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恆遠在劉璟和劉伯叔出生之前,有一個四歲的兒子名叫劉瑜。當時的劉瑜十分惹人喜愛,再加上是劉恆遠的長子,因此頗為得寵。

  後來劉夫人又懷了身孕,眼看快要臨盆的時候,小劉瑜突然生了惡疾。劉恆遠出征在外,府里的人想盡了辦法,甚至請了太醫入府醫治,但都未能見效,不久後小劉瑜便夭折了。

  劉夫人哀慟不已,動了胎氣,腹中的雙胞胎早產。最後孩子倒是保住了,可劉夫人卻沒能救回來。

  劉恆遠回京之後,悲痛不已,發誓此生不再另娶,並且十分寵愛兩個幼子。而劉伯叔因為和兄長劉瑜長得十分相似,劉恆遠便給他取了「伯叔」這個名字,且對他十分溺愛。

  「後來三少爺已經十幾歲的時候,有一次惹了禍,大帥怒氣上頭,便口不擇言,說了些讓三少爺傷心的話,自那以後三少爺的性子便與從前不太一樣了。」賀慶道。

  劉伯叔的性子原本便單純直接,自從那次從父親口中得知自己與兄長頗為相似之後,便認定了父親對自己的疼愛都是因著過世的兄長的緣故。

  「自那之後,他便和大帥疏遠了。」賀慶道。

  玉竹聞言道:「他倒真是性子單純,若換了旁人,指不定怎麼叛逆怨恨,他卻只知道自卑。」

  賀慶聞言看向玉竹,開口道:「你倒是很了解他。」

  玉竹挑了挑眉,稜角分明的面上露出一絲笑意道:「那個傻子,又藏不住事情。」

  賀慶聞言一怔,繼而輕輕嘆了口氣。

  相對於劉恆遠對小兒子的縱容,劉璟就沒那麼幸運了。

  劉恆遠說要親自驗兵,果然沒有食言,一大早便帶著自己的副將詹荀去了校場。

  在場的將士們時隔兩年未曾見到主帥,因此一個個都精神抖擻,恨不得把自己崩折了一般,筆直的立在那裡。

  劉恆遠對著將士們的時候話不多,因此只草草的說了幾句勉勵的話,然後便示意劉璟帶著他們開始操練,自己則立在一邊看著。

  詹荀和劉恆遠默契極深,不用對方開口便主動上前不時拎出來個人對幾下招。好在劉璟這兩年一直不曾鬆懈,他帶回來的親兵又十分刻苦,這才沒當著主帥的面兒丟人。

  但即便如此,苛刻慣了的劉恆遠依舊挑了一堆的毛病,絲毫沒打算在士兵們面前給劉璟留面子。

  「這幾十號人都是要陪你同生共死的,多嚴格都不為過。」劉恆遠事後教訓劉璟道:「別總想著適可而止,只有戰死的兵,沒有練死的兵,平時不苛刻,到了戰場上大家就一起去死了!」

  劉璟自幼便聽過無數回這種話,但當著劉恆遠的面依舊不敢反駁,況且對方說的確實是實話。

  「我回來的時候,挑了二十多個親兵,各個都是能以一當十的,給你,編入你自己的先鋒營。」劉恆遠道。

  劉璟聞言一怔,不禁有些意外。歷來親兵和主帥的關係都是從一而終,依照慣例,若主帥戰死,親兵都是要殉主的。雖然劉璟是劉恆遠的兒子,可對方這個安排依舊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

  「我年紀大了,若陛下有心讓劉家繼續掌著征北軍的這塊虎符,他日再出戰的人便是你,而不是我了。」劉恆遠道:「把這些人給你,我也算是能稍稍放心一些。」

  劉璟聞言眉頭一皺,總覺得似乎有什麼事情要發生。

  劉恆遠見狀忙道:「你不用多想,我這不是安排後事。北方戰事稍緩,但是駐兵有一多半都還駐守在邊境,朝廷總要派人去守著。況且朝中如今能帶兵的人太少,若是陛下動了劉家,大余怎麼辦?」

  劉璟聞言心下稍安,仔細一想,確實如此。

  否則皇帝之前秋獵的時候沒必要可以提拔他。

  果然,沒過幾日,朝中的旨意便下來了。劉恆遠戰功赫赫,當朝的武將無人能及,且這次戍邊有功,皇帝直接封了劉恆遠為當朝太傅。

  太傅一職此前一直懸虛,如今落在劉恆遠身上也算是實至名歸。位列三公,便意味著在朝堂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麼一來,劉家在京城的風頭可以說是一時無兩。

  與此同時,大概是為了應景,皇帝又以秋獵守衛得當的理由,封了劉璟為平北將軍,官居三品。

  劉璟先前在征北軍中雖是少帥,且掌先鋒營,但一直以來都沒有獲封過品級,如今尚屬首次。

  借著這個機會,劉璟將劉恆遠帶來的二十餘親兵編入了自己的先鋒營,然後將府中的將士們再次做了整編。

  柳岸因為得了詹荀親點,再加上頂著之前那個「忠勇將軍」的虛銜,因此小升一級,從原來的伍長成了什長。

  整編之後,詹荀暫時接管了整支隊伍,對包括劉璟在內的近一百號人,進行了十分嚴酷的訓練。

  先前劉璟還擔心柳岸跟著詹荀會吃苦,萬萬沒想到原來自己也要陪著一起吃苦。這樣一來倒也不錯,劉璟終於可以暫時放下自己的身份,和將士們一起摔打一番了。

  柳岸本就不是個吃不得苦的人,再加上有心替劉璟要面子,總覺得自己是劉璟收進來的,若是跌了份兒,實在是太過意不去了,因此訓練起來便越發賣力。

  可憐了金路生,幾乎從頭到尾一直在拖後腿。即便有楊崢一直偷偷幫襯著,他也只能算是勉強壓著詹荀制定的合格線。




章節目錄