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朝臣:「……」娘咧, 論拍龍屁滿朝文武加起來都攆不上這個老東西,什麼玩意兒!不就是嘴快嗎?當誰不會說似的。

  「就是啊,滿大清誰不知道萬歲爺的仁慈, 老百姓們安居樂業,天災人禍都少了許多, 定是老天爺都稱讚您善於治下。臣等愚笨, 懇請萬歲爺恕罪啊!」這是向石太傅看齊的那一撥。

  論奸猾狡詐他們比不過關爾佳氏這些大家族出來的, 論青天老爺他們也吃不了寒門出身那幾個苦, 寥寥幾分本事也總有青出於藍的天子門生還虎視眈眈, 他們只能捧著一顆忠心, 研究透了石太傅行事, 緊隨其後,才能立在這金鑾殿裡。

  而實在是追不上這幫中立派速度,心思叵測的那幾個, 這會子不敢說話,只能低垂著頭做愧疚姿態了。

  實則心裡的問號帶著尖尖的尾巴一下下戳心窩子上,憋屈得他們想吐血。

  肯定是貴妃搞的鬼,她不但奪了世家替自家女兒這麼久的布置占了後宮妃嬪的高位,更在後宮搞東搞西,叫萬歲爺抓住機會,恨不能將他們一網打盡。

  要不是世家同氣連枝,說不準以後誰也站不起來,只能匍匐在皇帝腳下了。

  關爾佳氏分支所出的幾個偷偷衝著馬佳老爺子和伊爾根家的人使眼色,還是不肯放棄。

  好在皇帝很體人意,皇帝也沒打算讓他們就這麼放棄。

  聽了幾個人請罪的動靜,皇帝冷笑著重重將茶盞放在御案上:「愛卿們應該很好奇昨天貴妃為七巧節張羅的巾幗榜吧?」

  朝臣:不,聽皇帝這語氣之詭異,他們一點都不好奇。

  「既然爾等都道朕是仁君,朕就滿足你們的好奇。」皇帝冷哼,自顧說下去,「這巾幗榜的二榜乃是皇城內所有有銀子的人共同押注,朕本來沒放在心上,沒想到昨兒個晚間內務府一送上來摺子,驚得朕一夜都沒睡好。」

  有人逮住機會,趕忙開口:「啟稟皇上,貴妃此舉大為不妥,貴妃乃是後宮位分最高的后妃,伺候好萬歲爺,為其他妃嬪表率,掌管六宮之事,安分守己,為萬歲爺綿延子嗣才是本分。可貴妃竟然效仿金榜題名,教唆一幫奴才胡鬧,甚至由得宮女用狀元、榜眼和探花之名,分明是牝雞司晨,妄圖以后妃之身份倒行逆施,此乃大逆不道,萬歲爺明鑑,貴妃實在不堪為高位,若是長此以往下去,後宮便要亂了啊!」

  石太傅看懂了皇帝眼神里的嘲諷,大氣凜然反駁:「齊大人分明是胡攪蠻纏,牝雞司晨乃是指尊弱卑強,難不成在齊大人心裡,以萬歲爺的英明,會被貴妃壓制?你這番話才是大逆不道!」

  齊大人心下一驚,趕忙道:「微臣不敢,微臣沒有這個意思!可貴妃鬧出來卑位見尊位不行禮,甚至自主擇婿等一系列荒唐舉措,分明是要霍亂後宮,若是宮人穿了那五福繡鞋出宮,甚至有可能造成奴欺主的亂象,求萬歲爺三思,萬不可由著貴妃性子來啊!」

  「是啊,貴妃所出安國公府便混亂不堪……」

  「貴妃分明是縱容奴才不分尊卑……」

  拍龍屁趕不上,空口白牙將白的說成黑的,毀掉一個人,這些人還是擅長的。

  一時間殿內有一半兒人因著馬佳氏私下裡的聯合,直將靜嘉說成了禍國妖姬,那意思叫石太傅一句話總結——若不把貴妃立刻一把火燒了,大清就要完了。

  石太傅在心裡冷笑,先帝荒唐,正和帝勵精圖治善於隱忍,這麼多年下來,倒是養出了許多覺得自個兒脖子堪比金剛鑽的傻子。

  嘖嘖……石太傅搖搖頭,靜守心神開始在心裡盤算,能空出來多少位子好叫天子門生上位,該如何平衡新朝局勢。

  不怪石太傅站干岸,實在是他清楚皇帝的秉性,既然皇帝已經發怒,那便是有把握叫這些人吃不了兜著走,跟一群傻子他有什麼好計較的。

  果然,底下群情激昂,眾人盼著皇帝被逼得步步後退的情形沒出現,反倒是叫皇帝忍不住笑了出來。

  皇帝掃了一眼沒達到目的眼神愈發陰沉的幾個,唇角的譏諷絲毫不蹭掩飾:「說完了?你們都不好奇那信重銀到底有多少,才能叫朕驚得夜不能寐嗎?」

  朝臣:「……」大伙兒下意識心裡有幾分寒氣生出來,下意識不敢接這話。

  「只一日,三場比拼,園子裡和宮裡分別押注三次,有三分之一的銀子已經給內務府,叫他們給贏了的宮人發下去,剩下的三分之二,竟然有三百萬兩。」皇帝這話叫金鑾殿內更安靜了些,眾人瞳孔中滿是震驚。

  雖說三百萬富庶些的大臣家裡都能湊出來,可……要知道戰時西北一年的軍餉不過才五百萬兩啊,一日,只宮人們便湊出來一半???

  好些人心裡已經升起不好的預感,雖說金鑾殿內四角都放著冰鑒,可有些人汗唰唰落了下來。

  皇帝面無表情接著給臣子們解釋:「宮人上巾幗榜者不過二百之數,其中由宮人押注者金銀之物不過五萬兩之數,而銀子則在三萬兩之數,剩下的二百九十多萬兩……除了有十萬兩是朕替貴妃所出,其他全是後宮妃嬪們的手筆。」

  最後一句話叫皇帝幾乎用感嘆般的語氣,輕飄飄地仿佛羽毛似的說出來的。

  可這羽毛落下來,瞬間就變成利刃,猛地扎進了朝臣們的心裡。

  「正和二年北蒙作亂,國庫空虛,朕帶頭捐獻私庫銀兩,各位愛卿們出了多少銀子還記得嗎?不記得沒關係,朕提醒你們,一百萬兩。」皇帝聲音仍然很輕,甚至聽著倒像是高興似的,「百姓們紛紛捐銀子捐輜重,合計也有二百萬兩之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