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有幾個是養雞場,面積倒是很大,就是養雞的房屋設備跟養豬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要用也只能用個地皮,其他都要重新弄。

  莊小多把信息一一整理到表格里,收藏了網頁,準備第二天去聯繫問問。

  接著又把合同拿出來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邊,有幾個地方看不太明白,有時間找做法務的朋友幫忙看看。

  設備的價格是比較清晰的,規格確定之後按面積換算就可以,麻煩的是圍欄數量。

  公豬母豬、分娩欄、保育欄生長欄等的計算才比較麻煩,各自的搭建標準都不一樣,更新時間也不一樣。

  莊小多按照40畝地的規模去計算,直弄到凌晨2點多才睡下。

  次日一早,唐槐來叫莊小多去吃早餐,看他眼下烏青,問他是不是沒睡好。

  莊小多手裡拿著筆記本電腦,說昨晚在做預算。

  「我看了附近的一些場地租讓,待會我電話聯繫一下,今天下午我們去看看。」

  「好。」

  已經進入八月中旬,正是最熱的時候,從寸頭到村尾都走得莊小多滿頭大汗。

  村民開著拖拉機轟隆隆的往地里開,玉米種得早的已經開始好收第一批了,路上不挺的打招呼明知故問幹嘛去。

  剛到唐槐院子門口,就看見屋檐下放著一大筐玉米。

  莊小多:「你還種了玉米嗎?」

  「沒有,」唐槐跟著莊小多往裡走,院子裡的絲瓜、葡萄都已經爬上了竹架,青嫩的枝椏四處瘋長,唐槐個子高,總時不時被戳到臉上,他伸手掐下幾支仍在牆角,「九婆婆送來的,種得晚,還很嫩,待會給你做玉米粑粑吃。」

  早餐還是麵條,但是唐槐一早就把昨晚的青蛙處理好了,黃燜了滿滿一鍋,做麵條的碼子正好。

  小時候莊小多吃過,但是離開茶亭村之後就沒吃過了,外面都只有牛蛙。

  偶爾跟城裡的朋友說到的時候,對方都詫異,覺得青蛙是益蟲,怎麼能吃呢?

  莊小多也只能尷尬笑笑,雖跟他們解釋了青蛙也有跟多品種,但也無濟於事,這是沒有在南方農村生活過的人不好理解的。

  曾經那樣物質匱乏的年代,夏天水稻田裡的青蛙是大自然的饋贈。

  吃完了早餐,莊小多就打開電腦一個個的撥電話過去了解轉讓地的情況,問大致的報價。

  都問完,約好了時間後,出門一看唐槐已經把淡黃色的嫩玉米剝成了一粒粒的,在清洗屋檐一角的石磨。

  九婆婆送來的是糯玉米,澱粉含量很高。莊小多往嘴裡送了一粒,很清甜,但是帶著一股「生」味兒。

  「爺爺也種了玉米,但是我沒打理好。」

  唐槐用乾淨的抹布做最後的清潔工作,隨口道:「明年開春我們再種一些。」

  玉米粑粑當地叫做包穀粑。

  的做法很簡單,選用嫩玉米,一粒一粒的剝好,再用石磨碾成玉米泥,看口味加入適量白糖後,捏成塊,用新鮮包穀葉包好,上鍋大火蒸熟即可。

  雖不複雜,但是剝嫩玉米和磨玉米泥是個磨人的活兒。

  唐槐已經磨了快20分鐘,雖然對他來說不是什麼體力活,但單一重複的單手推磨還是感覺手臂酸疼。

  莊小多請求出戰。

  看唐槐用的時候很輕鬆,但是莊小多手臂沒有唐槐那麼長,推到直徑距離的時候要踮腳伸腰才能夠得著。

  十分鐘後。

  莊小多:「不行了,我腰好疼。」

  唐槐接過:「腰怎麼會疼?」

  莊小多:「你覺得你187可以輕鬆夠得到的地方,我174也能夠得到嗎?」

  臨近中午,香噴噴一大鍋包穀粑出爐,打開蓋子的那一瞬間,蒸汽溢滿了整個廚房。

  那淡黃色半透明的包穀葉子包裹著金黃軟糯的包穀粑,濃香四溢。

  唐槐那盤子裝了幾個,讓莊小多拿到院子裡去放放涼,然後把早上煮的茶從冰箱裡拿出來,放了一點薄荷,端出去。

  兩人各自喝了一大口涼茶,剛拿起包穀粑的時候,院外響起了一聲中氣十足的「小多!」

  莊愛國把電瓶車停在院門口,自來熟的坐下來。

  「做包穀粑了喲,我家的包穀早就老了。」說罷拿起一塊嘗了口,邊嚼吧邊點評,「還行,不太甜。」

  唐槐見狀無奈的把衣袖擼到肩膀上,露出完美的結實手臂,往嘴裡塞了一大口,什麼也沒說。

  莊小多也吃了一口,「不會啊,很好吃啊,太甜就沒有玉米的味道啦。」

  「那是你沒吃過好的,等明年哥的玉米好了給你做,不放糖都甜絲絲兒的。」莊愛國雖那麼說,但吃的比誰都香,三口下去,一塊包穀粑沒了,還念叨著有點干。

  莊小多給唐槐使了個眼色,唐槐只好站起來去廚房倒水。

  「哥,你找我有什麼事兒嗎?」

  說到正事,莊愛國翹起二郎腿。唐槐也剛好端著涼茶出來,莊愛國咕嚕咕嚕全乾了。

  「聽說你們倆要做養豬場了?還是陽光小豬的?」

  「是啊,你之前不也說要做嗎?「唐槐也翹起了二郎腿,雙手交叉放在膝蓋上,頭微微的前後一晃一晃,掩飾不住的得意。

  莊愛國根本感受不到唐槐的磁場,又拿起一塊包穀粑,「我暫時先不做了,咳咳。不過我可以推薦一下場地,有個同學家里之前是養豬的,就在鎮上蘋果園過去一點點。「莊小多:「真的?多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