家可以打著城主的旗號趁機打打牙祭呀,照膽熟練地挑了十多個很大的海膽,用漁家給的小網子兜了,讓西門吹雪拿著。
這東西濕乎乎的,很腥,醜陋,而且扎手,看不出有哪能吃,啃的話肯定扎嘴。
西門吹雪有些潔癖,對入手的東西也很謹慎,他沒有接手而是向後退了一步。
西門吹雪微微皺眉道:「你們也讓葉城主拿這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