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現在倒是天道好輪迴,這下落在了古彤的手裡。
古彤抬頭看向了拓跋暘道,「呦,這不是三皇子嗎,怎麼會這麼狼狽」
拓跋暘聽見古彤如此陰陽怪氣,心中的怒火更勝,直接吼道,「岳幼清,你別以為抓住我便可以贏了我們大遼,我們大遼的勇士多得很!」
古彤見此,笑得更加溫柔了,「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第十五章
古彤對於拓跋暘說的話不置可否。
大遼的皇室爭紛十分的白熱化,而目前占據最大優勢的便是拓跋暘。
如果按照原劇情的發展,拓跋暘在這場夏遼之戰中會取得勝利,然後在以勢不可擋的趨勢當上了大遼的王。
可是現在,拓跋暘不但敗了,還被古彤給活捉了,這便讓大遼那些之前沒有機會爭奪皇位的皇子們動了心。
大遼的王已經老了,不能再壓制住年輕氣壯的皇子們了。
所以現在大遼即將要面對的便是內憂外患。
拓跋暘在看到了古彤的笑容後,深思了片刻,便驟然意識到了這一切,隨後整張臉變得無比鐵青。
而他的臉色越難看,古彤的笑容越燦爛。
另一邊,此時的霍凌珩因為重傷而逃過了一劫,並沒有被大夏的士兵抓住。
霍凌珩在聽到古彤用兵如神的消息,沉默了半晌,心中對古彤的忌憚更加的濃厚了。
而古彤在經過了這場勝利後,則是選擇了乘勝追擊,很快便將大遼的城池全部奪了回來。
霍凌珩則在大遼戰敗後,被大遼的士兵們,帶回了大遼的王宮。
事實上也如古彤所料。
大遼的其餘幾位皇子們,在聽到了拓跋暘被活捉的消息後,便開始肆意的抹黑拓跋暘。
然後開始不約而同的除掉了那些為拓跋暘說話的臣子們,瓜分他的勢力。
大遼的王已經垂垂老矣,並不能壓制住朝氣蓬勃的皇子們,很快便在權利的碾壓中,被逼禪位。
而其餘的皇子們更是一個不服一個,哪裡還管什麼大夏,今天你當上了王,明天我就會把你踹下來。
而霍凌珩在這時候被帶到大遼,那便是一個活生生的靶子。
不過眾位皇子們顧忌他大夏人的身份,並沒有對他動手,只是將他軟禁了起來,當做日後大遼與大夏協商的籌碼。
古彤在打敗了大遼後沒有多久,威遠大將軍陳忠便醒來了。
古彤在陳忠的身體恢復的差不多後,便將邊境的戰事重新交給了他,帶著陸柒等人回到了皇宮。
在離開的時候,邊境的戰士們夾道迎送,充滿了對古彤的不舍與尊敬。
僅此一站,古彤已經在軍中樹立了極高的威信,哪怕現在古彤將自己的真實性別暴露出來,也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了。
而此時的大夏京都中人,對於霍凌珩叛國之事可是傳的沸沸揚揚。
當初霍凌珩在大遼軍營露面的時候,許多人的眼睛都看得清清楚楚,就算是不認識他或者沒有看清他的人,在經過了張成那麼一吼,便也知道了霍凌珩。
而岳靜婉在得知了這個霍凌珩叛國的消息開始,便惴惴不安了起來。
因為她突然想到了,在霍凌珩府邸著火前,自己可是替他送過一封信的。
當時的岳靜婉正處於被愛的氛圍中沒有察覺,而現在聽說了霍凌珩叛國的事後,便很快的清醒了過來,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便是萬一當初霍凌珩讓自己送的那封信有問題,倒霉的便是自己了。
岳靜婉的猜得不錯,在古彤回到京都的翌日,便開始找人調查了當初替霍凌珩傳遞消息的那人,很快,所有的證據便都指向了岳靜婉。
當晚,大理寺卿將查到了證據遞到了古彤的面前時,面露猶豫,而古彤對此只回復了四個字,那便是,秉公執法。
於是,第二日,大理寺卿便帶人將岳靜婉押走,就算中途岳靜婉再怎麼喊「我是長公主」,大理寺卿也沒有任何理會。
古彤早就料到了岳靜婉會有這個下場,當初自己反覆的告誡她離霍凌珩遠一點,可是她絲毫沒有放在心上,反而對自己生了怨恨,既然如此,那便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
幾個月後,大遼那邊很快便在權利的爭奪中出了結果,可是這場爭奪也讓大遼元氣大傷,起碼十年內不能在與大夏抗衡了,於是他們向大夏遞了和解書。
當古彤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道一句,終於來了。
很快大遼派出的使臣便來到了京都。
朝堂上,使臣面前古彤,仰著頭,面上十分的高傲,在行了一個大遼的禮儀後,便開始念起了大遼新君主寫出的和解書。
古彤閉著眼睛,聽著面前的使臣的聲音,從中得知了大遼新君主提出的和解要求。
一是希望大夏不要在進犯大遼了,大遼會同意之前古彤的意思,簽訂五十年內不交戰的協議。
二是大遼表示會將大夏的叛徒霍凌珩送回大夏,任憑他們處置。
三是熱切的表示將拓跋暘留在大夏當做人質。
古彤聽見這話,簡直都要為大遼新君主的無恥拍手叫好了。
先不說現在是大夏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就說霍凌珩與拓跋暘吧。
霍凌珩作為叛徒,要死要活與大夏並沒有什麼關係,用來當做籌碼簡直就是在高看他了,而拓跋暘那就更可笑了。
