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古彤心道,估計是霍凌珩想要拖一拖威遠大將軍的糧餉,但是沒想到這期間卻被古彤坑了,於是在這個時間派手下請奏,就是為了刁難古彤。
古彤看著下首的眾人由最開始的請奏,發展為了吵架,如果再讓他們這樣吵下,估計古彤的這個皇帝的威嚴便消失殆盡了。
「夠了。」
古彤的聲音不大,但是坐位上首的位置上發出的聲音,直接擴散到了整個朝堂上,瞬間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有些不服古彤的官員則在暗地裡翻了一個白眼。
古彤注意到了下面凝固的氣氛,也看出了絕大多數的官員並不相信自己,不過古彤也沒有在意,因為現在她就要用實力來證明自己,她是有資格坐在這裡的。
只見古彤隨手一指,指向了之前提出減少賦稅的那人道,「你是說儷縣遭逢大旱需減少賦稅?那朕問你,下面的地方官員在大旱之前可是有採取什麼措施嗎?」
提出問題的那位大臣聽到這裡,躊躇了一下道,「這,這應當是採取了一些措施的,但是大旱乃天災,並不是人力可以阻止的。」
古彤聽到這裡,冷笑了一聲,在原主的記憶里,現在的儷縣根本就沒有大旱,而是地方官員仗著地方偏遠,鞭長莫及,所以故意每年都說儷縣有災,實則是將賦稅的銀兩直接貪圖了大半,既然如此,古彤便絕對不會放過那人的。
於是她道,「好啊,可儷縣每年都會發生天災,到底是那邊的風水不好,還是地方官員本身便是吃閒飯的!」
此話一出,落在有心人的耳朵里,瞬間便有了想法,難不成這個小皇帝知道了儷縣每年假報天災的事了。
但是他們還沒有想出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便聽古彤繼續道,「首先,據朕所知,儷縣的官員自上任沒有多久,儷縣便開始天災連連,賦稅更是一降再降,其次,為何不在發現大旱之初便實施有效的手段,鑿井,儲水,哪個方法不行,中途朕可沒聽說過儷縣任何一名官員來報,反而現在需要賦稅的時候告訴我要減免賦稅,早幹嘛去了。」
說罷,便讓御史台的一位官員直接前往儷縣,如果發現儷縣的地方官有任何欺瞞,直接革職查辦將那人押送進京。
古彤說完,便指向了提出需要糧餉的那位大人,只見那那位大人被古彤那麼一指,竟然直接瑟瑟發抖了起來。
古彤直接問他道,「朕問你,威遠大將軍的奏摺是什麼時候送來的,朕記得每年都會提前半個月送到,為何現在晚了這麼多的時日?」
那人本來被古彤一指,便開始心虛了起來,現在聽古彤居然威遠大將軍往年什麼時候送來的都知道,頓時慌了起來,結結巴巴的道,「陛、陛下,是近日送來的。」
古彤聽到後,眉毛一挑道,「哦,近日是多近?」
那位大臣聽古彤這樣問,冷汗涔涔的往下流,不敢再說話了。
古彤見此,面容瞬間的冷了下來,道,「你可知邊境糧餉是多重要的軍機嗎,你竟然連這個都敢壓,是不是朕看上去很好欺騙的樣子?」
古彤的話音剛落,便見整個朝堂上所有的官員,全部隨著自己的這句話,跪在了地上。
古彤見此,直接站了起來,走下了龍椅,來到了各位大臣們的身邊道,指著之前說臨南汛期的那位官員道,「我記得前兩年朝廷貌似就撥款給了臨南堤壩,為何重金修建的堤壩卻抗不過兩年?!」
說罷,掃視那些官員冷聲道,「你們是不是以為朕很好欺騙,或者說從朕的國庫里很好掏銀子?!」
眾人聽見這話,哪裡還敢繼續說話,通通低下了頭,縮起了脖子,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古彤見此心中更加的冷笑,現在朝堂的這些官員,大多數的人都屬於牆頭草,既不想得罪古彤,也不想得罪霍凌珩。
就是因為這樣,在前世,霍凌珩登上皇位之後,無論是剷除異己還是除掉威遠大將軍,這些人都沒有站出來。
而最終導致的便是百姓遭殃,國破家亡。
所謂處其位,掌其事,他們領著百姓們賦稅得來的銀兩,但卻不為百姓辦事,甚至還幫著一起壓榨。
而這次也一樣,霍凌珩的黨羽們想要在古彤掌權的第一天來刁難她,通過這樣來讓古彤明白,她根本就沒有能力坐在這個龍椅上。
而那些中立的官員們,還是選擇觀望。
這就讓古彤不得不想笑了,古彤看著面前跪倒一大片的官員道,「朕問你們,你們的作用是什麼?」
跪倒在地上的大臣們,在見到古彤發火後,哪裡敢有人在這個時候站出來,朝堂上變得更加的安靜,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而古彤也沒有打算他們回答,而是繼續道,「所謂為官者,當為君分憂,為百姓分憂,而你們呢,身處高位,但是方才問朕的那些問題難道不是你們來解決的,為何成了刁難朕的,還是說你們能力不夠?!」
如果說古彤之前只是發火罷了,那現在便是明晃晃的威脅了。
眾人現在哪裡還敢刁難古彤,就連之前說國庫空虛的那人也直接保證,會在三日內湊齊軍餉。
於是朝堂之上便如鬧劇一般轟轟烈烈的結束了。