古彤抬頭看向了拓跋暘道,「呦,這不是三皇子嗎,怎麼會這麼狼狽」
拓跋暘聽見古彤如此陰陽怪氣,心中的怒火更勝,直接吼道,「岳幼清,你別以為抓住我便可以贏了我們大遼,我們大遼的勇士多得很!」
古彤見此,笑得更加溫柔了,「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第十五章
古彤對於拓跋暘說的話不置可否。
大遼的皇室爭紛十分的白熱化,而目前占據最大優勢的便是拓跋暘。
如果按照原劇情的發展,拓跋暘在這場夏遼之戰中會取得勝利,然後在以勢不可擋的趨勢當上了大遼的王。
可是現在,拓跋暘不但敗了,還被古彤給活捉了,這便讓大遼那些之前沒有機會爭奪皇位的皇子們動了心。
大遼的王已經老了,不能再壓制住年輕氣壯的皇子們了。
所以現在大遼即將要面對的便是內憂外患。
拓跋暘在看到了古彤的笑容後,深思了片刻,便驟然意識到了這一切,隨後整張臉變得無比鐵青。
而他的臉色越難看,古彤的笑容越燦爛。
另一邊,此時的霍凌珩因為重傷而逃過了一劫,並沒有被大夏的士兵抓住。
霍凌珩在聽到古彤用兵如神的消息,沉默了半晌,心中對古彤的忌憚更加的濃厚了。
而古彤在經過了這場勝利後,則是選擇了乘勝追擊,很快便將大遼的城池全部奪了回來。
霍凌珩則在大遼戰敗後,被大遼的士兵們,帶回了大遼的王宮。
事實上也如古彤所料。
大遼的其餘幾位皇子們,在聽到了拓跋暘被活捉的消息後,便開始肆意的抹黑拓跋暘。
然後開始不約而同的除掉了那些為拓跋暘說話的臣子們,瓜分他的勢力。
大遼的王已經垂垂老矣,並不能壓制住朝氣蓬勃的皇子們,很快便在權利的碾壓中,被逼禪位。
而其餘的皇子們更是一個不服一個,哪裡還管什麼大夏,今天你當上了王,明天我就會把你踹下來。
而霍凌珩在這時候被帶到大遼,那便是一個活生生的靶子。
不過眾位皇子們顧忌他大夏人的身份,並沒有對他動手,只是將他軟禁了起來,當做日後大遼與大夏協商的籌碼。
古彤在打敗了大遼後沒有多久,威遠大將軍陳忠便醒來了。
古彤在陳忠的身體恢復的差不多後,便將邊境的戰事重新交給了他,帶著陸柒等人回到了皇宮。
在離開的時候,邊境的戰士們夾道迎送,充滿了對古彤的不舍與尊敬。
僅此一站,古彤已經在軍中樹立了極高的威信,哪怕現在古彤將自己的真實性別暴露出來,也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了。
而此時的大夏京都中人,對於霍凌珩叛國之事可是傳的沸沸揚揚。
當初霍凌珩在大遼軍營露面的時候,許多人的眼睛都看得清清楚楚,就算是不認識他或者沒有看清他的人,在經過了張成那麼一吼,便也知道了霍凌珩。
而岳靜婉在得知了這個霍凌珩叛國的消息開始,便惴惴不安了起來。
因為她突然想到了,在霍凌珩府邸著火前,自己可是替他送過一封信的。
當時的岳靜婉正處於被愛的氛圍中沒有察覺,而現在聽說了霍凌珩叛國的事後,便很快的清醒了過來,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便是萬一當初霍凌珩讓自己送的那封信有問題,倒霉的便是自己了。
岳靜婉的猜得不錯,在古彤回到京都的翌日,便開始找人調查了當初替霍凌珩傳遞消息的那人,很快,所有的證據便都指向了岳靜婉。
當晚,大理寺卿將查到了證據遞到了古彤的面前時,面露猶豫,而古彤對此只回復了四個字,那便是,秉公執法。
於是,第二日,大理寺卿便帶人將岳靜婉押走,就算中途岳靜婉再怎麼喊「我是長公主」,大理寺卿也沒有任何理會。
古彤早就料到了岳靜婉會有這個下場,當初自己反覆的告誡她離霍凌珩遠一點,可是她絲毫沒有放在心上,反而對自己生了怨恨,既然如此,那便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
幾個月後,大遼那邊很快便在權利的爭奪中出了結果,可是這場爭奪也讓大遼元氣大傷,起碼十年內不能在與大夏抗衡了,於是他們向大夏遞了和解書。
當古彤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道一句,終於來了。
很快大遼派出的使臣便來到了京都。
朝堂上,使臣面前古彤,仰著頭,面上十分的高傲,在行了一個大遼的禮儀後,便開始念起了大遼新君主寫出的和解書。
古彤閉著眼睛,聽著面前的使臣的聲音,從中得知了大遼新君主提出的和解要求。
一是希望大夏不要在進犯大遼了,大遼會同意之前古彤的意思,簽訂五十年內不交戰的協議。
二是大遼表示會將大夏的叛徒霍凌珩送回大夏,任憑他們處置。
三是熱切的表示將拓跋暘留在大夏當做人質。
古彤聽見這話,簡直都要為大遼新君主的無恥拍手叫好了。
先不說現在是大夏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就說霍凌珩與拓跋暘吧。
霍凌珩作為叛徒,要死要活與大夏並沒有什麼關係,用來當做籌碼簡直就是在高看他了,而拓跋暘那就更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