但是經此一事,眾人也明白了古彤非但不是他們想得那樣容易糊弄,反而渾身上下充滿了一位年輕帝王的威嚴。
古彤看著下首的眾人由最開始的請奏,發展為了吵架,如果再讓他們這樣吵下,估計古彤的這個皇帝的威嚴便消失殆盡了。
「夠了。」
古彤的聲音不大,但是坐位上首的位置上發出的聲音,直接擴散到了整個朝堂上,瞬間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有些不服古彤的官員則在暗地裡翻了一個白眼。
古彤注意到了下面凝固的氣氛,也看出了絕大多數的官員並不相信自己,不過古彤也沒有在意,因為現在她就要用實力來證明自己,她是有資格坐在這裡的。
只見古彤隨手一指,指向了之前提出減少賦稅的那人道,「你是說儷縣遭逢大旱需減少賦稅?那朕問你,下面的地方官員在大旱之前可是有採取什麼措施嗎?」
提出問題的那位大臣聽到這裡,躊躇了一下道,「這,這應當是採取了一些措施的,但是大旱乃天災,並不是人力可以阻止的。」
古彤聽到這裡,冷笑了一聲,在原主的記憶里,現在的儷縣根本就沒有大旱,而是地方官員仗著地方偏遠,鞭長莫及,所以故意每年都說儷縣有災,實則是將賦稅的銀兩直接貪圖了大半,既然如此,古彤便絕對不會放過那人的。
於是她道,「好啊,可儷縣每年都會發生天災,到底是那邊的風水不好,還是地方官員本身便是吃閒飯的!」
此話一出,落在有心人的耳朵里,瞬間便有了想法,難不成這個小皇帝知道了儷縣每年假報天災的事了。
但是他們還沒有想出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便聽古彤繼續道,「首先,據朕所知,儷縣的官員自上任沒有多久,儷縣便開始天災連連,賦稅更是一降再降,其次,為何不在發現大旱之初便實施有效的手段,鑿井,儲水,哪個方法不行,中途朕可沒聽說過儷縣任何一名官員來報,反而現在需要賦稅的時候告訴我要減免賦稅,早幹嘛去了。」
說罷,便讓御史台的一位官員直接前往儷縣,如果發現儷縣的地方官有任何欺瞞,直接革職查辦將那人押送進京。
古彤說完,便指向了提出需要糧餉的那位大人,只見那那位大人被古彤那麼一指,竟然直接瑟瑟發抖了起來。
古彤直接問他道,「朕問你,威遠大將軍的奏摺是什麼時候送來的,朕記得每年都會提前半個月送到,為何現在晚了這麼多的時日?」
那人本來被古彤一指,便開始心虛了起來,現在聽古彤居然威遠大將軍往年什麼時候送來的都知道,頓時慌了起來,結結巴巴的道,「陛、陛下,是近日送來的。」
古彤聽到後,眉毛一挑道,「哦,近日是多近?」
那位大臣聽古彤這樣問,冷汗涔涔的往下流,不敢再說話了。
古彤見此,面容瞬間的冷了下來,道,「你可知邊境糧餉是多重要的軍機嗎,你竟然連這個都敢壓,是不是朕看上去很好欺騙的樣子?」
古彤的話音剛落,便見整個朝堂上所有的官員,全部隨著自己的這句話,跪在了地上。
古彤見此,直接站了起來,走下了龍椅,來到了各位大臣們的身邊道,指著之前說臨南汛期的那位官員道,「我記得前兩年朝廷貌似就撥款給了臨南堤壩,為何重金修建的堤壩卻抗不過兩年?!」
說罷,掃視那些官員冷聲道,「你們是不是以為朕很好欺騙,或者說從朕的國庫里很好掏銀子?!」
眾人聽見這話,哪裡還敢繼續說話,通通低下了頭,縮起了脖子,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古彤見此心中更加的冷笑,現在朝堂的這些官員,大多數的人都屬於牆頭草,既不想得罪古彤,也不想得罪霍凌珩。
就是因為這樣,在前世,霍凌珩登上皇位之後,無論是剷除異己還是除掉威遠大將軍,這些人都沒有站出來。
而最終導致的便是百姓遭殃,國破家亡。
所謂處其位,掌其事,他們領著百姓們賦稅得來的銀兩,但卻不為百姓辦事,甚至還幫著一起壓榨。
而這次也一樣,霍凌珩的黨羽們想要在古彤掌權的第一天來刁難她,通過這樣來讓古彤明白,她根本就沒有能力坐在這個龍椅上。
而那些中立的官員們,還是選擇觀望。
這就讓古彤不得不想笑了,古彤看著面前跪倒一大片的官員道,「朕問你們,你們的作用是什麼?」
跪倒在地上的大臣們,在見到古彤發火後,哪裡敢有人在這個時候站出來,朝堂上變得更加的安靜,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而古彤也沒有打算他們回答,而是繼續道,「所謂為官者,當為君分憂,為百姓分憂,而你們呢,身處高位,但是方才問朕的那些問題難道不是你們來解決的,為何成了刁難朕的,還是說你們能力不夠?!」
如果說古彤之前只是發火罷了,那現在便是明晃晃的威脅了。
眾人現在哪裡還敢刁難古彤,就連之前說國庫空虛的那人也直接保證,會在三日內湊齊軍餉。
於是朝堂之上便如鬧劇一般轟轟烈烈的結束了。
但是經此一事,眾人也明白了古彤非但不是他們想得那樣容易糊弄,反而渾身上下充滿了一位年輕帝王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